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濱江實驗小學405班
小記者 屠米潔
《我的春節我的年》
在外公的老家嵊州,有一款特色小吃,那就是我最喜歡的豆腐年糕啦!外公外婆他們那個年代,由於物資匱乏經濟也不發達,很多東西都難以保存和運輸,而過年又是中華兒女特別重視特別期待的節日,象征著好兆頭的好東西要到過年才能吃上,所以應運而生了臘肉、臘腸、醬鴨、醃雞、鹹肉、鹹菜、火腿……當然還少不了寓意年年如意步步高升的年糕啦!我的春節我的年,今天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年糕是怎麼做的吧!
做年糕一般是在春節前半個月左右,各家老小就開始忙活起來。作為主食之一量肯定要大,所以打年糕這個工程可不小。首先是把洗幹淨的糯米磨成細細的又白又輕的糯米粉,調皮的我輕輕一吹漫天飛舞的糯米粉看起來就像是冬天紛飛的雪花特別有過年的氣氛!接著把全部磨好的糯米粉小心翼翼地倒入大碗中按照比例慢慢邊攪拌邊加水,直到糯米粉完全變成一團黏乎乎的大“雪球”時就可以進入下一步啦!注意啦,加水的過程一定要按照水和糯米粉3:5的比例哦,多一點或少一點都會影響年糕的口感的。看著這團白白胖胖的糯米球,就好像一個頑皮的雪娃娃在“雪地”裏嬉戲翻滾後累癱在那裏休息似的簡直太可愛了。
接下來就是把糯米團放入鍋中蒸啦。蒸的過程中可千萬不能用手去捏哦,因為一旦沾上它,它就會調皮任性地黏在你手上無論搓拔它都很難清理掉,是不是很淘氣呢!
緊接著就是最關鍵也是最辛苦的一步啦,那就是打年糕!把蒸好的糯米團放入一個很大的石臼,輪到外公出場啦,隻見他掄起一個大木槌高舉過頭頂,向下一砸,再掄起,再順著木槌慣性向下砸,大概打了十幾次後我按耐不住好奇又激動的心情想要試試,外公樂嗬嗬地說:“好!有請我們非專業小捶手上場!一定要使勁兒啊!”於是我模仿著外公的樣子把木槌高舉過頂誰知光木槌就出乎我意料的重,結果鬧了笑話木槌從頭頂後方掄不回來直接掉在了身後。我趕緊撿起木槌重新再來一遍,一次一次重複了幾遍就已經筋疲力盡了,最後年糕還是沒打好,我無奈地把木槌還給了外公,大約又打了五十幾次將糯米團翻個麵繼續打……重複幾輪直到糯米團不黏木槌了才算完成,這真是一件技術活兒啊!打完的年糕按照自己的喜好整理切割成條狀或者塊狀,最後在冰箱凍幾個小時可以使口感更有嚼勁和韌性!
俗話說: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春節北方人愛吃餃子,南方人則愛吃年糕。餃子諧音交子象征財源滾滾,年糕寓意年年高升,都是對新的一年的祈福和美好願望。現在我可是既會包餃子又會做年糕了呢!
點評:
美食,一直在“年味”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大多人隻會知道哪個“好吃”,卻不知道“好吃”如何而來。本文小作者“親自上陣”,在春節裏和家人一起製作年糕,文筆流暢,描寫細致生動。
相信看完全文的讀者,一定可以從小作者的描述中想象出年糕“如何而來”了吧。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