3月11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第四次全體大會,159名候選人當選為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其中有8位高校書記、校長當選。分別為: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清華大學校長王希勤、南京大學校長呂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中山大學校長高鬆、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吳立新。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 郝平
郝平,男,漢族,1959年9月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曆,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主持黨委全麵工作,負責組織、宣傳和統戰工作;分管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黨委統戰部。
曾任北京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國際合作部部長、校長助理、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黨委常委、副校長,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2009年至2016年,任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其間:2011年至2016年,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2013年至2015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7屆大會主席)。2016年至2018年,任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2018年至2022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2022年6月,任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
清華大學校長 王希勤
王希勤,男,漢族,1968年6月出生,江蘇泰縣人,1990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教授。1996年8月博士畢業留校工作。
1986年9月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係(1989年更名為電子工程係),1991年7月本科畢業。1991年9月免試推薦直接攻讀電子工程係博士學位,1996年8月博士畢業留電子工程係工作。2000年5月至2003年8月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2003年12月晉升教授。曾任電子工程係黨委副書記、副主任、主任、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2012年8月任人事處處長、人才資源開發辦公室主任,2016年2月任校長助理。2016年11月任校黨委常委、副校長。2018年10月任校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
南京大學校長 呂建
呂建,男,漢族,1960年3月出生於江蘇南京,籍貫山東榮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1984年參加工作,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計算機係,1988年獲博士學位。1984年11月起在南京大學任教。曆任南京大學計算機係副主任、南京大學計算機軟件研究所副所長、南京大學重點項目建設辦公室主任、南京大學副校長、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2018年1月任南京大學校長。
主要從事軟件方法學研究,在軟件基礎理論與方法、網構軟件方法學和新型軟件平台及其應用方麵取得係列成果。提出了一種具有模型裂變能力的形式化開發方法,其數據分解新機製可用於大型程序開發的複雜性控製。研究了開放環境下軟件係統的範型、方法與技術等問題,提出了基於Agent的網構軟件方法學,探索了麵向Internet軟件方法學研究的新途徑。發展了開放環境下的軟件協同技術,主持研製了新型軟件協同平台,可為開放、動態、多變環境下應用係統的開發與運行提供支撐。曾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先後當選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包信和
包信和,男,漢族,1959年8月生,江蘇省揚中人,無黨派,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和英國皇家化學會榮譽會士(HonFRSC)。1987年10月複旦大學化學專業畢業,理學博士學位。曾先後擔任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中科院沈陽分院院長、複旦大學常務副校長等職務。第九屆、十屆、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三屆、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主要從事能源高效轉化相關的表麵科學和催化化學基礎研究,以及新型催化過程和新催化劑研製和開發工作。榮獲1996-2000年度香港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2012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2015年獲中國科學院傑出成就獎;2017年獲德國化學工程和生物技術協會(DECHMA)和德國催化協會催化成就獎(Alwin Mittasch Prize 2017),所帶領的“納米和界麵催化”團隊獲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牌”;2018年度陳嘉庚化學科學獎;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中山大學校長 高鬆
高鬆,男,漢族,1964年2月出生,籍貫安徽省泗縣,中共黨員,1988年7月參加工作,理學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1年至1985年,北京大學化學係本科生;1985年至1988年,北京大學化學係碩士研究生;1988年至1991年,北京大學化學係博士研究生。1988年至今,先後任北京大學化學係和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助教,講師(1990),副教授(1992),教授(1999)。1995至1997年,作為洪堡學者,在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無機化學研究所訪問研究;1998年至1999年,作為求槎學者,在香港大學進行合作研究。2011年,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教授。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院士,同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2013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主要研究領域為配位化學與分子磁性,2013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6年、2011年和2019年分別以第一、第四和第二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曆任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2000年6月—2002年4月)、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院長(2002年4月—2006年5月)、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院長(2006年5月—2010年11月)。2012年6月起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教務長。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任教務長。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任教務長和研究生院院長。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任教務長。2018年4月至9月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兼任教務長。2016年6月至今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2018年9月至2022年7月任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2021年11月,任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 孫其信
孫其信,男,漢族,1962年8月生,甘肅景泰人,1987年9月參加工作,無黨派,研究生學曆,農學博士,教授。
1982年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獲學士學位,1985年和1987年分別從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畢業,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89年7月開始任北京農業大學農學係講師、副教授、教授(其中:1989.10-1990.11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訪問學者)。1994年9月任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其中:1995.03-1995.08加拿大農業部溫尼伯生物中心高級訪問學者);1999年 1月 任 中國 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院長;1999年7月,任中國農業大學作物學院院長;2002年6月任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助理;同年12月任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2011年1月,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副部長級);2015年1月,任 陝 西省政協副主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2017年7月至今中國農業大學校長。
孫其信是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北京市“五四獎章”、農業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基金獲得者,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作物遺傳育種的教學、科研工作,是我國作物遺傳育種特別是小麥育種領域的知名專家。先後主持或參加國家科技攻關、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以色列國際合作等重點科研項目多項,並獲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 吳普特
吳普特,男,漢族,1963年4月生,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與節水農業方麵的科學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成果分別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先後獲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農業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創新團隊、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中科院黃土項目辦副主任,國家節水灌溉楊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研處處長、黨委常委、副校長、常務副校長。2017年12月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副書記。
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 吳立新
吳立新,男,1966年9月出生於安徽桐城,2013年12月加入民盟。現任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嶗山實驗室主任、教授、博導;中科院院士,泰山學者,齊魯傑出人才。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碩博均畢業於北京大學。
吳立新院士依托嶗山實驗室,領導發起了“透明海洋”研究計劃,推動海洋超算、“ 兩洋一海”立體觀測係統等多項重大工程的實施,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西太平洋重大研究計劃、科技部十四五海洋環境重點研發專項的專家組組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