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實習記者 王勃瑛 通訊員 王聰 )近日,杭州市第十五中學教育集團在子愷樓心理教室開展了家長沙龍活動,國家高級心理教練師、國家婚姻家庭谘詢師、青春健康教育師何傳領老師擔任此次沙龍的主講專家,其十多年的家長沙龍經驗,風趣幽默接地氣的課程內容,令現場不少家長慕名而來。
走進孩子的世界
為了讓家長們進一步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更好開展後續課程內容,何老師首先從了解孩子的世界出發,為家長們詳細地講解了不同階段孩子的信息輸入與輸出和潛意識的規律。
他談到,每一位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對於信息的輸入與輸出程度是存在差異的。比如說,7歲前是家庭環境完全輸入價值觀的階段,7歲至14歲是孩子與家庭環境交互的階段,而14歲以後是孩子輸出價值觀的階段。
因此,家庭環境對14歲之前的孩子至關重要。何老師建議,如果家長們發現孩子在14歲之前出現了問題,家長需要做的是去調整孩子的家庭環境。
隨後,何老師又介紹了自我的六個層次、三腦理論學說、不同狀態下的能量以及家長如何去寫能量日記等。
在講解完相關知識後,何老師與家長進行了深入交流,給予家長豐富的討論與發言時間,並且現場解答家長們的困惑,在整個對話的過程中,家長們認真傾聽,記錄學習筆記。
與孩子同頻共振
第二堂課程開始之前,何老師先請各位家長進行了簡短的學習分享與回顧。有的家長分享了自己在過去一個月的變化,有的家長談了自己堅持寫能量日記的感受,沒有堅持做作業的原因等。
“寫能量日記有助於從無知無覺到後知後覺,”何老師說道,“後知後覺又可以再到當知當覺,最後就達到了我們想要的先知先覺。”
隨後,為了引導家長們意識到家庭係統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可以調整的方向,何老師詳細地講解了家庭的係統。
在課程中,何老師澄清了“愛”的幾個層麵:“欲”是看不見的精神層麵的欲望、“色”是看得見的物質層麵的欲望、“情”是有條件的付出、“愛”是無條件的付出。家長們紛紛發現,自己對孩子的愛大多數停留在“欲、色、情”這三個方麵,而無條件付出的“愛”則是少之又少。
完成了“道”的層麵的梳理,何老師從“術”的層麵為家長們講述了溝通的技巧,並現場進行了練習。
此外,他還提到,家長們應該在家庭中建立一個“情感銀行”,每天存入情感而不是透支情感;每天擁抱孩子;每天堅持寫能量日記……都有助於改善親子關係,提升自我覺察力,促進家庭和諧。
“在學習結束後,我明白了家長應該劃好孩子的左右邊界,讓孩子保護好身體,不觸犯校規,讓她自己充分的體驗生活,家長首要做的是活好自己,給孩子引導建議。”張子宸同學的爸爸在課後感慨道,“孩子需要自己去做選擇,並承擔選擇的後果,這是我今後秉承的撫養孩子的原則。”
裘梓辰同學的爸爸也談道,“何老師從大腦結構中清楚剝離出主管意識及潛意識,讓我們明白了親子教育不是言語教育能完成的,需要了解孩子的潛意識,找到根本的原因,才能解決問題,比如孩子老是迷戀手機遊戲,其實是因為孩子是缺乏存在感,缺乏被認可,隻要父母給足了存在感,孩子也就自然慢慢離開手機回到學習和溝通的正確道路上來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