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慶祝辦學85周年 | 西南林業大學:一顆紅心為黨育人 癡情守護綠水青山
2023-10-25 16:00:00
西南林業大學
作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涉農高校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新時代,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幹事創業的廣闊舞台,我國高等農林教育大有可為。”


西南林業大學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培養綠色人才為己任,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科技創新水平、社會服務能力,持續推進文化傳承創新,擴大國際交流合作,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培養了大批高素質優秀人才,為我國特別是雲南省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唱響了邊疆林業的綠色之歌、希望之歌。

紅色基因 綠色傳承

歲月激蕩,弦歌不輟。雲嶺大地,白龍潭畔,見證著西南林業大學櫛風沐雨育楨幹、砥礪奮進譜華章的曆史足跡。每一行腳印,都書寫著樹木樹人、至真至善的動人故事;每一個身影,都兌現著為黨育人、癡情護綠的錚錚誓言。


播下紅色火種,點亮綠色希望。1938年,肩負抗戰與建設的重大使命,雲南大學農學院森林學係在國難中誕生於昆明呈貢碓臼村,開啟了雲南林業高等教育之先河,紮下了西南林業大學辦學之根基。1958年,以雲大的農學係和林學係為基礎成立昆明農林學院,樹立起了西南林業大學建校之標誌。1973年,在昆明安寧楸木園,農林學院的林業係與南遷的北京林學院合並,組建雲南林業學院。1978年,北京林學院回遷北京,留下雲南林學院繼續辦學,成為林業部直屬高校。1983年,更名為西南林學院。1990年遷至昆明白龍寺辦學,實現了曆史性轉折。2000年,調整為“省部共建以省為主”,主要麵向行業和地方培養人才。2010年更名為西南林業大學,成為學校發展的新起點。校名雖然幾經變更,但西林人始終秉持林業高等教育初心不改,堅守為黨和國家培養林業人才的使命不變,執著為美麗中國建設育才增智,為經濟社會改革發展增光添彩。


紅心生生不息,綠意蓬勃發展。走進校史館,湯惠蓀、張海秋、秦仁昌、陳植、曾勉、鄭萬鈞、吳中倫、徐永椿、任瑋、曹誠一、薛紀如等知名學者及其事跡,有序陳列。85年來,一代代西林人心係林業之綠,風雨同舟、不畏艱難,勇毅前行、拚搏進取,紮根邊疆大地,牢記責任擔當,用赤誠的“紅”賡續基因血脈,用癡情的“綠”描繪彩雲之南。

紅色映照時代,綠色煥發新顏。進入新時代,西南林業大學堅持黨對學校事業的全麵領導,按照“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把牢辦學方向、築牢思想根基,以加強黨建為發展立根,以強化思政工作為改革鑄魂,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神聖使命,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範踐行者。

紅色使命 綠色擔當

西南林業大學牢記林業高等教育的使命任務,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走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和特色辦學之路,教育事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黨的建設工作“時時抓”。認真履行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采取有效舉措全麵提升黨的建設質量水平,引導師生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紮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著力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加強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積極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打造“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嚴格執行領導幹部選拔任用規定,不斷健全落實黨建工作責任清單,認真履行全麵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學校3個黨支部成為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16個院級黨組織、黨支部、示範項目、“雙帶頭人”工作室成為省級一流黨建示範單位。2021年,學校在全省高校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考核中均獲“優秀”等次。

人才培養質量“蒸蒸上”。堅持林理、林工、林文、林管交叉融合辦學模式,著力培養融品德、知識、能力於一體的高素質人才,基本形成西南綠色人才培養中心。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實施卓越農林人才、工程師培養計劃,建成國家教學實驗示範中心、實踐基地2個,獲批建設國家級省級一流專業32個、一流課程23門,學校獲評為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現設本科專業83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1個,設有全國首個濕地保護與恢複專業。10餘年來,累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6996人、本科生59706人。一批批優秀學子紮根基層、獻身林草事業,成為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生物醫藥開發等領域的骨幹力量。

學科學位建設“步步高”。堅持麵向需求、強化特色、統籌兼顧、突破重點的原則,實施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探索推進“3+2+1”重點學科群建設計劃和ESI前1%學科計劃,致力於構建以生物學、生態學、化學為基礎,以林科為特色,以理科、工科、經管等為支撐,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有機融合、層次分明、特色鮮明的學科體係。現建有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有一級學科碩士點14個、專業碩士學位點15個。獲批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學科6個、培育學科1個。2022年,獲雲南省重點支持建設一流學科3個、特色學科建設計劃4個、新學科培育計劃1個。植物與動物科學、環境與生態學等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師資隊伍力量“年年強”。立足多渠道、多元化、高集聚的人才強校戰略,堅持引培並舉,厚植人才隊伍根基,建設了一支師德高尚、素質精良、規模穩定、富有活力、勇於創新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打造了一批德高望重、學有所長、有較高知名度的學術領軍人物。現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原新世紀優秀人才等國家和省部級以上人才245人次,4位學者入選“2023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3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獲批國家級、省級黃大年式教師團隊3個。


科研創新成果“朵朵開”。聚焦林木資源培育、生態環境保護、生物質資源利用、園林理論與實踐等方麵紮實開展科技創新,在人造板工業關鍵和共性技術研究、可信數據管理和可控跨鏈數據交互與追溯關鍵技術攻關等領域居同類研究前沿,在園林規劃設計、生態旅遊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區域特色。學校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1項、全國創新爭先獎1項、雲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1項、雲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8項、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6年來,新增自然科學類科技項目3912項,科研經費8.13億元。“智慧樹醫”網絡診治平台、森林火災預警控製係統成果、竹大片刨花板技術、信息與數字林業技術、針葉樹材檢索係統等得到廣泛推廣應用。

