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 強國建設,高教何為?兩位大學校長這樣說
2024-02-28 09:14
微言教育
作者:

  麵對“強國建設,高教何為”的時代命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校長袁亮寫下了這份“履職答卷”——

  “當前,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各國角力的新賽道。一項重大科研成果轉化所釋放的能量,甚至可能對整個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說,未來產業科技園將在科研成果與產業之間搭建一座橋梁,真正把成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渠道打通。

  尤政表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既聯係著產業需求側,又連接著科技供給側,要做好企業需求和學校技術的“對接”,就要給他們牽好線搭好橋。這條線就是未來產業科技園。

  2023年3月,在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上,光電與醫療裝備未來產業科技園正式揭牌。這是全國首批試點的10個“未來產業科技園”之一,也是中部唯一一家未來產業科技園,由華中科技大學、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共同建設。

  “建設未來產業科技園,是解決科研供需對位、探索更高效科研成果轉化的全新載體。”尤政認為,未來產業科技園不是傳統意義的大學科技園2.0版,而是承擔未來產業發展重擔的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孵化基地。產學研將在這裏實現深度融合。

  今年,是尤政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第二年。兩年來,他站在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交彙點上,提出建議並推動落實落地。過去一年,他先後到成都、合肥、東莞等地實地調研,了解區域分工協作情況以及各地自主探索新型舉國體製的經驗,摸清華中科技大學與各地共建的公共創新平台建設情況,查閱資料,研讀文獻,搜集發達國家相關數據,進行橫向對比……

  隻有工夫到位,才能建議對位。

  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尤政仍在為“依托未來產業科技園,以四鏈深度融合促進新產業培育”的建議走訪調研,補充素材。

  在今年的建議中,尤政提出通過探索“學科+產業”創新模式,構建未來產業應用場景,加快人才、技術、資金、數據等創新要素的集聚,發揮高校、企業各自優勢,讓一流高校的創新鏈、人才鏈優勢與一流企業在產業鏈、資金鏈優勢深度融合,扭成一股繩,“拉”動高質量發展這艘大船穩穩前行。

  建設未來產業科技園,高校承擔著牽頭主體作用。過去的一年,尤政先後赴英國劍橋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法國埃夫裏-巴黎薩克雷大學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了解其在成果轉化方麵的經驗和做法。

  尤政認為,建設未來產業科技園,企業是重要力量。為厘清建設思路,對接好各方需求,他先後走訪了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高德紅外、銳科激光等科技領軍企業,共商成果轉化與孵化融合創新體製機製。

  “矽穀就是從以斯坦福大學為中心建立的科技園起步,孵化出了大批在全球具有深遠影響的企業和產業。”作為在科研一線奮戰了30餘年,同時有著多年一流高校科研管理經驗的科研工作者,尤政深知,隻有讓技術從實驗室“走”到生產車間,創新成果才能為國家和社會發展提供助力。

  “過去幾十年間,華科大先後孵化出華工數控、華工科技等掌握自主技術的企業。目前我們正在為打造更多引領技術革新的企業奠定基礎,相信將來一定還會有更多企業從這裏騰飛。”尤政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校長袁亮的辦公室總能聽到急切的腳步聲,他總是步履匆匆。

  去年,他在全國兩會提出了《關於支持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理工醫融合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建議》,在8300多件建議中獲評A類建議。倍受鼓舞的袁亮迅速投入了建議的落地工作中——“開設創新班、卓越班、產教融合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一年來,他奔走四方,牽頭成功重組深部煤炭安全開采與環境保護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行業首個國家基金委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總經費超1億元;他著眼高素質人才培養,與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工業大學等知名校企院所共建9個本科生“創新班”,在合肥建設城市安全、職業安全健康、科教產融合園3個高能級創新平台;他連續6年舉辦“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采協同創新組織”學術論壇,100餘位院士參會;“陝北礦區煤礦空氣淨化與職業健康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裝備與示範”項目榮獲2023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候選項目。

  袁亮是教育科研一線的一名“老兵”,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8年回到安徽理工大學擔任校長。從科學家轉變為教育家,他用科學家精神引領教育的革新與發展,所領銜的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在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實現省屬高校A類學科零的突破;他在課堂上為學生答疑解惑,在生活中對學生噓寒問暖,打通與學生交流、互通的“最後一公裏”。

  無論是院士袁亮、校長袁亮,還是全國人大代表袁亮,他既有豪情滿懷的宏圖願景,又兼備體貼民生的細致入微。“新征程上,我們要回答好‘強國建設,高教何為’的時代命題,就要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著力培養國家創新發展所急需的人才,推進理工醫交叉、科教產融彙,構建人才培養新格局。”袁亮說。

  新一年,袁亮聚焦新問題,深入研究深部煤層氣開發和甲烷管控、專業結構優化調整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對接新產業發展、省屬高水平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等方麵,想為行業發展和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更多的“幹貨”。

  在新年的瑞雪中,他急匆匆走進辦公室,來不及抖落身上的雪花,走到桌前,拿著一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創新班”的材料,一條一條詳細梳理,並對疑點、難點、重點進行備注和建議。

  袁亮總是步履匆匆,正是這份“急”,讓履職有了溫度,讓改革有了突破,讓研究有了方向。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中國教育報 2024-02-22 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