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校長專訪丨杭州市大成嶽家灣實驗學校校長鮑爭誌:教育應像水,潤物細無聲
2020-12-28 14:26:00
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

  鮑爭誌,中學高級教師。杭州市優秀教師、杭州市教壇新秀,1996年杭州師範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畢業。先後在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杭州市景成實驗學校、下城區教師教育學院等七個單位任教,從一線體育教師,教研組長,學校中層,區域培訓管理者逐步成長為學校校長。24年的教育生涯中,作為浙江省首批初中骨幹教師赴浙西支教、援建淳安希望小學;輸出名校集團管理經驗、籌建下城北部新校;踐行優質教育示範輻射,探索區域學校公平均衡發展等等。始終秉持教書育人的初心,葆有高度的創業熱情和改革精神。當下,帶領全體教師,開展基於大數據分層走班教學改革,積極實踐差異化教學和多元化評價,潛心打造“望嶽教育”品牌,致力於培養博學、雅德、健行、雄遠特質的嶽家君,辦一所精致、品質、優質的現代化公辦實驗學校。

教育應是一段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孩子們需浸潤在文化中成長。

  ——鮑爭誌

  校說新語:不拔之誌

  原意:比喻意誌堅決,不可動搖。

  新意:鮑爭誌的教育生涯即將走向25年。多年來,盡管她輾轉多校、多地、多崗,遇見過各式各樣的與教育相關的“疑難雜症”,卻依舊以一顆“空白”之心肩負起落在肩上的每一份責任,孜孜以求,為每一個問題“對症下藥”。回望1996年剛走上講台的自己,現今的她和從前一般,依然滿懷激情,神采飛揚。

  物件介紹——1995年大成嶽家灣實驗學校簡報

  這是一份大成嶽家灣實驗學校創立初期的學校簡報,時間早至1995年,是鮑爭誌走訪老校友時獲得。那時大成嶽家灣實驗學校還名為大成實驗學校,這份簡報一個月編發一次,內容全民細致,涉及了教師們的教學工作和管理。鮑爭誌將這份簡報作為大成的高起點,也作為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一則標杆。25年來,大成的品質從未改變,而鮑爭誌也懷著前人之誌,守住了大成的口碑,邁步向更好的發展。


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記者 陳顯婷 陳昊昱 胡語彤)一個乒乓球台、一張厚實的墊子,一個簡易“跳高台”,一個十歲的鮑爭誌神情堅毅,在不遠處準備助跑起跳。盡管稚嫩的她尚未完全發育,卻有著比同齡人高很多的個子。

  一麵湖,幾座山,一艘搖搖曳曳的船,一雙充滿光亮的眼睛,年輕的鮑爭誌坐在船上,前往一所位於浙西淳安大山裏的希望小學。此時,她已從教近十年。

  一排排開放書架,一級級整齊的木質大階梯,知性幹練的鮑爭誌坐在一大片陽光中,將這室內每一處的設計靈感娓娓道來。輾轉下城的多所學校,從小小體育生到體育老師,從教書崗到管理崗,此時的鮑爭誌已擔任杭州市大成嶽家灣實驗學校(下簡稱“嶽家灣”)校長四年時間。

  在二十多年的從教經曆中,鮑爭誌走過村小,走過新校,幾乎看到了基礎教育的全部樣態,每一次工作調動,仿佛都為她的成長蓄積了力量。“我感受到的是一份不能被辜負的信任,支教的經曆也讓我深刻理解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的重要性。”鮑爭誌說,這些教育經曆更像是一個個在一線不斷實踐、不斷學習的機會,讓她成長為了一個“不怕問題”的校長。

  “校長管理學校要有理念,但不能每所學校都千篇一律。”鮑爭誌說,走到哪兒,就做什麼事;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這是鮑爭誌當老師後,一直都有的風格。“做教育要講究方法,找到適合的方式,再一點一滴地去滲透,紮實、堅持地去育人。”

