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紮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學習延安精神,汲取奮進力量,7月12日,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2024年“追尋革命星火,賡續紅色血脈”大學生教育實踐研學團全體參學人員赴延安市楊家嶺革命舊址、鳳凰山麓革命舊址及梁家河開展紅色教育實地研學活動。通過尋訪革命舊址、重溫先輩足跡,追尋紅色記憶、砥礪初心使命,傳承發揚革命先輩們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寶貴精神,用延安精神滋養初心、指導學習實踐。
走進革命舊址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上午,參學人員到達了楊家嶺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是黨中央在延安時期居住時間最長的駐地,在這裏中共中央繼續指揮抗日戰爭的敵後戰場,並領導了解放戰爭,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召開了曆史上著名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和延安文藝座談會。
全體參學人員走進楊家嶺中央大禮堂。1945年4月23日,黨的曆史上具有重要裏程碑意義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楊家嶺中央大禮堂開幕,代表全國121萬名黨員的547名正式代表和208名候補代表參加會議。黨的七大是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全國代表大會,標誌著我們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走向了成熟。全體參學人員神情莊重,全神貫注聆聽著講解,深切回顧了中國共產黨人在延安革命時期的奮鬥曆史。
隨後,參學人員一同參觀了楊家嶺革命舊址的每個角落,一孔孔簡陋的窯洞,一件件樸素的陳設,一幅幅珍貴的圖片……生動地再現了老一輩革命家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波瀾壯闊的曆史,進一步增強了參學人員從中尋找精神力量的信念。
離開楊家嶺革命舊址,全體參學人員來到鳳凰山麓革命舊址。鳳凰山麓革命舊址是中共中央駐地舊址,位於延安市寶塔區鳳凰山腳下,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在此居住,是中共中央到延安後的第一個駐地。毛澤東在這裏居住期間,起草了《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等16篇重要文章。中共中央在此期間,召開了洛川會議、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等重要會議。明確了從土地革命戰爭向抗日戰爭的戰略轉移重大決策。製定了堅持持久抗戰的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和獨立自主原則,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大家依次走進毛澤東、朱德和周恩來等領導人的故居,一張床、一張桌、一張木製板凳、一條滿是補丁的舊絨毯映入眼簾,此刻,一代偉人艱苦樸素的精神麵貌深深印刻在大家的腦海中。
瞻仰革命舊址,聆聽崢嶸歲月裏的紅色故事,成員們紛紛表示,要繼續發揚愛國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激勵我們書寫新時代奮鬥新篇章,讓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訪梁家河知青舊址 滋養初心重溫使命
下午,全體參學人員前往梁家河。這裏民風古樸,文化積澱深厚,是陝北典型的傳統農耕式小村莊。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獲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成員們首先了解了關於梁家河的曆史發展過程。回顧艱苦歲月,對比梁家河的今昔變化,站在新的曆史方位,人們時時感受到,梁家河這個坐落在陝西北部的小村莊,深深包含著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幹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誌,成為每個懷揣夢想、甘於奉獻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
隨後,梁家河黨支部老書記石春陽用樸實的語言,深情而全麵地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重點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克服種種難關,帶領村民打水井、修淤地壩,開辦縫紉社、鐵業社,發展生產改善村民生活;與村民同吃同喝同勞動建立深厚情誼,離開梁家河時與村民依依惜別等內容。詳盡深入地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吃苦耐勞的意誌品質,好學上進的精神追求,幹事創業的責任擔當以及為民謀利的群眾情懷。
通過此次研學活動,全體參學人員深刻了解了我們黨在延安時期領導中國革命、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曆程,受到深刻教育和啟示。此次學習促進了學員們進一步了解、探索中國革命史,學習體悟延安精神,認識到延安精神是貫穿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近百年曆史的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未來奮鬥中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強大精神動力。
宣講團成員周倩竹(經濟管理學院):經過今天的研學,我第一次對“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這句話有了切切實實的感受。在梁家河研學時,聽了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梁家河村插隊的七年時光中發生過的事跡,我感觸頗深:從過“五關”,到組織帶領群眾修道路、辦鐵業社、打知青井、發展沼氣,再到最後的群眾集體支持習近平總書記前往清華大學學習,這些無一不體現著“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這句話的含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回憶梁家河村的歲月時說:“我對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也需要學會“自找苦吃”,“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習近平總書記在“吃苦”中鍛煉了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始終不變的初心,而我們也要不怕吃苦,把艱苦環境、艱巨任務當作磨煉自己的機遇,在“吃苦”和奮鬥中不斷提升自己。
宣講團成員劉禹勳(建築工程學院):踏步於楊家嶺革命舊址的路上,沐浴在紅色革命精神的海洋裏,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定的革命信念是延安精神的靈魂,延安精神如寶塔,巍巍聳立雲端,既是曆史,又是現實,更是未來。通過楊家嶺革命舊址的參觀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要把延安精神和實際生活緊密聯係起來,立足本職,服務大眾,奉獻自己,從奉獻中尋找人生最大快樂,從奉獻中實現人生最高價值。
宣講團成員席寶宏(理工學院):去到梁家河村,通過參觀知青井、村史館、知青窯洞等舊址,了解到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任村支書後,通過帶領梁家河村民大辦沼氣池、創建鐵業社、代銷點以及磨坊等,切實解決了村民們一係列的勞動和生活需求。讓我感受到身為青年和共產黨員的我們,就要通過真聽、真看、真感受,無論在任何一個崗位、任何一個地方,都要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學習、敢想敢幹、善作善成,做一名有思想、有文化、敢擔當、能做事的新時代好青年。
宣講團成員趙敏(理工學院):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從楊家嶺革命舊址到鳳凰山麓革命舊址再到梁家河,在今天的延安,我們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們的艱辛與不易,把延安從黃到綠,由窮變富,紅色聖地舊貌換新顏,延安人在新時代的腳步更加堅實有力。在這裏孕育的以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的精神動力。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深刻領會延安精神蘊含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用延安精神滋養初心,以延安精神校準前進方向,從中汲取強大的精神力量,以實幹擔當的奮鬥姿態踐行我們的初心使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