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諾丁漢大學有位研究“飯圈”的美女學者
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記者 白菁潔 通訊員 黃岩鬆)應援、打榜、讚助……流量經濟與粉絲文化有著怎麼樣的“前世今生”,粉絲為何會有許多看似瘋狂的行為,未來的粉絲文化將往哪裏去。這些“時髦洋氣”的問題正是寧波諾丁漢大學國際傳播學係副教授Celia Lam的研究領域。
明星vs媒體,中國粉絲傾向前者
Celia來自澳大利亞。來到寧波諾丁漢大學之前,她曾獲得澳洲政府頒發的“奮進獎”博士後獎學金,用以支持她進行的關於“線上身份呈現”的學術研究。同時,她還是多家出版社和雜誌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並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去年她的學術著作《澳大利亞粉絲群:在全球文化中獨樹一幟》獲得出版,細數了不同曆史時期澳大利亞粉絲群體的行為表現與成因。
談到自己的研究領域——粉絲文化,Celia顯得非常自豪和自信。“粉絲的自發性和組織性讓他們擁有巨大的力量,這種力量所帶來的影響是雙麵的。”她說,一方麵他們對於公益,經濟等都有正麵作用。粉絲中創意社區的形成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媒體產業的變革。而另一方麵,粉絲也可能帶來混亂,擾亂公共秩序,例如一些大型的集會,機場接機造成擁堵等。“粉絲的自發行為擁有巨大力量的同時,也是極不可控的。”
目前Celia的主要的研究還是聚焦於澳大利亞的粉絲文化,但在中國生活的這幾年,讓她對中國的粉絲文化也有著自己的理解。“與澳大利亞粉絲不同,中國的粉絲似乎更願意把精力和財力投入給明星個人,而澳大利亞的粉絲更願意關注媒體產品(比如電視劇,綜藝節目)。”另外,她還提到中國的粉絲群體產業化程度和協作程度都比較高,這是與很多其他地域的粉絲群體不同的。“中國粉絲很願意主動地分享和傳播自己所喜歡的人或者文化產品,這股營銷潛力也比很多國家大得多。”
酒吧裏產生的研究靈感
相比於自然科學,很多人認為社會科學對於人類的進步並沒有那麼不凡,但Celia並不這麼認為,她告訴我們,自然科學幫助人們認識世界,而人文社會科學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幫助人們認識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大部分人對於文化產品,社會現象的理解都停留在 ‘有趣’、 ‘吸引人’,而作為學者我們希望找到這些有趣的原因和影響。我希望探究的是粉絲文化或者名人文化所帶來的經濟文化和社會影響,以及對個體而言,有著怎麼樣的意義。”
最終走到粉絲文化這個研究領域,Celia也經曆了一個很有趣的過程。她的本科學的是影視方向。“最初我的想法是進入影視行業,但是後來發現影視行業的工作太過碎片化,並不適合我。”因此,她選擇繼續進修,在PhD時將目光轉向了微電影並在畢業後在香港停留了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裏,我注意到流行文化在當代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並在這裏找到了我的興趣所在——粉絲文化,並將這種興趣轉變為了學術興趣。”
此外,Celia還告訴我們,研究和合作的靈感可能會在任何地方開始。“比如我的上一本書,就是在牛津大學的酒吧遇到的合作對象並且最終敲定方向的。”
未來將考慮開展中國流行文化的相關研究
除去一個人文社科研究者的身份,Celia同樣也是寧諾的資深教師,接觸過很多屆的學生。對於寧諾學生,Celia讚賞有加,“我們的學生非常積極,非常善於獨立思考,他們都能帶著極大地好奇心去探究他們所學習的內容,並且產生自己的想法,能夠帶給我無限的驚喜。”她記得在她開設的一門關於紀錄片的課程裏,一位學生交出的作品驚豔了她。“那是一部關於詩歌的紀錄片,非常美麗動人,是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而學生對Celia也同樣喜愛,一位國際傳播學大四的學生對Celia的細致與耐心印象尤為深刻:“Celia喜歡我們提出問題,她總是很耐心,很和藹地給我們解釋問題,即使重複她也不會感到厭煩。”這些特點讓Celia在學生中很受歡迎。
未來,Celia計劃開展Bromance領域的相關研究,同時她也考慮找到合適的合作者開展有關中國流行文化和粉絲文化的研究。“我希望粉絲文化所映射的社會現象能夠被更多人了解,我們永遠不隻要看到what,更要看到Why。”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