一米三五的高度

  “我從小就是喜歡體育。”鮑爭誌笑笑說。她一身利落西裝,個子高挑,平和的語氣卻字字有力,似乎可以尋見幾分“體育”的影子。

  她最早開始練跳高是在小學三年級,學校裏沒有練習跳高的場地,體育老師們更沒有訓練“背越式跳高”的經驗。盡管如此,老師們還是摸索著指導她,而鮑爭誌就那麼老老實實地練。練了一學期,她便被少體校選中了,每天下午3點後在學校附近的定安路體育場接受集訓。

△四五年級正在練習跳高的鮑爭誌

  訓練順風順水,她的跳高成績也越來越好,用鮑爭誌的話來說,差一點她就走了一條與現在完全不同的道路。

  大抵是緣分使然。在小學最重要的一次比賽前夕,鮑爭誌在過馬路時意外被自行車壓軋傷了腳踝,因此無緣那次杭州市級的跳高比賽。“當時更換了一位全能型選手,她跳了一米三一,拿了杭州市第一名。”鮑爭誌略帶惋惜地說,“我平時都是跳一米三五的。”

  她至今無法忘懷這個遺憾。自那之後,她停止了係統訓練,母親也替她婉拒了少體校的再次邀請。

  上了高中,鮑爭誌開始有機會接觸籃球、排球等其他體育運動,當時她的體育老師楊一新建議她去試試五項全能,即100米欄、800m、鉛球、跳高和跳遠。

△鮑爭誌參加田徑運動會

  高三那年,在杭州市中學生運動會女子五項全能比賽中,鮑爭誌拿下了全市第五名。時隔多年重回訓練場的她,雖然已經錯失了職業訓練的最好時機,卻依然散發出了熠熠光彩。

  “體育一直影響著我。”鮑爭誌說,無論是不怕吃苦、踏實做事的風格,還是身上無窮盡的專注與熱情,這都是因她多年練體育、教體育,與體育老師們相處中日積月累而成的。體育鍛煉使她有了良好體魄、踏實態度和堅韌性格;體育教學讓她能夠走近學生,走進不同的教育場所;而曾經在鮑爭誌成長過程中教過她的體育老師們,則一直以純樸、紮實的育人形象深深地影響著她教育理念的形成。

  專訪過程中,鮑爭誌回憶起了一件小事,“我很多年以後才知道,高中時學校開展心理問卷調查,楊一新老師專程去查看了我的測試量表,他發現量表的個別指標顯示有個性偏執傾向,所以他會經常調整和我的交流方式。”當時的鮑爭誌,絲毫未有察覺,隻覺得,老師的話總是那麼好聽,那麼容易讓她接受,“若幹年後去看望楊老師,笑談間才知道原來老師那麼用心。感動之餘她越發堅信,無論什麼學科的老師,教書育人都是要提前‘備課’的,要講究方式方法。”

青菜加點肉片就是最好的菜

  2005年,從教近十年的鮑爭誌從一線教學工作轉向管理崗位的,也有了一個三歲的寶寶,工作生活都很穩定。結果,正逢省廳選派首批初中骨幹教師開展區域結對教育幫扶,鮑爭誌一念之下,自作主張地報名去淳安支教。

  原來,因為鮑爭誌當時所在的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參與了淳安縣的對口援建,校內也曾組織師生家長與淳安的援建希望小學開展互動。“我就想試試,沒想到真的選上了。”

  當時的鮑爭誌年輕氣盛,一心想證明自己。可是,當家人得知她要去支教的消息時,都愣住了。“我先生聽到後人都傻了,勸我不要去,我媽也說我不懂事。”鮑爭誌笑笑說,“隻有我婆婆支持我,說讓我放心地去,不要擔心孩子。”

△淳安支教與學生的合影

  排除萬難,鮑爭誌還是來到了淳安縣,因為是女同誌,縣裏把他安排在淳安縣千島湖鎮一小,定期到威坪縣希望小學教育幫扶。

  設施簡陋,教室陳舊,淳安支教環境的艱苦沒有讓鮑爭誌抱怨,反而讓她有了深深地感觸:“教育的差異真的太大了。”

