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普洱學院:深耕希望田野 書寫鄉村振興的“普院答卷”
2024-09-06 12:54:00
普洱學院
作者:

  大山無言,卻承載著鄉村振興夢想;

  阡陌無語,卻蘊含著駐村幫扶真情。

  在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按板鎮聯盟村,每當提起“普洱學院”這個名字,當地群眾總會發自內心地豎起大拇指,為這一真情幫扶的“娘家人”點讚。

  日前,2023年度省級和駐滇單位定點幫扶工作考評結果公布,普洱學院獲省級和駐滇單位定點幫扶工作“好”等次。這是自2017年以來,普洱學院連續七年獲此殊榮。

  聯盟村地處無量山邊遠山村,村民居住分散,交通閉塞,農業生產基礎薄弱,曾是按板鎮四個貧困村之一,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1000餘人。自2015年9月掛鉤幫扶以來,普洱學院牢牢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立足實際,在鞏固烤煙、畜禽、茶葉、農副土特產、林下經濟、打工收入等產業發展的同時,引導村民發展中藥材種植、茶葉種植和畜牧業養殖,切實拓寬群眾增收渠道。2018年,聯盟村實現貧困村脫貧出列。

  如何在現有良好基礎上找準發展突破口,用實際行動為書寫美麗鄉村建設新篇章貢獻高校力量?成為了普洱學院掛鉤幫扶工作中亟須答好的一張鄉村振興“考卷”。

夯基礎 強治理 規劃村莊新樣子

  白牆青瓦掩映在青山之間,屋舍儼然、阡陌交通……走進聯盟村,綠樹成蔭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潔淨通暢的村道兩側開滿鮮花,錯落有致的房屋搭配主題牆繪,美麗的新農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為讓聯盟村踏上美麗鄉村“新賽道”,普洱學院充分發揮智庫優勢,圍繞公共服務、村莊規劃及林下中藥材種植等領域,為聯盟村提供決策谘詢、規劃編製和技術支持、法律服務等幫扶。投入300餘萬元資金對聯盟村的“一座橋”“一條路”“一棟房”“一網水”“一條河”“一盞燈”等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實現了橋通、路暢、水清、燈明,農村人居環境全麵提升。同時,組織藝術學院師生,對聯盟村各小組活動室和廣場等地的425.97平方米牆體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鄉村振興為主題進行設計和牆繪。通過各民族卡通人物、石榴籽、石榴花、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標語等元素,在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良好氛圍的同時,積極打造能“吸引人、留住人”文化IP,形成有辨識度的特色標識。

  美麗鄉村長治才能久美。普洱學院還把保護和改善人居生態環境作為一項係統性、長期性、群眾性的重點工作,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用好村規民約,推進移風易俗,持續評選好婆媳、好媳婦、最美清潔戶、最美庭院等活動,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同時,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持續開展人居環境專項整治,探索實施“互聯網+黨建”鄉村治理新模式,全麵開展普法宣傳、安全防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工作,不斷推動鄉村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項項惠民實事,讓群眾看在眼裏,樂在心裏,也讓群眾的“幸福指數”一路攀升。

重人才 扶教育 師生接力助發展

  高校作為智力的“孵化器”和知識的“播種機”,集中了大量優秀的師資、智力、科技和文化等資源,具有開展教育扶貧的先天優勢。

  在聯盟村,每逢周末和寒暑假,普洱學院駐村工作隊在村委會開辦的“假期小課堂”便會熱鬧起來。村民們在下地勞作或外出務工前,都會將孩子送到課堂裏讓老師輔導作業和進行興趣學習。

  “我們的課程涵蓋了數學、語文、英語、手工、舞蹈和繪畫等多個領域,在‘一對一’開展弱項科目輔導的同時,采用加強學習記憶的遊戲與現場講解相結合的方式,既能保證高年級學生鞏固拓展學科知識,也能為低年級學生培養興趣愛好。”普洱學院駐村工作隊的楊德強老師介紹,“假期小課堂”既能讓孩子們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能幫助家長解決孩子無人看管的後顧之憂,專心發展生產。目前,“假期小課堂”已開展4期,接納學生40餘人,涵蓋高中、初中、小學以及幼兒園的學生。

