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的通知》(國辦發〔2017〕72號,以下簡稱《通知》)。近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就文件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一、請問為什麼要出台《通知》?
答:《通知》定位於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形勢下,對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保障義務教育發展作出部署。
一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意義重大。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具有強製性、免費性、普及性、均衡性的特征。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國民素質、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受教育權利的奠基性工程,對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重大意義,事關千家萬戶,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二是義務教育鞏固提高麵臨嚴峻挑戰。2011年全麵實現“兩基”目標以來,各地鞏固“普九”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持續提高。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已經超過世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2015年全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3%,如期實現了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中期目標,2016年達到93.4%。但少數農村地區特別是老少邊窮島地區仍不同程度存在失學輟學現象,實現國家確定的到2020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的目標麵臨嚴峻挑戰。同時,一些地方對控輟保學工作重視不夠、部門職責不清、工作機製不完善、解決輟學問題針對性不強,迫切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三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大對鄉村特別是老少邊窮等地區義務教育扶持力度,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都有機會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李克強總理指出,失學輟學現象影響家庭擺脫貧困,影響國家民族的發展未來,要求下大功夫抓好控輟保學工作。劉延東副總理多次就控輟保學工作作出批示、提出要求。
為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誌重要指示精神,切實解決義務教育學生失學輟學問題,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充分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研究起草了《通知》。先後經國家教改領導小組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7月28日,由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實施。
二、請問《通知》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哪些突破性的政策舉措?
答:《通知》主要依據義務教育法、教育規劃綱要、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及《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幹意見》(國發〔2016〕40號)有關規定和要求,聚焦控輟保學工作機製建設,針對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工作舉措,即“三避免、一落實”:
一是避免因學習困難或厭學輟學。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對學習困難學生幫扶力度,豐富教學內容,改革教育方式和評價方式,提高學校吸引力,讓孩子們從小願意上學。結合實際,在普通初中開設職業技術課程,組織普通初中學生到當地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選修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提供多種成才渠道,使他們升學有基礎、就業有能力。
二是避免因貧失學輟學。把控輟保學工作作為脫貧攻堅的硬任務,壓實工作責任。聚焦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把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作為脫貧攻堅重點對象,堅持優先幫扶、精準扶貧。按照“一家一案,一生一案”製訂扶貧方案,統籌各類扶貧、惠民政策,確保孩子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輟學。全麵落實教育扶貧和資助政策,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力度,對殘疾學生和殘疾人子女優先予以資助。
三是避免因上學遠上學難而輟學。優化學校布局,規範鄉村小規模學校撤並程序,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製學校建設,在人少路遠、交通不便的地方適當保留或設置必要的教學點。因地製宜通過增加寄宿床位、增加公共交通線路和站點、提供校車服務等多種方式,妥善解決農村學生上學遠和寄宿學生家校往返交通問題。用信息化手段使農村獲得更多優質教育資源。
四是落實政府及社會各方控輟保學責任。政府要履行控輟保學法定職責,政府各相關部門要相互配合,建立聯控聯保工作機製。對父母或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送適齡少兒入學的,政府要責令改正。學校要建立和完善輟學學生勸返複學、登記與書麵報告製度,加強家校聯係,做好輟學學生勸返複學工作。
《通知》有一些突破性政策舉措:一是健全了控輟保學的工作機製,提出完善行政督促複學機製、建立義務教育入學聯控聯保工作機製、建立控輟保學動態監測機製、完善控輟保學督導機製和考核問責機製;二是明確了政府、社會、家庭、學校各方在控輟保學工作中責任;三是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精準化”幫扶政策,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因家、因人施策;四是重點強調了各級政府要調整優化財政支持結構,優先發展、優先保障義務教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