  當時,淳安縣正致力脫貧,有些偏遠的村子甚至剛剛修好“村村通”的道路,一個個偏僻的“天南地北”的村小被拆並為一個中心小學。“在那裏,我走訪了浙西最偏遠的學校,看到了在書中才見過的‘複式教學’,教學條件十分艱苦。”

  有些學校因為盤山路遙遠,很多孩子“上學路迢迢”,非常困難。孩子們隻能住在學校裏,一個星期有些甚至一個月才回家一次。身為孩子的母親,學校的老師,鮑爭誌的心揪成了一團——哪怕正是冬天,孩子們的床鋪上仍舊鋪著薄薄的席子,底下墊著一些舊報紙,被子又破又舊,不知道蓋了多少年。

  “青菜裏加點肉片和辣椒,就是學校裏最好的菜了。”鮑爭誌說道,可是,孩子們吃不起這麼“好”的菜,經常是自己帶一小缸幹菜來學校,一缸能吃上很久。

  在一所村小調研過程中,鮑爭誌發現,有的孩子帶的幹菜發了一層黴,白白的,十分紮眼。她連忙去和學校老師反映,得到的回複卻是,“沒關係,用勺子刮一刮就可以了,孩子們都習慣了。”

  這裏的老師早已習慣了貧窮與艱苦,可鮑爭誌卻像被觸痛般地體會了教育差異的溝壑之深。教育資源的貧乏,讓孩子們沒能夠享受到教育的公平,也讓老師沒有餘力、更沒有條件去學習與實踐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每天僅僅是從各個村子趕來學校上課,就已經花費他們太多的時間了。”鮑爭誌這樣形容。

△參加淳安縣教工運動會

  2005年,浙江省教育廳正在進行新課程改革,比起教研活動豐富、教師培訓活動眾多的杭州學校,淳安縣的教師基本沒有教研活動。這再次讓鮑爭誌深深地感受到,對口支援教育的重要性。盡管任重道遠,但她依然想為孩子和老師們做點什麼。

  於是,鮑爭誌開始往各個村子裏跑,實地做調研、了解學校存在的困難,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將杭州的特級教師邀請到淳安講課,組織安吉路實驗學校的團員教師赴威坪開展支教活動,促成杭州的文龍巷小學與千島湖一小結對,並幫助援建威坪希望小學順利通過省農村示範性小學創建驗收。

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

  在淳安僅一年,鮑爭誌每天都忙得熱火朝天。2006年,她被“十萬火急”地調回了杭州。作為骨幹教師,她被派往了景成實驗學校,參與新校的籌建。而此時,淳安威坪希望小學已經成功爭創了浙江省農村示範性小學。

  5月份,杭州的天氣剛要熱起來。此時的景成還是個“半成品”,寬敞的校園裏到處是施工材料,七零八落。第一次進校的情況至今讓鮑爭誌難忘——因為校門還沒有做好,地麵、樓道都沒有完成澆築,到處是高低不平的,落差最高處有一人多高,她和另一位籌備組的老師是“爬”進學校的。“從那以後,我每天像跑工地一樣。”

  此時,距離開學僅剩4個月。

  公交沒通,地方偏僻,為了來去學校方便,鮑爭誌和另外一位老師在區教育局“爭取”到了一輛即將報廢的麵包車。“第一次開,搖搖晃晃上路了,可開到一半,麵包車就開始冒煙了。原來是水箱幹了。”鮑爭誌如今回憶起來,依然忍俊不禁。

  鮑爭誌繼續說,她們隻好把車停下來,臨時去找水,人工搬運過來加進水箱。“從那以後,我們就學乖了,每次都會在車上準備一大桶水,半路上隨時灌進水箱。”

  “真的是白手起家。”鮑爭誌調侃道,麵對“空空如也”的校園,她負責招生和招師兩大塊工作。可由於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學校又暫未建成,不少老師想來卻免不了猶豫;很多家長也是猶豫不決,下不了決心。

