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孩子向家中長輩施暴的事件頻頻見諸媒體,引起了不少市民的關注,更引發了大家對於此類事情的討論。專家認為,孩子會對家人拳打腳踢,是從小到大的家庭教育造成的。父母應該意識到,管理情緒、與人溝通也是孩子們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關鍵詞 教孩子控製情緒
事件 女孩“虐媽”致死 男孩飛踹家人
上周,一則“男孩飛踹家人”的視頻在微博和朋友圈裏熱轉,這個僅10秒的視頻中,孩子連續飛起腳踢向親人。被踢的女性卻毫無辦法,隻能依靠站在旁邊的奶奶阻止。而從男孩和奶奶的對話中,可以得知,男孩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竟隻是因為家人不想讓他玩手機。此前不久,東北女孩“虐媽”致死的事件也震驚了國人。
對待此類事件,大部分人都持批評意見,更有不少人指出,“子不教,父之過”,孩子的行為反映出了其家庭教育出現了嚴重問題。視頻熱傳後,那位男孩的父親也向媒體作出了回應,表示:“感覺最大的責任不是孩子,而是大人的引導。”
事實上,孩子打罵親人的事情在生活裏也並不少見。家住大嶺山的葉小姐也曾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她告訴記者,在外甥小的時候,自己就因為不讓他玩ipad而被打過。更讓葉小姐擔心的是,因為是小孩,家人並沒有意識到他的動手是大問題,有時候反而還以開玩笑的方式說:“姨姨欺負你,我幫你打她。”
分析
孩子缺乏情緒控製能力
對於孩子的打罵行為,有著多年家庭服務社會工作經驗的東莞市鵬星社會工作服務社見習督導、高級主任謝晶指出,它首先體現的是孩子情緒控製能力低下的問題,而這往往是由於家庭教育缺失而導致的。她提出,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關聯性,會出現這種暴力行為和他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以及父母的教育密切相關。
謝晶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小孩”,這並不是說父母和孩子會完全一樣,而是說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會影響到他/她的成長,尤其是在情緒處理方麵。
例如,如果父母是高壓型的,那麼孩子就很容易長期處於自卑之中,隻知道什麼是不行的、什麼是不對的,但卻很難判斷哪些是可以的、是允許的。這種孩子也許平時看起來很乖巧,但其實是將情緒長期埋藏,一旦到了臨界點,就會瞬間爆發出來。另外,放縱型的父母也很容易導致孩子情緒管理的失當。這類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不僅不了解,也沒有想到過教他們表達心情,自然就缺乏相關的教育。孩子無法合理控製、表達情緒,不僅會顯現出打罵家人,還有可能出現虐待動物、虐待小夥伴的情況。
家庭溝通不通暢
其次,父母和子女的溝通可能也存在問題。謝晶表示,人們常說的“人際交往能力”其實不僅限於跟外人交往的能力,更包括了和父母、親人溝通的能力。孩子會采取打罵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是他沒有辦法跟親人說出自己感受的表現。同時,也體現出孩子並不懂得尊重他人。所以,若孩子出現了類似的情況,父母應該作出反思,是不是自己在不知不覺中“關”上了溝通之門,讓孩子有話不能說或者有話不知道怎麼說。
謝晶還提出,如果溝通缺失的情況已經發生,在雙方無法很好交流的情況下,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例如,可以請社工從專業的方麵進行介入。另外,謝晶也建議,家長可以多利用身邊已有的資源,建立自己的支持體係,如親戚、孩子的朋友、學校的心理老師等,都是可以求助的對象。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