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謀劃、全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等多項改革試點,按照“小切口、大收益”原則,破解製約成果轉化的卡點堵點,建成 “一門式、首問製、海納百川”科技成果轉化生態……今天的“科技創新 高校力量·高校科技創新成果巡禮”專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上海交通大學的科技創新舉措和成果——
科研轉化 上交成果
為科研人員鬆綁
加快科技成果市場化
助推新質生產力走出實驗室
上海交通大學的舉措和成果
被央視多次報道
落地成金 上交經驗
跨越實驗室到市場的阻礙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並非易事
上海交通大學總結了成功經驗
一、苦練內功,建成可全國複製推廣的政策體係
上海交通大學構建新時期成果轉化“1+5+20”政策文件體係,解決了科研人員“不敢轉”的問題,形成了可在全國複製推廣的路徑和模式。《爭做高校科技體製機製創新改革的先行者》作為典型案例收錄到《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導實踐案例叢書(第一輯)》。
二、高效協同,建設成果轉化 “一門式”服務體係
建立成果轉化“一門式”服務係統,形成多部門協同、全流程貫通的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服務體係,保障了轉化的合規性、安全性,提升了轉化效率,解決了科研成果“不能轉”問題。
三、自我革新,高效專業的成果轉化專員隊伍
率先在全國高校建立一支由體製內外混編的高校成果轉化專員隊伍,為學校教師開展成果轉化,提供全流程、首問製服務,解決了科研人員“不會轉”問題。
四、守正創新,首創成果轉化完成人實施模式
在全國首創成果轉化完成人實施模式,有效破解企業轉化靈活性與學校收益持續性難以兼顧的難題,解決了科技成果“不好轉”的問題。2022年12月6日央視焦點訪談以“成果轉化落地生金”專題報道了上海交大完成人實施模式。
五、大膽探索,形成教師創業“陽光化”良好生態
建立多部門協同審核的合規整改工作機製,在保障學校權益基礎上,解除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後顧之憂,極大地釋放企業市場活力,形成了教師創業“陽光化”的良好生態,科技成果不再被鎖在櫃子裏,科學家的價值正在被重新認定。
成果賦權 上交範例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工程係研究員馬麟,就是科技成果轉化生態的受益者。
他研究一款光子互連芯片的量產工藝,這項工藝具有很強的商業轉化潛力。然而,受限於複雜的科研成果所有權結構,馬麟曾多次錯失投資機會。
賦權後,馬麟很快拿到了2000萬元風投,他的這項研究成果得以實現市場化轉化。 有了資金的支持,馬麟不僅擴大了辦公室,招聘了新員工,還在采購生產光子互連芯片的飛秒激光器,下半年將交付首批小樣。
現在,在上海交通大學,像馬麟一樣的科研人員創辦企業94家,累計吸引社會資本超60億元,估值約370億元。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科院院士丁奎嶺透露,學校近年來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改革試點,一批交大係“教師圈”、“校友圈”、“朋友圈”的科創企業不斷湧現。
未來,上海交大將持續發揮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台的策源作用,和高水平基礎教育、研究型醫院的支撐作用,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加速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