  盡管一切都那麼艱難,但鮑爭誌依然沒有放棄,充分借力安吉路教育集團的優質教育資源,完整嫁接安吉路的管理體係,在當時吳林富校長的帶領下,和學校第一批創業團隊老師一起在下城北部埋頭拓荒,積極打造下城北部的教育高地。景成的辦學發展迅速,短短幾年時間,就在下城北部贏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後來,為了移植優質教育資源,將九年一貫製的辦學經驗輸送到下城東部,2008年,組織上提任鮑爭誌前往江心島實驗學校擔任副校長,分管德育工作。

  很快,鮑爭誌又迎來了新的難題。

  “生源數量很少,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本地的家長不信任學校。”鮑爭誌說,“這些都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孩子們缺乏基礎的規範和行為習慣,同時,又極度不自信。”

  迅速摸清江心島的現狀與問題所在後,鮑爭誌著手解決問題。“當時我們做了德育規劃,希望通過校園活動、節日等把校園文化做起來,並且,建立每個年級的培養目標,落實行為養成。”

  在此期間,鮑爭誌還成立了江心島第一個動漫社團,這也是杭州市第一個小學生動漫社團。為了幫孩子們建立自信心、找到興趣,鮑爭誌不怕麻煩,帶著老師一起挑選動漫人物形象、設計製作服裝、編排節目,為孩子們量身打造一個又一個動漫形象,鼓勵他們參與其中。可喜的是,第一次參加國際動漫節的比賽,孩子們就拿下了銀獎。

  “有些孩子的臉上前一秒還掛著鼻涕,一上台就完全變了一個人。”鮑爭誌始終記得那一幕,孩子們在台上,穿著動漫的服裝,一雙雙眼睛亮得發光。“那時,我真的感慨,也越發確信,教育是可以改變孩子的。”

不停地解決問題

  多個精品社團從無到有,江心島的孩子有了變化,個個勇於表現,自信而富有活力。跟著孩子們一起改變的,還有家長——首創家長節,舉辦智慧家校論壇、家長開放日、一封家書等一係列活動。鮑爭誌說,要讓孩子們自信起來,也要點燃家長們對學校教育的信心。

  到2011年,學校構建了九年一貫學生公共空間意識教育“四個學會”序列目標和評價體係,校園節日和校園儀式逐步形成了九年一貫德育鏈,江心島慢慢茁壯成長起來。而在2010年,為了把更多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輸出到下城東部,借著大成實驗學校民轉公的契機,江心島與大成合並辦學。兩年後,兩校重新分設。

  時隔一年後,鮑爭誌從學校奔向了一塊全新的領域——教師培訓。2013年,鮑爭誌加入了下城區教師教育學院的培訓團隊。最初的教師教育學院沒有係統的區域培訓課程體係,還需要整合“研、訓、教”三塊內容,所有的一切都是從零開始。

  完全沒有接觸過這方麵工作的鮑爭誌隻能跟著早期團隊慢慢摸索,主動向省市培訓專家請教,學習借鑒其他區的先進培訓經驗,充分借力大專院校的專家資源,設計開發了一係列符合區域中小幼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的培訓課程體係。在她離開時,區教師教育學院已經形成了新教師、新銳名師、名師智慧空間站等梯級教師專業發展培訓課程體係。

  兩年後,鮑爭誌調任杭州市勝藍實驗中學擔任書記,配合時任校長做好學校九年一貫學製調整,順利完成中國教科院附屬實驗中學掛牌等轉型過渡工作。次年,鮑爭誌離開。

  走走停停,不知不覺二十年間,鮑爭誌在下城的多所學校留下了自己的身影和足跡。在旁人看來,這樣頻繁的工作調動很難適應,而鮑爭誌卻覺得,每往一處去,都是讓自己從“空白”開始。“也可能跟我是體育老師有關吧,適應能力更好一點。其實無論走到哪兒,我做的不過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罷了。”鮑爭誌說。

  拚命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兜兜轉轉,鮑爭誌似乎與“大成”有著某種解不開的緣分。2016年,鮑爭誌以校長的身份再次回到了大成嶽家灣這片土地上。此時,正是學校轉為三年製公辦初中實施交互式劃片招生的第一年。

