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開學已經一個多月,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家長們而言,他們要麵臨的不僅僅是孩子從幼兒到小學生的角色轉換,也要麵對自己的角色轉換。而不少家長發現,孩子上了小學後,他們自己也幾乎每天都要幫孩子完成那些孩子自己不可能完成的“親子作業”。對此,學校老師認為這其實是一種增強親子互動的好機會,家長可以利用這些機會增加與孩子的互動機會,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動態。
■家長
開學一個月家長完成20份作業
“自打孩子開學,幾乎每天都有作業是要家長參與的,有些作業簡直就是給家長留的”。蔡女士的兒子今年剛剛成為一名小學生,還沒來得及享受孩子成長的興奮,蔡女士就迎來了各種給自己的作業。
每天晚上,蔡女士都會接到班主任老師群發的短信,短信會告知當天需要家長配合完成的作業內容。“請您和孩子一起用word製作一份孩子的個人簡曆,要求突出孩子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請您將孩子的簡曆製作成彩頁”。這是蔡女士接到的第一份任務,由於剛上小學的兒子根本不會使用word,因此這份“親子作業”變成了家長一個人的作業。起初,她還感到十分新鮮,晚上下班回家用了一晚上時間給孩子設計了一份簡曆,並到打印店打印。但令蔡女士沒有想到的是,接下來的一個月這樣的任務幾乎每天都有,就連十一期間老師都給布置了“為孩子製作十一勞動簡報”這樣的作業。
作業太頻繁家長團購打印機
和蔡女士有著相同的遭遇,劉先生的女兒今年也是小學一年級的新生。開學前,劉先生看到網上針對小學生減負出台了不少意見,原以為女兒能開開心心的沒有任何負擔的度過小學。沒想到,女兒的作業沒有了,家長的作業卻一點沒少。
而劉先生今年40多歲了,工作中不常用到電腦的他很少接觸word之類的辦公軟件。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劉先生每天晚上下班回家還要上網自學word的使用技巧。“有一次老師布置了讓家長給孩子製作漢語拚音卡片的作業,我弄到夜裏12點多都沒弄完”。
由於這些作業大多要家長打印出來交給老師,因此這也形成了一筆不小的開銷,劉先生便和幾位家長商量上網合買了一台打印機。每天晚上,一位家長負責收集各位家長的作業,然後統一打印出來交給老師。
■老師
家長不必大包大攬
東城區一小學王老師告訴記者,小學生中尤其是一年級的小學生這種“親子作業”往往是最多的。因為小學生剛入校,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缺乏了解,所以可能會通過製作個人簡介等方式,讓大家之間加深了解。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作業,學生會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就形成了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針對減負的有關規定,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上有明確的要求,因此有些作業就留給了家長,但其實是希望家長能夠和孩子共同完成。
石景山區一小學老師告訴記者,她也曾接到過家長的反饋,認為這種“親子作業”過多,對家長形成了一定的負擔,她表示,如果在完成過程中家長遇到困難,也可以直接和老師反映。此外,這位老師還告訴記者,不少家長對“親子作業”采取大包大攬的態度,為了減輕孩子負擔,完全由自己完成,作業中看不到孩子的身影,這就完全失去了“親子作業”增強親子關係,讓家長陪孩子共同成長的意義。因此她也希望家長能夠讓孩子更多地參與到作業的製作過程中來,家長主要負責一些技術上的製作就可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