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61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上,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校長李翠霞接受了beplay2网页登录的專訪,就如何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高校使命與擔當等問題分享觀點。
嘉賓簡介
李翠霞,女,漢族,1969年2月生,199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7月參加工作,管理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beplay2网页登录:李校長您好,今年全國兩會,“新質生產力”成為備受關注的熱詞之一。“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被列為2024年十大工作任務的首位。您如何理解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義?
李翠霞:“新質生產力”可能是今年最熱的一個詞了,對於它的核心要義,我的理解是,新質生產力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兩個詞,一個是“新質”、一個是“生產力”。怎樣才能夠產生出新質生產力?我認為核心是要擺脫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同時改變原有的生產力發展路徑,形成具有高質效能生產力的新型形態。
新質生產力最核心的是要依托於創新,如果沒有創新就不可能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那麼對於創新來說,要改變的就是生產力發展的三要素,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隻有通過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在勞動者的改造之下,在新質環境下才能產生出新的質效。
beplay2网页登录:您剛才也提到,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創新是核心要素,您如何看高等教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之間的關係?
李翠霞: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和高校之間,我認為是伴生的關係,也就是說新質生產力和高等教育發展之間,應該是同向同行的。
具體來說,我認為它們既然伴生,那麼新質生產力和高校發展之間,既能夠產生出正向的互促效應,同時也能夠產生出負向的互束效應。一個是互相促進,一個是互相束縛。一方麵,高等教育的發展會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如果高等教育發展創新能力強,那它一定會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如果高等教育的創新能力不強,它一定會對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有負向的拉動作用。另一方麵,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也會推動高等教育的發展,因為新質生產力能夠為高等教育發展提供創新要素,比如市場環境、生產需求條件、具體的技術需求等。
beplay2网页登录: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我們的高等教育和高校提出了哪些新需求?高校的發力點主要在哪些方麵?
李翠霞: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於我們高校來說,既是一個機遇,同時也是一個挑戰,高等教育麵臨著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需求,對於高校,我們做哪些準備?應該從哪些方麵去推動發展?我的思考主要有四個方麵:
第一,對高等教育發展提出理論需求。也就是說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在理論上構建起規律性和體係性研究的邏輯框架,這是對高校提出的第一個需求,我們高等教育要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第二,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文化需求。發展新質生產力應該成為社會的共識、企業的共識、高校的共識,需要具備物質文化、製度文化、心理文化等三方麵的建設,在這個過程當中,誰能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文化建設支撐?我認為是高校。
第三,高校應該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我們說創新,要用現代的技術創新來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但實際上,在技術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誰是主要的創新主體?除了企業之外,就是以高等教育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高校要為社會提供的主要是“三個技術”,一個是現實的技術創新,一個是未來技術,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是顛覆性技術。
最後,高校應該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無論是理論、文化、技術,如果離開了人,都是空談。人才需求主要是兩種,一種是創新人才,任何一種技術的發展,都需要有創新人才的引領和開拓。另一種就是應用型的技術人才,也就是新的技術產生之後,不但要有創新型的人才去創新,同時還要有能把它轉化成生產力的應用型人才,去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所以概括地說,我認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麵:理論需求、文化需求、技術需求、人才需求。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校長李翠霞接受beplay2网页登录專訪
beplay2网页登录:作為一所行業特色型大學,從一個農業大學的角度,您覺得在服務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上,應該展現哪些新擔當和新作為?
