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中,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神機秒算——工業機器人集成創新及智能運維服務商”“池騁千裏——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管理係統開拓者”兩個項目,獲得銀獎,實現了該校在這項賽事上的新突破。
“這是我們麵對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和智能製造產業的發展壯大對高素質複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通過深化產教融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搭建學生創新創業平台的重要舉措。”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長沈琳說。
技術創新對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沈琳看來,產業技術迭代創新,對高職智能製造類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單位,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要積極思變、主動適應,方能跳出傳統人才培養的方式,走出一條產教融合育人的新路子,打造智能製造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常機電”樣板。
目前,該校校內建設了“人工智能與先進製造工業中心”,校外以江蘇彙博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機械研究院為核心,鏈接多家智能製造企業及科研院所;“共享工廠”集成了工業機器人實訓中心、人工智能實訓中心等24個技術中心,聯合了江蘇恒立液壓有限公司、中天鋼鐵集團、無錫信捷集團等15家省級以上產教融合型企業,更是鏈條式集聚了智能製造產業鏈和技術鏈內關鍵環節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實現了智能製造技術、裝備、資源、人才等的共享定製服務。
該校與江蘇彙博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機械研究總院江蘇分院等行業內優質企業合作共建“學產研”一體化教學真實場景,根據智能製造類專業人才培養需求,開發了“生產型、研發型、學習型”任務,開發教學資源和典型實施案例,借助“共享工廠”工業互聯網平台及教學場景,開展“模塊化、全工序”項目教學,融入技能大賽和雙創項目,實施覆蓋智能製造從設計生產到集成運維的全工序實訓,實現了智能製造新技術新標準進課程、進教材、進課堂。
校企聯合培養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該校著力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調整與現代產業發展需求不相符的專業,開辦了行業急需的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機電一體化技術、動力係統自動化技術等新興專業,加速培養智能製造領域的專業技能人才,從根本上消除了學生招不進、輸不出的“老大難”問題。
該校科研處處長張波介紹,學校針對目前高職院校智能製造類專業教學資源整體性不夠、教育教學針對性不強、教學實施與企業生產結合不緊密以及育人平台開放性不足等問題,瞄準智能製造先進技術,依托承擔建設的科技部“常州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應用技術研究中心”和“江蘇省中小企業智能裝備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融通“共享製造”建設理念,定位智能製造產業高端,瞄準智能製造先進技術,打造了“共享工廠”智能製造產教融合育人平台。
“現在,學校已吸納350餘名產業教授、大師工匠,每年還將安排專業教師入駐企業,有效推進‘學產研’一體化教學,實現設備共用與數據共享、雙向供給與自主選擇、人力資源共享與團隊共建現代學徒製人才定製培養,人才供給與需求動態匹配,形成了共享工廠‘三合一、全過程’人才培養新模式。”沈琳說。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還圍繞學生創新創業,重點建設了智能製造質量管理產業學院、常州機電—安川電機機器人培訓中心、工業機器人係統運維實訓室、可編程控製器係統編程實訓室等教學實踐場所,為培養高技能複合型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撐。常州市師德模範、該校教師莫莉萍曾先後擔任電氣工程學院電機與電器、機電一體化技術、供用電技術專業教學團隊主任。她說:“學校成立了‘創新班’,專業導師從大一開始,重點培養拔尖人才,並鼓勵他們到各類專業技能大賽中鍛煉,依托校內外創業導師資源,對參賽項目進行分類別、分層次、分批次的係列賽前培育,著力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
這些電氣工程、機械工程類重點專業的學生,通常未出校門就被企業提前“搶”走。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立足常州區域產業分布,根據常州經濟發展、產業轉型、行業企業的需求開展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利用現有政策優勢,引導並支持畢業生留常就業創業,為常州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常州市副市長杭勇在考察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時說。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