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被急功近利的心態所裹挾、綁架,出現了“反生活教育”的趨勢。孩子隻要成績好,隻要肯上學,其他都不重要。現在,生活技能越來越不被重視,很多家庭正在失去“媽媽的味道”。當一個人討厭家務、討厭生活,他的人格會健康嗎?我們不重視這些,不傳承這些,生活會幸福嗎?家庭教育應當直麵這個問題。
理想的家校合作要遵循家庭教育的規律和合理的邊界,要尊重家庭教育的規律和特點。家庭教育的天然優勢是親情聯結和情感培育,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以及三代人的關係都有巨大的影響力。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感言中講得最多的就是他的家庭,而其中有關媽媽的內容占的比重很大。
我是山東青島人,回到老父母身邊,才知道什麼叫生活。家裏一年24個節氣都過得非常認真虔誠。父母沒有給我講過很多道理,但是,我在這個普通的家庭裏受到了最好的教育。這都說明,家庭教育的獨特魅力,就是生活教育。
我在北京生活了40年,每次回到青島,第一頓飯一定是麵條。這也是一種儀式感:“上車餃子下車麵”。媽媽做的麵條外麵絕對買不到,是獨有的“媽媽的味道”。媽媽今年94歲,已經不能做了,但妹妹早學會了,也是這個味道。但今天,隨著人們對於家務技能的漠視,越來越多的家庭正在失去這種獨特的“媽媽的味道”。
大家都知道有國慶、校慶、廠慶,而河北某個農村的家庭把父母的結婚紀念日定為“家慶日”,這是那個家庭非常重要的日子。幾十年來,每到這一天,兒女們都會從各地趕回來,全家聚在一起慶祝,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影響。
當下家長過於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隻要好好讀書,其他的什麼都不用管”,這是一種“反生活教育”,是對家庭教育的異化。事實上,父母最應該做的不是指導孩子學習,而是和孩子一起生活。
中國的祖輩很樂於奉獻,70%以上的老人都願意幫助子女帶孩子,但是父母的責任是不能代理的,任何人不能替代。一定要尊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和責任。
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把家庭變成學校,而是讓家庭更像家庭。越是具有美好而完整功能的家庭,越是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城市中的閑散未成年人罪犯,入獄前與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僅為47%,遠低於普通學生的74.7%。家庭功能不完整,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進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家校合作的項目大部分都和孩子有關,然而我們傾聽過孩子的意見嗎?遠離生活的家校合作,弄不好聯合折磨孩子都有可能。從尊重孩子的權利來看,適當聽取孩子的意見不是選擇,而是原則。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傳統和個性,這些差異和特點也需要被尊重。
家校合作要堅持尋找美好家庭,要相信父母的創造力、相信生活的巨大感染力;要總結優良的家風、家訓;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捍衛家庭的職能;要給予家庭更多的支持。
不論是家長輔導孩子功課,還是家長給孩子的作業簽名,利弊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對於年幼的孩子,家長在學習習慣方麵給予必要的引導是需要的。北京師範大學一項曆時20年的跟蹤研究發現,若想孩子發展得好,兩個至關重要的要素是主動性和自製力,兩者是構成健康人格的核心要素。而家長陪伴年幼的孩子做作業,是培養和引導孩子形成自製力的機會。
新家庭教育是愛護家庭的教育,是捍衛童年的教育,是擁抱生活的教育,是追求自由與幸福的教育,是讓生活回歸家庭與社會的教育,這就是家校合作的新視角。
(作者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21日第9版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