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認真聽課的程度和學習成績並非完全成正比。
孩子習慣一邊做作業一邊聽音樂?上課時候孩子從來不看老師,卻喜歡邊聽課邊在書上塗鴉?思考時候總喜歡咬筆頭?上周六,武漢大學社會學係教授周運清蒞臨佛山舉行的一場公益講座為上述這些在許多家長看來是開小差的行為作了平反“個性化學習的孩子更優秀!”
現象:孩子在學習習慣上存在偏好
“經常有這樣的例子:孩子要一邊聽著電視一邊做作業,關了電視就做不下去了;或者總愛一邊上課一邊塗鴉,課本上每頁都有古靈精怪的圖畫……他們是在開小差嗎?” 周運清教授的一席話激起了在場聽眾的共鳴,不少家長頻頻點頭。
“個性化學習能力是指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偏好,是有效學習的習慣性方式,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這些偏好或個性主要有三種類型:聽覺型、視覺型和觸覺型。類型不同,學習行為不同。”周運清說,這些個性化的習慣,隻要仔細觀察就可以辨別,但以往曾經被人們誤以為是開小差。
例如視覺型學習行為的孩子,寫下來的東西會記得更牢。所以上課時,會記詳細的筆記,喜歡從電視或錄像中學習,在做作業或學習時,喜歡使用彩色標記。但要看著老師講課,才能理解他的意思,老師的板書可以幫助理解授課內容,表格、圖標和地圖也可以幫助理解談話內容。能記住別人的臉,但記不住他們的名字。現實生活中有80%左右的人屬於視覺型學習者。
而聽覺型學習行為的孩子,做作業或學習時,喜歡聽音樂,因為背景聲音可以幫助思考。如果與別人討論,會記得更牢;願意通過聽課的形式學習,不願意采取閱讀的方式學習。即使看不到說話人,也能理解他所表達的意思;記得住別人的名字,但記不住他們的長相;很容易就記住聽到的笑話;看電視時,主要是聽內容,不太看屏幕。
喜歡在課本上塗鴉的孩子則屬於觸覺型。他們情願直接做事,而不是先看指南再做事。做作業或學習時,需要不時休息一下;喜歡邊做作業邊吃東西。上課時,習慣甩筆或咬筆,會在筆記本上畫很多圖畫,擺弄某種物件可以幫助記憶。但讓他一動不動地坐著,就會感到緊張。這類型的孩子最少,大概隻有5%左右的人屬於觸覺型學習者。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