  而這隻是普洱學院以教育幫扶助力邊疆民族地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紮根邊疆、服務邊疆的一個縮影。

  為緩解鎮沅縣基礎教育師資不足問題,2024年2月,根據鎮沅縣需求,普洱學院向鎮沅縣民族小學、按板鎮中心小學和按板鎮中心幼兒園派出22名頂崗實習學生,有效補齊兩所學校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和英語教育專業教師短板。選派優秀骨幹教師到按板鎮中心小學開展啦啦操培訓,指導並幫助該校建立啦啦操隊伍。同時,認真落實“雨露計劃”,減免凡按板鎮聯盟村、宣河村、磨慶村和安康村考上普洱學院的學生的全額學費。

  此外,積極與鎮沅縣委、縣政府相關領導和部門共同謀劃產教融合與鄉村振興工作的結合,督促指導“掛縣包鄉帶村”工作。采取“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邀請茶葉種植加工、林下中草藥種植、畜牧業養殖技術等各類專家到村開展教學培訓,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適時組織村“兩委”幹部參觀學習不同地區產業發展模式,提升全村抓項目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時,還通過“普洱學院新型職業農民學院”平台探索舉辦訂單式培養的學曆教育,全麵深入推進雙方產教融合發展。目前,組織各類學習培訓20餘批1000餘人次,提升村民學曆26人。

興產業 促銷售 鼓起村民錢袋子

  完成有機茶園轉換認證3000餘畝,扶持聯盟村建立九頭山標準化茶葉初製所;

  對接金穗糧油公司實現“聯盟三寶”農產品從初級產品采購向精深加工轉變,構建扶貧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體係;

  助力按板鎮引進杭州市臨安區東茂食品廠雷竹筍種植項目,輻射帶動聯盟村周邊村組3000餘畝土地發揮產業價值和生態價值;

  ......

  民富村美離不開產業的發展。

  聯盟村自然生態環境優越,出產的純天然蜂蜜、高山古樹茶和有機生態臘肉品質極佳,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但受生產加工、貯藏及運輸等條件的製約,未能形成特有品牌,走出大山。為此,普洱學院充分利用專業優勢為聯盟村農副產品提供工藝技術支持,並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推出了具有地理標誌的鄉村品牌——“聯盟三寶”,成功解決了品牌的單一性與農副產品的多樣化之間的矛盾。同時,通過線上線下銷售體係,拓寬農產品流通銷售渠道。目前,已實現消費幫扶400餘萬元。

  在大力發展本地特色產業的同時,普洱學院還積極助力當地政府引進外來企業和項目助農增收,並通過“黨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企業+農戶”的利益聯結機製,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現了村集體收入在15萬元以上。

  “種植雷竹的地原來都是荒山、荒地和荒坡,沒有經濟收益,種植後不僅管護簡單,3年就可以產生收益,現在通過項目運作,能夠有效保障種植戶穩定增收,村民們都非常支持。”聯盟村黨總支書記劉相林介紹,雷竹種植具有出筍早、產量高、筍期長、味道美、投資小、見效快、效益高等特點,種植後畝產為600到700公斤。目前,全村有20多戶農戶參與種植雷竹500餘畝,預計產量可達800餘噸,產值600多萬元,帶動農戶人均增收2萬元左右。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也是鄉村振興的廣闊舞台。

  近年來,普洱學院立足聯盟村資源稟賦,加快培育優勢特色產業,持續創新扶貧帶貧模式,有效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逐步實現了由“輸血式”扶貧向多元化“造血式”扶貧轉變。用實績實效交出一張鄉村振興的“普院答卷”。

  如今,駛上增收致富快車道的聯盟村,生態宜居、產業興旺、戶戶增收、鄉風文明。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