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希望杯”數學競賽中出現的收費問題,北京市教委下發《關於禁止組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參與學科競賽活動的通知》,禁止區縣教委、學校等教育機構組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參與學科競賽。其後,北京市教委表示,並非叫停“希望杯”,隻是禁止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競賽,確實對競賽感興趣的學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自行報名。
“希望杯”競賽由中國科協普及部、《數理天地》雜誌社等共同主辦,自1990年開始設立以來,中學組已舉辦了21屆,小學組舉辦了10屆。獲獎學生可以被優先選派參加IMC國際數學邀請賽及參加數學英語夏令營等。
如此正規的學生競賽為何被叫停?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賽事一方麵違反了《義務教育法》相關規定,加重了學生課業負擔,幹擾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更重要的是,這種活動有“斂財”之嫌。據業內人士披露,一些機構麵向學生舉辦的這些學科競賽活動,收取報名費後都會向學校按比例返還。
事實上,近年來這種麵向beplay體育手機生舉辦的學科競賽可謂名目繁多、良莠不齊。其中,披著“評獎”外衣斂財的活動,並不鮮見。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江蘇、北京等地多名小學生未投稿就收到“中國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賽組委會”發來的獲獎通知,隻要訂書10冊以上,就能收到收錄其作品的優秀作品選和獎狀。記者追蹤調查發現,這原來是一起徹頭徹尾的斂財活動。
專題推薦:“希望杯”越“紅線”遭北京市教委叫停
不得不追問的是,類似這般靠評獎來斂財的活動為何能長期存在,有些活動甚至是以“合法”形式出現?無疑,如果沒有需求,類似活動自然早已絕跡。那麼,需求市場是如何形成的?值得深思。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獲獎多了、證書多了,似乎就可以證明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更加優秀了。在這樣的風氣之下,家長也會有意無意地向孩子灌輸“證書越多越有競爭力”的價值觀。歪曲的教育價值觀,無疑給各種掛著競賽名義的斂財行為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