  前述提到,2012年大成與江心島合並後重新分設,分設之後,大成實驗學校更名為大成嶽家灣實驗學校。而早在2009年,在杭州市國有民辦學校體製調整中,嶽家灣就轉製成了公辦2016年正式恢複公辦招生。

  交互式劃片招生算是影響學校發展的標誌性事件。鮑爭誌解釋說,這一招生模式意味著,區域內的對口小學畢業生可以在其他公辦初中與大成嶽家灣之間做選擇,換句話說,大成嶽家灣的生源具有不確定性。

  一時間,生源流失、招生困難,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等難題都壓在了鮑爭誌的身上。她敏銳地意識到,如果還是簡單的以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管理,就算花上兩倍力氣也不一定能夠達到之前的水平,“我不能讓‘大成’這塊響亮的招牌砸在我的手上。怎麼辦?想辦法!”

  2016年底,鮑爭誌偶然有了一次參加浙江省教研室組織的分層走班論壇的機會,她聽到了來自蘇州景範中學徐校長關於分層走班教學改革經驗的分享。這讓鮑爭誌深受啟發,她立刻帶著幾位老師前往蘇州進行實地考察,很快她發現,實施因材施教,實現有的放矢的精準教學是解決嶽家灣燃眉之急的可行之路。“之所以存在各種問題,是因為學校的辦學與家長心中的預期有差距,所以我們第一步就是要開展教學改革,避免學校因學製轉型、生源轉變而麵臨的質量滑坡。”鮑爭誌說。

  路是可以走,可困難卻重重。想要抓住這根“救命稻草”,鮑爭誌首先要麵對的便是團隊內部的意見不統一。“大家都沒經驗,改革難免會有風險,很多老師都很猶豫。”鮑爭誌明白,隻告訴老師們要改革,不如告訴他們改革後怎麼推進、會有怎樣的成果。

  於是,鮑爭誌邀請景範中學徐校長走進嶽家灣給老師們“開小灶”,讓他們了解分層走班的形式與效果。“我當時跟老師們講,改革之後會不會更好,我不敢保證,但如果不改革隻維持現狀,學校隻會繼續走下坡路,沒有任何轉圜餘地。”鮑爭誌補充說,其實老師們心中都有著對大成的情懷,也想有所改變,隻是擔心較多。她當時就承諾,“如果不行,後果我來擔。”

  於是,鮑爭誌帶著老師們開始“摸著石頭過河”,參考景範中學的學科分層走班模式,立足學校自身情況,研製出了一套適合大成嶽家灣校情、學情的分層走班方案。

  起初,鮑爭誌每天都會收到無數家長的反對,有幾位家長甚至聯合直接衝進她的辦公室,質問她為什麼要分班,認為這是不公平的。“反對的聲音有很多,也沒辦法避免,我就挨個和他們解釋。”鮑爭誌提到,有一位家長讓她印象很深刻,在理解了分層走班之後,這位家長誠懇地拜托她“堅持”下去。聽到這兩個字,鮑爭誌發自內心地笑了。

  很快,鮑爭誌跟老師們商定,將英語與語文捆綁走班作為試點,避開語文差異小、數學差異大的風險。每個班安排一位課代表,並將座位排好,方便學生走班和作業收集。同時,每周五進行一次例會,就老師們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商量應對措施。慢慢的,分層走班模式不斷地調整,捆綁分層、分科分層、分區分層,老師們不斷實踐,一步一步形成了具有“嶽家灣”特色的分層走班範式。

△學校被評為浙江省精準教學實驗項目學校

  為了配合分層教學,老師們要設計好初中三個學年不同層次個性化作業本,而且每年假期要根據學情不斷調整優化。“表麵上,老師們叫苦不迭,可心裏卻憋著一股勁。”鮑爭誌知道,老師們都和她一樣揣著一顆不甘現狀的心,想要打破民轉公必敗的魔咒。

  為了讓分層走班更加科學化與個性化,鮑爭誌還將大數據平台引進學校,邀請高校團隊為學校分層走班大數據的應用構建基於“人工+智能”的學校大腦。這個“學校大腦”不僅能夠生成“個性化錯題本”,還能夠分析和診斷學生成績分化的具體情況,幫助學校更加科學、更加精準地實施分層走班。“分層走班不是為了作秀,不是為了分層而分層,而是為了真正實現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能學有所成。”鮑爭誌堅定地說。近三年,學校相關課題在省市重點立項,學校被評為浙江省精準教學項目實驗校,浙江省學校整體推進智慧教育綜合試點單位。

