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結束,新一輪“童子軍”活動又開始火熱報名中,家長和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不難看出他們對這一教育方式的認可。實際上,“童子軍”隻是當代拚養、群養的體現形式之一。某些固定節假日把孩子們送到一個家庭,下一次周末或假日又拜托給這群孩子中的另一戶,輪流照顧孩子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小孩。拚養——已經成為很多“80後”父母的時髦育子方式。
嚐鮮
周末、假期拚養
“姐妹們,有沒有願意一起‘拚養’孩子的呀?”
“有朋友的孩子剛滿3歲,原本周末可以送兒子去她那兒寄養。但我們兩家離得太遠,路上來回要4個多小時,勞神勞力。想找幾個家庭結對,周末把孩子放在某一家照顧,可以輪流做東。”
每天“丫丫網”、“親親寶貝”等育兒網站上類似的帖子不斷更新,論壇內年輕父母也總是熱情地討論拚養心得和細節。
據了解,拚養家庭的父母大部分是“80後”,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他們在成長中備受家庭長輩的疼愛,卻缺乏了同一家庭中兄弟姐妹的交流,因此在教育下一代的過程中,下意識地給孩子營造同伴環境,家庭住址臨近、孩子興趣相投、父母關係友好的一些“80後”父母,在趨同的育兒理念促使下建立“共同教育”的小圈子,拚養得以實踐。
當然,也不乏對“拚養”持不信任態度的家長。小馮的丈夫從事軟件編程工作,常常需要加班,而自己所在的會計公司要求做六休一,加上公司離家裏遠,中午回家探望孩子也完全不可能。小馮為周末無人照顧兒子費盡心思,但總不願意接受拚養方式。
“首先是安全問題,就算是信得過的朋友,放心把孩子托付給她,我也不能確認她和我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我得保證接收我孩子的家長教育理念靠譜,有絕對的耐心和責任心;其次,拚養家庭希望不要距離我家太遠,家長互相串門也不方便。我這兩個起碼的要求,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就這樣已經很難找到符合條件的家庭了。”
誌同道合
拚養實現雙贏
作為新上海人,萬萬自懷孕後就開始苦惱,每月5000多元的房貸壓力、父母又不允許她將來辭職帶孩子,看到網上熱議的拚養,她覺得找到救星了。“正是我需要的生活方式啊,利人利己。”
正和小區4個年輕媽媽拚養小孩的方女士也認為,拚養是最好的“雙贏”策略。“一方麵,周末我們暫時解放了,該聚會的聚會,該加班的加班,壓力小很多;另一方麵,這也是擴大寶寶社交麵的一個方式,讓他們脫離父母,自己認識新朋友,憑自己的能力交流。”
育兒專家強調,拚養父母在育兒觀念上的誌同道合,是實現“雙贏”局麵的基礎。有些家長讓自己的寶寶很小就上早教班,結對時挑選的小孩就應該是類似情況的,否則沒上過早教的這個孩子會有壓力。“很多家長口口聲聲能接受‘拚養’這種新鮮事,但是骨子裏還沒弄明白什麼條件適合參與‘組團’養小孩,一個希望孩子在這個家庭裏多讀點語數外的知識,一個則隻是希望孩子快快樂樂學什麼不要緊,這樣兩個家長的期望不一樣,出發點不一樣,是談不上雙贏的。”
獨生群養
教育人士認可
教育人士指出,現今“4-2-1”的家庭結構,在“獨二代”成長過程中容易造成內心封閉、自我中心等問題。尤其在如今競爭激烈、關係複雜的社會,如不懂得為人處事、不懂分工協作,他們立足於社會將會遭遇比同齡人更大的阻礙。因此,從教育學角度分析,“獨生群養”現象在孩子們之間構建了一種共同體,孩子們不再“被落單”,而是擁有“兄弟姐妹”。多兄弟姐妹的家庭關係,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型社會,他們之間會互教互幫互學,能幫助個體改掉很多獨生子女易犯的毛病,團隊互助意識、分享擔當意識、自主自學的能力也會明顯加強。
小調查
您願意拚養小孩嗎?
1、您和配偶通常周末和假期都加班嗎?A是的B沒有
2、您或配偶的父母願意幫助帶小孩嗎?A是的B不知道C短期可以,長時間吃不消
3、您對小孩的成長抱何種態度?A順其天性B已經為他設想好未來的發展之路C暫時還沒想
4、您總是擔心一旦孩子遠離您的視線,就會出狀況?A是的B完全不會C還可以,有信得過的人幫忙帶著不會擔心
5、您相信自己的寶寶能快速適應變化的環境?A暫時還不好說B是的,平時已經發現寶寶有這方麵能力C不行,我的寶寶很依賴父母,也比較內心、膽怯
6、您總是樂於在教養孩子時,嚐試國內外父母的先進經驗?A對的,我一直很有興趣B別人的經驗隻能說適合他的小孩,我不會拿自己的孩子當試驗品C會參考身邊朋友們的教育方法,其他人的不會考慮;D完全不會,我自有方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