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哲學理論認為,人是利益驅動型動物,即人類的社會行為受利益動機的驅使。這倒與古人的一句話相契合:無利不起早。用這個觀點去分析,很容易就能弄明白為什麼有些家長嫌棄學校作業少,主動建作業群給孩子加碼這種行為了。
前不久,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8部門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提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麵家庭作業。但主動加碼行為的驅動力和學業壓力,卻一直沒有消失。
事實上,減負令已經出台多年,但效果究竟如何值得探討。一方麵,學生課業壓力、升學壓力等重壓之下,公立教育單方麵減負必然促使家長轉向其他教育形式,以補足孩子學習時長;另一方麵,讓學生有更快樂的學習生活、健康成長,卻又是減負的題中之義。
減負令難以順利實行的關鍵,並不在減負令本身。究其根源,學業壓力來源於高等教育基礎實力的不均衡。長期以來,本科生、尤其是普通高校的本科教育存在著嚴進寬出的問題。
嚴進還可以理解,但寬出似乎顯得過於寬泛了。這種現象有著深遠的社會因素。眾所周知,過去幾十年間,中國社會經濟迎來了跨越式的進步,社會人才缺口大、需求量高,各行各業都亟待補充高素質、高學曆的新鮮血液。於是,許多學校對於本科生樂於扶上馬、送一程,哪怕這名學生並沒有達到學士的水準。
現在來看,這種社會背景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轉型升級已經成了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提質增效、注重核心技術,正在成為企業追逐的目標。對人才的需求也不再僅看學曆,而是更注重學習、創新和突破能力。
如果連續不斷重複過去的教育模式,不但不利於培養優秀人才,滿足經濟發展需要,也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因此,減負成功最根本的利益驅動力,在於更加優質、均衡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的本科教育。
可喜的是,對本科教育的重視正在提上議事日程,體現在越來越多學校的日常教學中。近日,教育主管部門多次召開會議,著手布置提升本科教育質量,對大學生進行合理增負,提升其學業挑戰難度。
隻有當任何一所普通高等學校的本科學生,都有足夠的學習能力、專業素質,在社會上得以立足,擁有一份能夠獲得成就感和尊嚴的工作時,我們的孩子才會真正從機械重複、題海戰術中擺脫出來。換句話說,隻有本科教育增負,beplay體育手機教育才能真正減負。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