生根的“嶽文化”

  2019年,嶽家灣第一屆公辦生源迎來了中考。鮑爭誌用區域同類學校第一梯隊的成績,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除此之外,老師們也嚐到了改革的甜頭:校本題庫幫了大忙,個性化作業與大數據錯題庫的結合更具針對性,不僅給孩子減負,就連老師都輕鬆多了。

  所有人擔心的“斷崖式”下滑現象並未發生,基於大數據的分層走班讓所有大成嶽家灣人再次燃起了希望。更讓心欣喜的是,2020年,新一屆畢業生的成績在去年的基礎上又提升了六個百分點,學校升學質量在區域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鮑爭誌成了家長、老師和孩子心中,那個“會堅持”的人。可隻有她自己知道,是什麼讓她成為了這個“會堅持”的人。

  隨著訪談時間的推移,又有一大束陽光灑在記者對麵,正侃侃而談的鮑爭誌的臉上,仿若一瞬間,眼前出現了那張年輕而青澀的臉。鮑爭誌說,她仍記得自己最初從教的模樣,那是她從教生涯裏年華最好的十年。那時候她剛畢業就擔任畢業班教學,6:30就一個人在田徑場帶著100多個孩子體育鍛煉,和孩子們一起運動,親密相處。後來,在產假回校後,鮑爭誌開始正式接觸行政崗位,時任安吉路實驗學校黃偉校長首開先河,創新將企業標準化質量管理體係引入了學校教育管理當中,其中管理的服務要義,工作的嚴謹規範,評價的鼓勵導向等等,這些對她以後走上管理崗位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鮑爭誌一直堅信泰戈爾的一句話:不是槌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她認為,教育也應是一段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孩子們需浸潤在文化中成長。也正是這樣,鮑爭誌在守住“大成”品牌之後,非常關注涉及學生成長根本的“文化”。

  嶽家灣校園不大,卻處處都藏著“嶽文化”的根。一進大門,一麵高達十餘米的“百城圖”映入眼簾,上麵刻滿了一百多個不同字體含有“成”字的短句和成語,中間用印章刻著 “善小大成”校訓,展現了學校“成長、成才、成人”的育人理念。

  升旗台下,顯眼的“望嶽”二字每天清晨陪伴著孩子們升旗與晨練;四周圍牆上繪著的關於嶽飛的詩與畫,跑道邊沙孟海手書的滿江紅壁掛,將整個校園緊緊包裹在濃濃的嶽文化當中。

  這,就是鮑爭誌傳承與創新的文化之根“嶽文化”,“嶽家君”的形象也由此誕生。

  “學校文化不是憑空抓來一個高大上的理念,而是要立足學校本身。”地處嶽飛後裔居住過的嶽家灣,鮑爭誌積極挖掘“嶽文化”在學校辦學中的文化基因,,邀請嶽飛後裔進校宣講、與嶽廟管理處開展場館結對等,結合學校的辦學實際將“嶽文化”與愛國主義精神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與改革創新追求卓越相結合,賦予其傳承、創新的新內涵。今年,學校迎來25歲生日,鮑爭誌提出了“望嶽教育”,倡導全體嶽家灣人在新的起點上凝心聚力,守成望嶽再出發!

  “一所學校的辦學願景是在天長日久的實踐中積澱下來的,隻有這樣才是能夠形成師生的共識。學校文化是由師生共同營造的一種文明、和諧、美好的生活方式。”鮑爭誌說,“嶽文化”就是如此,大成嶽家灣的孩子知道了自己的根在哪兒,就會積極踐行“博學、雅德、健行、雄遠”,用心體悟望嶽教育“登高、望遠、努力行”的含義,不懈追求“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人生境界。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微信圖片_20210120171554.jpg
微信圖片_2020102815545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