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準媽媽們,當寶寶還在肚子裏時,就開始對他們進行“胎教”,比如放一些舒緩的音樂和優美的詩詞朗誦給他們聽,這樣生下來的寶寶就會既聰明又可愛,而且語言基礎好。正因為這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對寶寶進行“胎教”。
寶寶還未出生時,語言、畫麵上的一些美好的感受,可以通過母親,反映給他們。
美國有位叫吉姆·特米裏斯的學者,他說,一個母親如果從孩子降生的那一天開始,每天抽出20分鍾時間為孩子朗讀的話,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會大有好處。為了驗證他的觀點,他為母親們列舉了一些適合給孩子閱讀的書籍,比如莎士比亞的著作、《聖經》、林肯總統的演講,等等。吉姆·特米裏斯這裏所提出的觀點,其實就是要重視早期閱讀。
“孩子那麼早閱讀,他(她)聽(看)得懂嗎?有效果嗎?”這是很多人擔心的問題。在我們眼裏,剛剛出生的孩子,是什麼都不懂的,他們隻是睡了吃,吃了睡。
真是這樣嗎?
美國腦科專家格倫·杜曼博士認為,一個正常孩子為什麼會成為天才,就是因為對其大腦進行長時間的、緊張的持久刺激。而早期閱讀如果能堅持下來,就是對大腦的一種“持久”刺激,這是促進智力發育的好辦法。
前麵我們已經反複說了閱讀的好處,孩子剛出生時,大腦和各個器官,正處在發育時期,所以教孩子閱讀,越早越好。舉個例子,就讀於哈佛大學的斯特娜夫人,她對女兒的成功教育經驗,值得我們每位母親來學習。而她已經成為迄今為止,我國家庭早期教育的一個模板。
維尼夫雷特,這個三歲寫詩歌和散文,四歲用世界語寫劇本,五歲會八種語言的女孩,就是斯特娜夫人的女兒。
斯特娜夫人能培養出這樣的天才女兒,就是因為在女兒剛滿月時就給她朗讀文學作品。她認為,孩子的感覺器官和語言都需要刺激,而能帶給她刺激的語言,必定要優美純正。這樣的語言,必定是用心朗讀的優美文章了。而她女兒正是在這些優美語言的刺激下,成了一個“天才”。
說完了離我們遙遠的美國,再來說說中國的名人。郭沫若在他兩三歲時,母親就經常給他讀唐詩。他曾在很多場合說,他之所以傾向於詩歌和文藝,首先給予他決定性影響的就是他的母親,就是他母親所讀的那些唐詩。郭沫若還曾形容說,童年時,母親那溫柔的朗讀,就像音樂一樣吸引他。可見,早期的閱讀,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
有專家形容說0~3歲的孩子,認知心理就像海綿一樣,屬於“吸收性心智”。比如說,如果一個孩子出生後,他(她)的父母就和他(她)說家鄉話,那麼在他(她)腦海裏,最先入為主的就是家鄉話,這種話不僅講得好,而且很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忘。
所以說,從孩子一出生,抑或當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便可以讓他們聽優美的語言,經常給他們讀一些優美的故事和文章。這樣可以構建起孩子一流的語言能力。當這些優美的語言進入到孩子的大腦時,就會留下一定的印跡,這屬於一種潛意識的教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