李翠霞: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1958年建校,誕生於十萬複轉官兵開發建設北大荒的曆史大潮中,經過60多年的發展建設,已成為一所具有鮮明現代化大農業特色、以農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農業大學。我們服務於墾區現代化大農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紮根墾區、服務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知農愛農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就是在黑龍江考察時提出來的,所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對於農業類的應用型大學提出了明確的發展要求。對我們學校來講,既在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麵進行了布局,同時我們現在也在思考對未來發展的係統設計,主要圍繞剛才提到的大學應該服務於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四個方麵進行布局。
第一,從理論需求方麵,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對於新質生產力的規律性和體係性的研究,還處在一個正在研究和推動發展的階段。我們學校目前承擔了建設黑龍江省農業品牌創建工程崗位體係的職責,今年又申請了中國農業經濟學會農業品牌專委會主任委員單位,落戶到了八一農墾大學,所以這項工作,我們要在中國農業經濟協會的支持下,和全國的農經同仁們一道,去破解新質生產力在推動農業發展當中,構建起由品牌農業來拉動起來的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理論體係和研究框架。所以從理論研究上,我們學校已經做了布局,並且得到了中國農業經濟學會的大力支持。
第二,從文化需求方麵,八一農墾大學傳承的北大荒精神,實際上是學校與北大荒共同在曆史發展過程當中創立的一個精神,那如何能夠讓北大荒精神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出推動引領生產力向前發展的作用,我們試圖在構建起來“三個文化”方麵發力,一是物質文化,也就是通過產教融合的產品,來形成物質文化的引領;二是製度文化,我們希望能夠推動一所應用型大學,在產業聯盟和產教融合一體化推進的過程當中構建起製度文化,比如我們做的高本貫通、產業聯盟,還有與北大荒集團、大慶市在推進的政產學研一體化產業發展中實質性構建一種製度文化。三是心理文化,人們對於新質生產力的理解,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參與程度,實際上需要大學從理論和文化的角度,向社會、向公眾、向社會的參與者和企業提供心理文化的建設,所以這個方麵我們也有所布局,正在建設中。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校園風光
第三,從技術需求方麵,對於我們一所應用型大學來說,主要就是服務現代化大農業和地方經濟發展。八一農墾大學坐落於大慶,而大慶未來希望在堿性食品方麵能夠產出技術創新成果,所以我們學校要在現代農業發展當中,通過學校承擔的國家雜糧工程技術中心和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學院的引領,服務於國家糧食安全,服務於黑龍江國家糧食安全壓艙室和北大荒的“三大一航母”建設,還要服務於大慶市的鹽堿地農業產業的發展,提供良種、良田、良機、良法的技術支撐和技術創新。
八一農墾大學在大慶辦學21年,主要就是圍繞著北大荒在服務現代化大農業,我們服務於地方主要是兩個方麵:一是引入現代化大農業的生產方式,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二是通過對鹽堿食品、鹽堿地的改良,從品種到最終的產品加工,形成技術支撐。
第四,從人才需求方麵,大家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對大學的需求是最強烈的。我們今天探討的新質生產力,在未來的農業領域必定會發揮重要作用,我認為,智慧農業革命的時代,在中國已經來臨!而且它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中,已經成為了主流和趨勢,因此我們學校布局新增了“智慧農業”專業,去年進行了申報,今年已經得到省教育廳的批複。智慧農業未來培養的人才,應該是推動解決現代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的核心技術的創新性人才和應用性人才,從這一點上來說,設置一個專業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八一農墾大學未來一定要在製度體係上推動專業集群和學科集群的快速發展,也就是要圍繞智慧農業發展布局專業集群,以專業來支撐起學科的發展,以學科集群來引領和帶動專業集群的發展。對於農業院校這種行業類的應用型大學來講,智慧農業的發展,未來絕不僅僅是一個專業,一定會促進學校辦學目標、辦學方、辦學治理結構的革新,同時還會對整個學科專業設置帶來創新性、革命性的變革,否則大學的辦學、培養的人才,很難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求,產生的科研成果也很難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智慧農業的創新,對高等教育發展,對農業大學來說,既是巨大的挑戰,同時也創造了無限的機遇。對於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來說,有危機感,也有緊迫感,我們將勇擔強農興農使命,為服務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本文係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校長李翠霞在第61屆高博會“高教前沿”欄目的訪談實錄)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