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口述鄉村 杭師大人文學院開展“四史”教育
2020-08-18 10:06:00
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

  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實習記者 胡語彤 通訊員 陳鑫 華章)“蕭山南鄉第一個黨支部、最早的農民協會都是在戴村鎮沈村村成立的;1928年,蕭山區瓜瀝鎮鳳升村村民和周邊民眾,在蕭紹平原海拔最高的航塢山上植種中山林,修建中山亭;1940年,蕭山南鄉最後一道防線就在河上鎮下門村的星拱橋(當時叫‘白燕橋’)見證了中國軍民抓日軍俘虜的故事,巍巍青山依稀還有‘明恥教戰’的字樣……“8月14日,剛從蕭山調研歸來的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曆史係2017級學生許諾在當天梳理的實踐日誌中寫道。

  作為蕭山區文旅局與杭州師範大學合作的“蕭山鄉村文化基因解碼”項目,人文學院調研小分隊把戴村鎮沈村村、瓜瀝鎮鳳升村、河上鎮下門村列為“試點村”,開展“學‘四史’,文化基因解碼團隊”口述調研。

  “您的名字是?家裏幾口人?出生後對於下門村最清晰的記憶是從幾歲開始的?作為中共黨員,您入黨的初心是什麼?您開展美麗鄉村工作的第一個抓手是什麼……”在蕭山區文旅局支持下,為期21天的調研中,周東華教授和劉華章老師帶領調研小分隊深入村落,走訪祠堂、古橋、古宅,走進100戶家庭,訪談了2名村支部書記及154位60歲以上村民。他們每天記錄、整理口述內容逾13小時,形成視頻音頻材料1.5TB。團隊成員用文字、聲音、圖片、視頻記錄、梳理村莊發展曆史、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和理解。

  據指導老師周東華介紹,通過口述史的方式梳理地方、村莊“四史”是“四史”教育的一種途徑。口述記錄過程強調以人帶事,以事找人,將村民記憶融入家國記憶。將記憶這個不穩定因素變成最穩定因素,讓口述曆史為村莊建設發展把牢方向。在他看來,這種方式,既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曆史”的溫度,也讓“四史”教育的開展和普及更接地氣。“同時,在鄉村‘四史’的梳理中,也能利用史學研究的成果,服務美麗鄉村建設。”他告訴記者。

  如他所言,當調研小分隊走進一個個村落時,每一次走訪、每一個發現,都給他們帶來了驚喜。在鳳升村的周家祠堂,發現“戰中”(今蕭山中學)誦唱“武德與文光”;在下門村,一位老人家說“心幹淨了,村子自然幹淨了;心美麗了,村子也就自然美麗了”;在沈村村,在當地流傳甚廣的關於沈佩蘭的故事,更讓調研小分隊成員印象深刻。

  1940年,侵華日軍進犯浙贛鐵路沿線,沈佩蘭“毀家紓難”,引導中國軍隊全殲了侵入村莊的日軍。1941年1月,她到永康芝英鎮的兒童教養團工作,曾冒著生命危險,兩度回蕭山收容難童,搶救難童180餘人。

  “這次的調研成果也將為進一步提升沈佩蘭故居的建設提供幫助。”協同帶隊的人文學院輔導員劉華章表示,在戴村鎮,有鄭振庭烈士墓、後鄭農會、抗戰烈士紀念館等很多“四史”的鮮活材料,利用口述史研究的成果,推進紀念館、村史館的建設,也能助力村莊講好“四史”故事。

  文旅局、村幹部以及團隊師生開會研討

  團隊成員入戶采訪

  訪談中,沈村村90歲退休教師、共和國紀念章獲得者蘇芬蓉激動地跟大學生們說:“把新中國成立後發生在校園中的師生情誼、把珍貴的村誼、村史故事傳承下去。你們以後做老師,也要勉勵孩子們作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這些經曆,讓參與調研的曆史係大二學生周聰煒感觸良多。他說:“從來不知道家鄉人民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有過這麼多精彩的故事。這次調研,滋養了我對於國家和家鄉深沉而綿長的愛,作為一個蕭山人,很高興能用所學為杭州美麗鄉村建設貢獻本地學子的力量。”

  周教授與蘇芬蓉老人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調研後半段,同學們還向村民宣講口述整理的部分“四史”故事。今後,杭師大人文學院將在每個假期持續開展口述調研,繼續了解、學習、挖掘杭州鄉村“四史”相關故事,講好杭州的曆史和故事。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SRC-1991952092 2019-03-13 00:00
SRC-1991952092 2018-10-1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