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許多家長關注“孩子要不要上早教機構?如何選擇早教機構?有問題該上哪兒維權?”等問題。家長的疑問折射出他們對早教服務質量的隱憂。那麼,當前我國嬰幼兒早教服務的質量如何?是否有相關服務標準和監管?
“早教服務”特指由專門的教育機構為0-3歲嬰幼兒及其家庭提供的保教活動及育兒支持活動。筆者實地考察了南京、無錫、杭州、上海等地的10餘家早教機構(親子中心占主流、日托中心其次),通過觀察其環境、教學及日常服務,訪談負責人及教師後發現:從內部看,早教服務質量取決於學習環境質量,課程設計與實施質量和教師專業水平三個方麵。
機構場地大卻粗放式發展
幼兒園附設的親子中心,多由本園閑置園舍改造而成;獨立的親子中心多選址在商場或寫字樓中。室內場地一般都很寬敞,麵積大小在200-500平方米不等,均設有集體教學區、大肢體運動區、親子休息區、盥洗室、教師辦公室和儲藏室等,其中兒童活動區與教師辦公區互不幹擾。而且,都能保證室內衛生、安全、舒適和采光良好。另外,相比獨立親子中心,幼兒園親子中心大多有戶外場地,孩子有充分接觸自然的機會。
由於舉辦者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或考慮到多數家長和孩子在親子課後會離開,多數私立的獨立親子中心未設置小型自由遊戲區,場地空空如也。而且,玩具材料也未按嬰兒和學步兒的發展特點分類和分隔。大部分材料封閉在儲藏室中,僅集體活動時才“露麵”,這種“無準備的環境”大大削減了孩子與物質世界交互作用的機會。
而許多發達國家早教機構的小型遊戲區豐富多樣,長時開放,且嬰兒區和學步兒區分開設置。嬰兒區有音樂區、購物區、認知和動手操作區、閱讀區、塗鴉區、休息區等;學步兒區有角色區、自我服務區、感知探索區、美工區、閱讀區、私密區、沙水區等。另外,國內多數親子中心缺乏必要的保育、護理、急救用的空間和設備,如喂養室、換尿片台、急救箱等;其牆麵裝飾等陳列物不符合孩子的生活經驗及認知水平,不易辨識理解,失去教育意義。
課程以集體教學為主缺乏個性
國內早教服務的主要內容就是親子課程,目標側重於嬰幼兒發展。不同月齡段的多套集體教學活動構成了親子課程體係。有的中心自編課程,有的用加盟課程。多數親子課程內容具有綜合性,涵蓋了嬰幼兒肢體動作、認知、語言、情感和社會性多方麵的發展。
然而,自編課程因教師水平不一而參差不齊;加盟課程為維持所謂的標準化而強製教師機械執行教案,限製了課程的改良和創生。而且,課程開發者的課程觀窄化認為“課程即集體教學”,因此除集體教學外,很少見到日常生活中教師隨機支持孩子發展和家長育兒的活動。然而,從“課程即活動”的理念看,一日生活皆課程,教師須抓住日常契機開展早教服務。因此,除集體教學外,如親子課後孩子的自由遊戲、孩子遊戲時的師生互動、親子互動時的教師指導以及閑暇時家長與教師的育兒談話等非正式活動都屬於課程的組成。
從一節親子課來看,45分鍾至60分鍾內要完成多個活動環節,教師在教學中大多照本宣科。由於容量大、時間緊,為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往往隻關注自己如何教而非孩子如何學,也多采用“長時靜坐”的學習方式,缺少動態活動內容。這樣,看似孩子一次課學了很多東西,也迎合了家長“物有所值”的需求,但實際上教學過程淺嚐輒止,既缺乏深度學習又使孩子容易疲勞。而且,教師對教學過程高控,既難以滿足孩子個別化的發展需求,又帶來師生關係的失衡,還頻繁引發孩子“逆反”。
對此,國內親子課應考慮孩子的專注時間和對學習刺激的接受量,縮短一次活動總長、整合或刪減環節以確保內容適量,並在重點環節保證孩子探索時間充裕,不輕易受打擾;還應努力製訂個性化的學習方案,適宜於孩子氣質、需要、興趣、發展水平、學習方式等個別差異。另外,教學中教師在保持自己發起的活動和孩子自發活動平衡的同時,應更多地跟隨個別孩子的自發學習興趣,允許其隨時離開位子選擇其他玩具和活動,並在一旁看護和支持。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