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也是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好時機。現在很多獨生子女認為,接受父母給他們準備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卻不知道要去幫助人。很多父母不遺餘力地愛自己的孩子,甚至超出了他們的能力,不僅沒有換來孩子的滿心感激,孩子還總覺得自己不幸福。稍有不如意,就怨天尤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的教育忽視了什麼?我們又該怎樣從小在孩子的心田裏播撒下感恩的種子?為此,本版組織了一組文字,讓我們聽聽專家和家長的觀點。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一首飽含深情的歌曲,已經在中華大地上傳唱了多年,時至如今,依然受到人們的喜愛。可見,感恩的觀念正在日益深入人心。
中華民族是個感恩的民族,自古就有“飲水思源,知恩圖報”,“羊羔跪乳,烏鴉反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優良傳統。然而,近些年來,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以及父母等長輩對孩子的嬌生慣養,許多家長在對孩子的培養上,往往隻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而忽略了對孩子的品德教育。
一個人有沒有感恩的心,通常受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第一,認知因素。俗話說“知恩圖報”,隻有知道了別人對自己的付出和關愛,才會產生報恩的意識。第二,要親身體驗。隻知道父母給我吃,給我用,如果體驗不到關懷和愛等情感,認為那就是父母的義務,也不會產生感恩的心。第三,感恩的想法是否受到過鼓勵。父母為孩子做事,許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您辛苦了”的時候,父母往往說“你把書讀好就行了”等,這就把孩子自發的感恩之心給扼殺掉了。第四,家庭和社會氛圍的影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