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北京的外來常住人口就有822.6萬,占北京市的37.9%。
首都因為獨特的政治和文化意義,成為了就業選擇的熱門,很多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想來打拚,很多外來的務工人員想來賺大錢,這也就注定了這個城市不再屬於任何人。
為了控製“大城市病”,控製大城市的人口虹吸作用,政府會在多個領域設置門檻,教育成了重中之重的領域。
2014年的北京宣稱開放了“異地高考”,但超高的標準導致最後全北京隻有121個孩子符合條件。非京籍在高考上的“問題”,直接導致中考和小升初都受到了另眼看待,因為你不能高考,你無法給你就讀的學校出成績,所以學校有理由拒絕你的擇校。
那非京籍就隻能選擇回老家高考嗎?想給孩子一些更好的升學出路,能選擇的有哪些?
一、職業教育
“在2014年,中考對非京籍鎖死的形勢下,那一屆未回原籍的非京籍初中畢業生中,86%選擇了在京上職業教育。這些非京籍初中生家庭經濟條件大都不寬裕。”
職業教育通常被很多人鄙夷,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考大學才是正路,哪怕上的隻是個平平無奇的本科。
對於很多非京籍的家庭,尤其是孩子成績並不太好,物質條件也不夠富足的家庭而言,這樣的思路會讓你們苦不堪言,我們來看一個采訪案例:
黑龍江籍高三學生鄭鑫,3歲來京上學,父母在京14年,2014年4月被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提招”錄取(提前招生),對於“提招”的選擇,鄭鑫說自己做過不少考慮,家裏也曾考慮還是讓她回家高考,因為可以考個本科;對“本科”與“專科”的區別,鄭鑫非常清楚地算過一筆賬,“我要回家高考的話,肯定得複讀1年,因為跟不上進度,然後本科需要讀4年,加起來是5年時間;現在提招進來一個大專院校,3年過後升本,再讀2年,也是5年。所以也一樣”。“如果今年沒有在北京高考,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全家都得跟著我回老家,非常麻煩。”對於目前的學習和生活狀態,鄭鑫表示她很知足,對自己當初選擇在京高考,並以“提招”方式進入現今學校一點都不後悔,“未來的期望就是讀完3年大專後,考上本科”。
對於很多家庭而言,回老家高考不隻是人過去考試就好了,誰來照顧孩子?誰負責孩子學習?孩子跟得上不?老家競爭激烈什麼都考不上怎麼辦?
這些都是最嚴重的問題,對於成績不是很好,條件也一般的孩子,選擇職業教育後,努力專升本並不一定比高考差。
二、藝考
這方麵隻能從小培養了。藝考對文化課要求不高,主要看專業課成績,非京籍在北京可以借讀或者上藝術特色類高中,由於對高考分數要求很低,即使回老家高考,影響也並不大。
但是藝考不是“易考”,比如清華美院,2016年全國報名15000人,可隻要240人。沈音、魯美等這些比較有名氣的藝術類院校,一樣都是不好進的,而且畢業後的“文藝圈”也沒那麼好混,再加上藝考中的專業課考試都是評委的主觀評價,很難說清楚非常明確的標準,所以藝考也並不是很多專業沒有登峰造極的草根家庭可以選擇的。
不少藝考生也都是家族內有人從事文藝類工作,未來能給孩子一條清晰的可借鑒的路,這樣成功率相對高一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