紅色邊疆 綠色服務

西南林業大學堅持立足雲南、服務西南、麵向全國、輻射南亞東南亞的服務定位,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和智庫作用,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產業培育的需要,積極服務雲南生態文明建設和林草產業發展,把論文寫在祖國秀美山川。


“西林綠”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竹子教授”“螞蟻教授”“觀鳥教授”“茶學專家”“雲嶺楷模”“最美林草科技工作者”“雲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獲得者”“雲嶺最美科技人”……一個個閃亮的稱號背後,承載的是西林人的默默堅守與癡情熱愛。學校先後獲批省科技特派員、企業科技特派員及“三區”科技人才項目423項,700餘名教師赴62個縣(市、區)開展技術服務和科技創業。李鄉旺團隊在典型石漠化區域綠化80萬畝,董文淵團隊在大關縣30年致力於珍稀瀕危植物筇竹的研究和科技扶貧工作,馬煥成團隊在幹熱河穀地區推廣爪哇木棉造林41.5萬畝,楊斌團隊研發的核桃病害網絡診斷平台惠及千萬林農。杜官本團隊提供技術谘詢服務,為企業新增利潤上億元。

“西林綠”服務科技創新發展。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提升科技投入效能,不斷加強科研創新平台的建設與運行管理,打造學校麵向重點領域、行業和對外開放的科技創新中心與技術轉移基地。先後獲批成立林業生物質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西南山地森林資源保育與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建成院士工作站5個、專家工作站10個以及協同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研發中心23個,持續打造各級各類科學創新團隊、研究基地、智庫、科普基地等32個。在“中國甜筍之鄉”雲南昌寧選育出甜龍竹“雲甜1號”,采用土壤熏蒸法破解羅平小黃薑“薑瘟”難題。依托生物質材料中法聯合實驗室,在木材膠黏劑應用基礎研究、木質生物質材料開發與利用、經濟林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生物質化學轉化與利用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國際科技合作研究成果。

“西林綠”服務輻射中心建設。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餘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簽署合作協議,獲批成為科技部、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基地院校,與俄羅斯南烏拉爾國立大學合作舉辦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項目,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林學院合作共建亞太林學院。在非洲馬裏合作舉辦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已為當地培養漢語人才8000餘人,漢語已進入馬裏國民教育體係,孔子課堂獲全球先進孔子課堂獎,孔子課堂外方負責人獲首批“孔子學院院長紀念獎章”。招收來自五大洲20餘個國家的本科、碩士和博士學曆留學生及非學曆留學生,連續十餘年麵向亞太地區27個經濟體舉辦國際培訓班,培訓林業中高級官員和科研人員百餘名。2023年,與亞太森林恢複與可持續管理組織共同舉辦第六次亞太地區林業教育協調機製會和首屆瀾湄流域林業大學校長論壇,當選為亞太林業教育協調機製聯合主席院校,推動亞太地區林業教育交流和合作。獲批建設國家生物質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平台,建成一批外籍院士專家工作站,推動林業高等教育和林業科技走向世界,在經濟林木、高原花卉、高原濕地生態、膠黏劑與膠合製品、生物質材料等領域擁有較大國際影響力。

“西林綠”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我們是青鬆,我們是白楊,要把那綠色染遍祖國的山崗”……標本館入選國家林草科普基地,常年舉辦生態文明教育專題展覽、科學講座、科普知識競賽等活動。發揮雲南生態文明教育基地作用,麵向大beplay體育手機生、社會公眾,開展“大手牽小手”生態文明科普教育,在孩子心中種下生態文明的種子。打造麵向全球、服務大眾的雲南生物多樣性科普、宣傳、教育信息化平台——雲南生物多樣性網上博物館。與亞太森林組織、雲南省林草局等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雲南省普洱市萬掌山林場建立森林可持續恢複與管理的培訓與示範基地。獲批成立雲南古茶樹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起草《雲南省古茶樹保護條例》,製定林業行業標準《古茶樹》,助力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申遺。合作共建雲南生物多樣性研究院,成立全國首個生物多樣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為美麗中國、綠美雲南貢獻智慧和力量。

紅色夢想 綠色啟航

生於山川,惟求道履清高;命係草木,以期杏林隆盛。漫漫征程,未來可期。西南林業大學將堅定不移地走以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道路,對標一流、搶抓機遇、追求卓越,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力量。


錨定目標,分步實施。第一步,到2025年,基本建成麵向生態環境建設和綠色產業發展的完備學科專業體係,治理體係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特征明顯,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奠定堅實基礎。第二步,到2035年左右,在辦學100周年之際,治理體係與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產教融合、科教結合成效更加突出,主幹學科專業進入全國一流行列,基本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辦學治校的可持續發展特征突出,科研引領作用強,學術聲望和社會影響力高,主幹學科專業進入世界前列,建成特色鮮明、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

精準定位,續發優勢。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不斷豐富和完善“紅為底色、綠為特色”的黨建思政體係,建設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教育研究和宣傳培訓的重要平台,以及雲南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生動實踐的宣傳陣地。以支撐學科專業高質量發展為重點,著力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和學術科技領軍人才培育,以特聘、互聘、柔性引進等形式引進高水平人才,持續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科研能力,構建產業鏈牽引人才鏈、技術鏈、創新鏈協同發展的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體係,建設成為支撐雲南林草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創新高地,拓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

篤行不怠,續寫輝煌。西南林業大學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以辦學85周年校慶為契機,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在各屆校友關心支持下,西南林業大學將奮力書寫“教育強國、西林何為”“生態文明、西林何為”新華章。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SRC-1733595514 2024-05-22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