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盡管國家不斷出台政策,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將“減負”作為教改的重要目標提出來,但學生的實際負擔似乎並未減輕多少,導致睡眠不足影響到孩子的發育成長,家長的教育焦慮已經成為重要的社會焦慮之一,進而不可避免地波及對教育的評價。對此應該怎麼看?
焦慮來自壓力。學校減下來的負擔,為什麼又被家長給加上了?為什麼從校內轉向了家庭和社會?根本原因是社會競爭壓力不斷向教育傳導,最終都落到了學生和家長的身上。以社會學的眼光來看,社會落差越大,這種傳導就會越直接。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城鄉差距、區域差距都較大,社會的競爭壓力也相對較大,這個客觀現實沒有人能夠在短期內改變。而教育被視為提高個體的社會競爭能力、改變階層地位最為現實有效的選擇,作為家長,當然會把更多的資源用於孩子的教育,會用更多的精力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多數家庭必然的選擇。因此,適度的教育焦慮,是正常的社會焦慮現象,既然有壓力,就會有焦慮,一點焦慮感都沒有,那是難以企及的理想狀態。
現今的教育焦慮之所以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並被部分地解讀為對中國教育現狀的負麵評價,又所為何來呢?事實上,現在無論是一些媒體,還是部分家長,在評價中國教育現狀的時候,常以理想中的完美教育為參照,最典型的參照就是想象中的歐美教育,常見的對比就是說人家的教育環境如何寬鬆,課堂氣氛如何人性化娛樂化,課程設計如何科學合理,人家的孩子壓力小,等等。歐美國家的現代化教育總體上確實比我們領先,但也並非事事處處每個細節都比我們好,如果視之為完美的教育,並以之為標準過於苛刻地評價我們的教育,那結果隻能是,基於社會競爭壓力的適度教育焦慮,被誇大變形為完美教育想象之下的千般悲情和萬般無奈,進而把過度的焦慮歸罪於中國教育的不完美。這已不僅是一種教育現象,更是一種充滿自卑感的病態社會心理在教育認知和評價中的折射。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