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不能過多倚重多媒體
課堂教學中,多媒體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其直觀性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深受廣大基層教師的歡迎。然而過多必濫,課堂教學如果過多倚重多媒體而忽視課本本身及學生認知規律,就不利於對課本的深度挖掘。
首先,多媒體教學隻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對課本所學的知識進行理解。比如通過動畫設計加深對課文內容整體的認知和了解,以加深印象。可是,如果把每節課的內容都用多媒體製作出來演示給學生,則大可不必,一則容易造成視覺疲勞,二則容易使學生養成依賴性並逐漸失去興趣。
其次,課堂上過多倚重多媒體,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多地集中在電子屏幕上,而忽視了教師的講解。甚或出現教師講解結束,學生不知道怎麼回事,造成脫節現象。這在小學課堂上體現得更為明顯。
第三,如果在平時教學中一味用多媒體引導教學,很容易出現偏離課本,偏離教學目標的情況。因為現在使用的多媒體課件教學,在資源庫裏基本都是現成的,拿來就用,這樣就缺少了思考再加工的過程。
實際上,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是瞬息萬變的。因此,過多依賴多媒體手段,特別是一成不變的課件教學是不適宜的。
要走出多媒體教學使用的誤區,筆者認為,其一是要克服“懶得鑽研”的思想意識。我們隻有勤鑽研教材,多讀書本和教學參考大綱,多研究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調動起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其二,要把使用多媒體教學和鑽研教材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分清主次,輔助使用多媒體教學。比如在演示周長的時候,有位教師就恰當地運用了多媒體技術手段,通過直觀演示讓學生明白了周長就是物體一圈的長度。
筆者也曾運用多媒體手段給學生講解過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線路,將書本中的那段文字用動畫形式播放,此時點到為止,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筆者又讓學生嚐試著在本子上畫出人字形線路的設計意圖,並上台講解。這樣有機結合,學生便完全明白了人字形線路的道理。
目前,在基層學校形成了一種錯覺,就是講優課要求必須使用多媒體,而且在賦分上占一定比例。教師都不甘落後,想方設法提高製作課件的質量,卻忽視了學習的主體——學生的感受。類似這般純粹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的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學生如看電影般感受到了課件的豐富畫麵,真正掌握的知識並不多。
學生在課堂上真正能夠掌握多少知識量取決於教師對知識的掌控,對難點的突破,這需要提前充分進行熟悉教材,了然於胸,然後進行安排。這要靠教師的引領,而非隻用多媒體課件來引路。
(作者為基層教師)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