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王巍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目前企業在創新發展過程中受體製機製約束,科研工作者薪酬待遇受限等問題突出,導致高精尖人才招引難,留住人才更難。這句話,戳中了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融合時的痛點。
這些年,國家一直強調科技要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出台了係列政策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得到緩解。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又提出,要“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不過,對比往年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發現,“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個新提法。
這一提法的出現絕非偶然,其邏輯內涵值得深思。與虛擬經濟相比,實體經濟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財富,決定著國家發展的速度與質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實體經濟”被提及7次,受重視程度可見一斑。然而,近年來,實體經濟出現的增長放緩等問題不容忽視。從外部看,這些問題要歸咎於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國際關係變化,而深入分析則會發現,實體經濟之所以難抵外部衝擊,還是因為企業缺少“絕活”傍身。
所謂“絕活”就是關鍵核心技術。可盡管國家屢屢強調,政策頻頻出台,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依然有限。由此可見,要產生關鍵核心技術,小打小鬧是不行的,深度融合才是重點。
從當下看,科技界與實業界的融合離“深度”還有距離。科技界在向企業靠攏的第一步——成果轉化上,仍有壁壘,科研人員缺少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同時,由於缺乏成熟的技術交易市場,一些有市場價值的科技成果也很難得到及時轉化。企業在追求科技創新的第一步——引進人才上,也碰了壁,高精尖領域人才難求難留是最為常見的問題。
為了讓科技界與實業界走上深度融合之路,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紛紛獻計獻策。
在企業招才引智方麵,王巍提出,下沉創新成果收益權,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建立健全多元化核心人才中長期激勵機製,運用薪酬+股權激勵等方式,有效留住核心骨幹人員並充分激發其創新創效潛能。
在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熱情方麵,全國政協委員趙雯建議,加快我國《職務發明條例》立法,修改《專利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有關職務發明的條款,修改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完善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有關所得稅政策。
在搭建科技界與實業界深入交流的橋梁方麵,全國政協委員朱山建議,通過政策和資金支持培育科技成果轉化中介服務機構及專業人才隊伍,推動各技術交易市場建立和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洪傑提出,組織各個協會、科研院所及產業領軍企業,深入洞察各個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的掌控情況,梳理出各行各業需要突破的技術,形成目錄,以目標引導全民創新。
困難多,辦法更多。科技界與實業界就像兩個正處磨合期的齒輪,要實現融合,就要求雙方按照對方的需求,打磨各自的棱角,而要實現深度融合,則要求政府、科技界、經濟界打破現有體製機製,探索出能夠實現科技與經濟長期、穩定、高速共轉的新思路。這一過程,雖痛苦,但從國家要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科技要發揮社會價值的方向看,勢在必行。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