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參加‘紅粉筆’支教團到研究教育法學,我深切感受到作為一名法學專業學生的責任與使命。”近日,在江南大學舉行的“田野上的思政課:行走的‘紅粉筆’15周年”主題活動上,該校法學院2019屆校友、北京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杜佳欣深情回憶她參與母校支教活動時的見聞和體會。
多年來,江南大學健全“大思政課”建設工作機製,牽頭成立全國輕工行業院校“大思政課”建設聯盟、“長江思政帶”協同共建聯盟等,形成了深受大學生喜愛的校園思政課脫口秀“寶哥說”育人品牌。
如何緊密結合社會“大課堂”,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麵?江南大學將鄉村振興、教育脫貧、基層治理、科普宣傳等領域作為思政課堂的實踐舞台。
2023年10月30日,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成績公布,江南大學參賽作品《新時代如何賡續傳承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基於無錫市100位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的調查研究》獲特等獎。
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侯勇介紹,40餘名學生全程參與這場“紅色之旅”,綜合運用問卷調查、口述訪談等方法,對無錫地區100餘位參戰老兵進行一對一的“搶救性”口述史采訪,形成18萬字的《我不是“英雄”》口述史訪談錄,攝製並整理6000餘分鍾原口述采訪視頻,拍攝2500餘張照片,製作100餘位老兵照片展板。這些成果在江蘇無錫各地巡回展出,引發社會熱烈反響。
參與該項目的思政專業2022級本科生孫怡珂說:“讓我震撼的是,真實的戰爭比電影中描寫的更加殘酷更加艱苦,長津湖戰役比想象中更加慘烈,而團結一心是我們戰勝困難的力量源泉!”
這是江南大學創新思政課方式的一個生動縮影。在“大思政課”教育理念指引下,江南大學整合校內外資源,引導學生走進紅色地標,深入文明陣地,下到田間地頭,踏入街道社區,在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第一線,精心打造了50多堂鮮活的思政課和黨史課。
利用身邊的文化場館育人,通過體驗式、互動式教學,著力打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後一公裏”。江南大學校史館、設計館、民間服飾傳習館、人體科學館等七大展館聯動,線上線下開啟“探寶之旅”,用活館藏展品、教研資料、榜樣典型等生動教材和曆史展陳,引導學生通過一場場別樣的展館課堂,凝望過去、連接現實、通往未來。
注重挖掘學科特色所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探索學生社團實踐育人新路徑。“我們探索通過第二課堂社團特色課程協同育人,讓同學們在寓教於樂、融趣於學中,體會、學習勞模的奉獻精神和工匠精神。”江南大學團委書記魏珍吉介紹。學校開設烘焙工藝、非遺手工製作、中醫養生保健、新國潮文創激光雕刻等13門第二課堂社團特色課程,往往一經推出就被學生搶光。
江南大學黨委書記吳正國表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立足鑄魂育人,切實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時代感和吸引力,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記者 蘇雁 本報通訊員 於樂)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