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 (實習編輯 徐雲虹)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近日,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牢記新使命、助力新征程”實踐團赴建德三都追尋其獨特的非遺文化和根深蒂固的本土文化,並在西湖區、上城區通過敬老愛老、助殘活動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鑒九姓漁村非遺,眷眷之意體悟漁文化
為躬身體驗具有三都傳統特色的漁文化,追尋傳統村落中的非遺文化,在三都鎮團委和三江口村委的引薦下,實踐團赴建德三都漁村開展實踐。在了解三都鎮三江口村的基本情況後,團隊成員換上傳統服裝,登上漁船,親身體驗九姓水上婚禮。水上婚禮 “接親” “稱嫁妝”“喂離娘飯”“拋新娘”等每一個程序都有著九姓漁民獨特的民俗文化。在水上婚禮的體驗中,團隊成員深入領會文化浙江的非遺基石。第二天清晨時分實踐團跟隨漁民開啟捕魚之行,躬身體驗村落中的漁文化。漁船葉葉,漿板蕩起層層碧波,劃槳漁民一手係緊魚罩,一手拋灑漁網。團隊成員紛紛模仿起漁民的動作,用船槳拍打著水麵,以吸引魚的靠近。成員們或互動訪談,或嚐試剖魚,無不樂在其中。“傍晚四點將網灑在江麵,五點多回家吃一頓飽飯,接著再出門捕一整夜的魚,淩晨四點冒著夜色回家休憩。”經過走訪三江口村的村民,實踐團隊了解到這便是大多數青壯年漁民們的生活常態。
承中華傳統美德,拳拳之心護航殘運會
為將中華民族善良淳樸的優良傳統傳承發揚,實踐團化身誌願者團隊,分赴杭州市西湖區西溪濕地附近酒店參與助殘行動。清晨時分,實踐小分隊就在西溪濕地附近酒店等待著一群神秘嘉賓——第十屆杭州殘運會的運動員代表團。小分隊成員們紛紛幫助運動員們,或簽到、辦理酒店入住,或幫助行動不便的運動員安置好行李,抑或是為他們解答疑惑。小分隊被分成了許多小組,分散在酒店和場館內,負責不同的工作,或負責簽到,或隨行代表團,細化到飲食起居各個方麵。實踐小分隊除了引導各區縣運動員代表團們乘坐大巴,前往殘疾人體育訓練中心熟悉場館,挨個清點人數派發餐券安排就餐,下午還帶領代表團們前往舉辦殘運會開幕式的西湖體育館,並耐心地囑咐代表團領隊注意事項。
載亙古不變使命,殷殷之情築愛夕陽紅
實踐團隊來至上城區湖濱家園,開展了一場生動活潑的文藝彙演,旨在擔負起青年敬老愛老的使命,為社區的老人們送上歡樂。開場實踐小分隊的一首《打靶歸來》瞬間點燃了老人們的紅色記憶,消融了因不熟悉而略微帶有的幾絲尷尬,拉近了小分隊與老人們之間的距離。緊隨著歌唱的經典紅歌蘊含著鼓舞人心的力量以及深沉愛國情,引起老人們的強烈共鳴。大方而不扭捏的動作,如海草一般自然地舒展著肢體,輕盈柔美而不失青春活力,小分隊獻上一支《海草舞》,將氣氛推動得愈加熱烈。看見老人們饒有興味的眼神,小分隊放慢節拍與動作,和著伴奏,領著老人們共跳一支舞,朝氣之蓬勃與夕陽之芳華交織,彼此相處融洽、和諧又愉快。之後小分隊手把手地詳細講解下如何折紅船、剪黨徽與紅兵小像,老人們手指靈活而認真專注地剪紙,並折出了一條條精致的紅色小船。剪紙完成後,老人們或將之貼於牆壁上以永久保存,或欣喜地舉起手中剪好的紅兵與黨徽,與之進行合照。
浙理學子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挖掘曆史資源,在文化浙江的探索中不斷前進。以創新之形式將非遺以活態傳承,用敬畏之初心將傳統文化血脈以延續。“青年,國之魂也”,當代大學生承載著民族的希望,肩負著曆史的使命,要在社會實踐中書寫燦爛的人生,鑄就亮麗的青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