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如果1歲以後每天保證配方奶400-600毫升,戶外活動2小時,就不需要額外補充鈣和維生素D。因為過多補充會引起孩子食欲差、便秘以及嚴重者發生尿結石。
輸在起跑線上,是家長們養兒育女最為擔心的。生怕自己孩子吃得不夠,比不上別人家的。因此,隻要說是好的,都往孩子麵前送。小熊糖、液體鈣,汗多就是缺鈣,煩躁就是缺鋅,生長緩慢就是缺鐵。而事實上,專家一致認為,膳食均衡和戶外運動是保證孩子健康的最佳方式,在攝入情況不太理想的情況下,再考慮添加營養品。
紮手指驗營養元素沒科學根據
根據不少家長的反映,現在不少醫院,寶寶到了半歲左右,就會建議孩子紮手指檢驗微量元素。
網友“兔大王”介紹,她的孩子因為較為瘦小在驗微量元素後,被認為是缺鈣、鐵、鋅。醫生開了魚肝油、維生素D以及鈣片,並強調一定要吃。“才六七個月的孩子,怎麼吃得了這麼多藥?”
而網友“CJ可人兒”的孩子也在半歲左右被要求驗營養元素,驗出缺鐵缺鈣等,帶回家一大堆藥。
事實上,因為紮手指驗出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缺乏,被醫生引導吃營養品的例子不在少數。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係教授蘇宜香認為,通過微量元素檢測評價兒童體內營養素狀況是一個誤區。因為手指取血是末梢血,會有組織液混入,不能充分代表血液水平,頭發檢測沒有意義,即使是靜脈取血獲得的微量元素值也隻是血液水平,不代表相應組織內含量。“測出來的結果,90%都是假象。”
蘇宜香介紹,紮手指驗微量元素,最多可以作為是否鋅缺乏的參照;至於鐵是否缺乏,則要抽靜脈血驗含鐵蛋白才可以判定,而鈣更不能從紮手指檢出,因為那是通過檢測骨密度才可以檢查的。“怎麼知道孩子的營養狀況好不好,第一個是飲食好不好,吃得好不好。第二個你的孩子生長發育的水平好不好,跟同等9個月大的孩子,他的生長是什麼樣的水平,孩子健康不健康,生病不生病,還有基本的生長發育的指標我們就可以判斷這個孩子是否健康,紮手指是不能信的。”
“通過手指或耳垂采末梢血檢測微量元素的準確性不高,因取血過程中會有組織液混入血液,造成微量元素測定值偏低。嬰幼兒需要的營養不僅僅是可以檢測到的那些微量元素,而應該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組合。養育孩子不是在缺或補微量元素中進行的。”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專家崔玉濤也表示,微量元素檢測,並無實際意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