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伊始,不少剛入學或升學的孩子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對於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家長首先應該幫助孩子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不少一年級孩子會出現裝病不去上學、整天悶悶不樂、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上課犯困等毛病,其實這些都是心理不適的表現。
小學一年級新生:裝病拒上學
黃先生:我兒子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對學校充滿向往的他開始幾天對上學沒有產生任何排斥。但幾天後,兒子突然對我說自己不舒服,不想上學。我對他多次勸導,兒子才不情願地去了學校;第二天去學校時他又說自己很冷,結果仍然被我哄進了學校;第三天兒子又說自己有病了……
專家建議:這種情況在剛入學的孩子身上較為普遍,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盡量滿足剛入學孩子的心理需要,使他們體會到學校生活的溫暖和樂趣,防止自卑、恐懼、退縮、鬱悶等不良情緒的產生。家長應多和孩子溝通,鼓勵孩子多參加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集體活動,讓孩子體會集體生活的樂趣,產生集體榮譽感,密切個人與集體的聯係。
此外,家長還應著重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放學後做完作業再玩”“獨立思考完成作業”“作業做錯及時訂正”等習慣。開學前幾天,家長最好認真地與孩子進行一次交談,交談過程中,應該以平等的態度告訴孩子一些有關學校的情況和好的學習習慣,切忌以家長的身份強行灌輸。家長現在多付出,相信將來會省不少勁。
小學一年級新生:孩子不敢舉手回答問題
王女士:我的孩子上課不敢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別人踴躍回答問題時,他即便知道答案也不說。下課他也不敢主動參與同學的遊戲,表現得非常膽怯、不自信,怎麼辦?
專家建議:這樣的孩子從小就害羞、退縮,在家中很順從。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孩子膽怯、不自信,是由於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造成的,使得孩子與其他人特別是成年人建立關係的努力受阻,以後慢慢形成了畏縮、膽怯的交際心理。
建議家長通過行為強化,鼓勵孩子多和陌生人交往,即便孩子是微小的進步,也要明確提出表揚。在生活中,要經常給孩子提些簡單易懂的問題,激發孩子去思考,在孩子答對問題時,要多表揚孩子,甚至可以獎勵孩子一個小玩具,增強孩子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同時家長也要鼓勵孩子提問題,對於孩子提的一些看似幼稚可笑的問題,家長也不能因此嘲笑孩子,要表示出強烈的興趣,引導孩子解決問題,這是保護孩子思考、求知欲的關鍵。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