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返家鄉”暑期實踐活動:民族團結共富裕,量大學子入北疆
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記者 白菁潔)2021年7月,中國計量大學青翰布爾陶亥幫扶團來到內蒙古鄂爾多斯布爾陶亥蘇木進行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實踐團是由該學校生命科學學院九名大一學生組成。從浙江杭州到內蒙古布爾陶亥,他們徑直跨越1786公裏,隻為將自己的的專業知識帶到這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為民族大團結,各民族進步繁榮貢獻青年力量。
布爾陶亥蘇木,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地處準格爾旗西北部,一般海拔高度1145-1413.8米,戶籍人口僅10624人且以蒙古族為主。
入戶走訪,實地了解脫貧攻堅情況
在布爾陶亥蘇木團委的帶領下,隊員們到達了蒿召賴嘎查村,調研村民生活現狀。蒿召賴嘎查村民以蒙古族和漢族為主,因境內林木繁茂得名,該地麵積65平方公裏,其中水域0.2平方公裏,戶籍人口443戶共849人。
幫扶團入戶走訪,先後去到當地幾戶村民家中。當地村民多以養豬羊牛和種植玉米等農作物為生。他們和蒙古族大叔交流了政府的禁牧政策,在禁牧期間,政府會給予牧戶補貼,從而起到保護生態環境、恢複草場的作用。在養殖大戶王玉蘭王姐的帶領下,他們進入了大規模的養豬場,實地觀察了村民的養殖體係。在牛場還和村民們一起喂牛,邊交流邊給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為了切實了解政府對農牧民更多的政策,幫扶團一行來到了村民趙永全家,趙永全今年57歲,家有一個女兒,是位光榮的人民老師。幫扶團成員在和他的交流中了解,國家的“十個全覆蓋”、“危房改造”工程政策的實施,每戶都收到了5萬元左右的住房改造資金,村民的房屋也從土木結構改造成了磚混結構的住房,大大的提高了居民住房安全。
“現在的交通方便了,家家戶戶都有車,能互相串門,每個月初六、十六、二十六還能前往鄉鎮趕集。以前吃的都是玉米窩窩頭和苦菜,每天從早上幹活幹到12點,下午再接著幹。現在吃的都是大米白麵,各類肉食也不缺。早晚天氣涼快的時候去地裏幹活,熱了就回家休息了。”趙永全滿臉笑容地對這群大學生說道。
通過入戶走訪,實地考察,這群不怕髒不怕苦的大學生看到了脫貧攻堅政策為村民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製度自信大大增強,也為之後進一步推進“三下鄉”活動打下了堅實基礎。
走進基地,記錄學習民族文化活動
7月11日下午,青翰布爾陶亥幫扶團來到了國學研學基地,學習和幫助宣傳民族文化。研學基地的建立初衷,是為響應國家號召,培養當代青少年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麵發展,讓新時代beplay體育手機生更直觀的、實際的了解農耕文化,弘揚傳統農耕精神、傳承農耕文化,在吸收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不丟失動手能力。但研學基地也同樣麵臨授課和宣傳手段跟不上青少年的興趣點等問題,授課內容也相對單一。
為幫助改變現狀,幫助宣傳民族文化,幫扶團為研學基地製作了係列宣傳片,幫助工作人員重新設置課程體係,以研學、訓練營、戶外課堂等為載體,將國學作為主體課程,設立戶外課堂、專題講座、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朗誦藝術、太極文化、作業輔導等課程的特色教學方式。讓更多的青少年以及家長關注民資文化,主動學習民族文化,為文化自信奠定紮實的基礎。
蒙漢雙語,設計係列旅遊宣傳手冊
在實踐過程中,這群大學生始終懷著對內蒙古地區少數文化的向往,實地參觀了當地幾個對外開放的文化旅遊景點。去到過爾圪壕黨群服務中心,紅色記憶博物館,當地民俗博物館,醫藥博物館,準格爾王爺府、水鏡湖。深受震撼的同時,成員們飽含著情感,為當地的多個旅遊景點精心製作係列旅遊宣傳手冊,隊員中有蒙古族同學,同時也將旅遊冊做成了蒙漢雙語。與此同時,隊員們還運用用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工具記錄、宣傳他們眼中的布爾陶亥。“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可以關注到蒙族文化,民族團結一家親嘛”一名成員誠懇說道。
藥園勞作,結合專業特色促進中藥發展
這群遠赴北疆的大學生分別來自中國計量大學的藥學和生物學專業。在策劃實踐前期,他們了解到當地有個村集體經濟的藥材示範基地之後,便積極的準備相關的中草藥知識。在了解到當地村民隻是種植向外銷售,並不藥用這些草藥時,他們實地考察了藥材基地,並幫助村民進行勞作。在獲得了充分的材料之後,幫扶團製作了藥材宣傳手冊,向當地人普及中草藥的相關知識他們還邀請藥學專業老師加入到這場幫助當中來,為實踐團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團結民族,促進蒙漢文化友好交流
在實踐間隙,幫扶團成員走進布爾陶亥敬老院,陪伴那些年事已高的留守老人們。在敬老院裏,青翰小隊成員們為老人們表演了帶有自己家鄉特色的歌舞小節目,老人們也彈起了揚琴,打起了節拍,唱起了滿漢調來歡迎青翰小隊的到來。
滿漢調又稱蒙漢調、蠻漢調等,是蒙、漢兩個民族音樂長期交融後形成的,兼具漢族信天遊、山曲(亦稱爬山調)和蒙古族短調的風格特點,是蒙、漢文化交流的結晶。
這種民間小調,不像陝北漢族民歌那樣蒼涼,也不像蒙古族長調那樣憂傷,它自由發揮,自得其樂,自編歌詞,淋漓盡致地表達著歌者的心願。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委宣傳部副部長賈廣華說:“‘蒙漢調’是根植於鄂爾多斯高原文化土壤中的一個新型民歌品種。從生成發展到現在的一百多年裏,它隨時代的前進而發展,並成為具有地方民間音樂文化特點的一個民間歌種。”
隊員們用視頻和照片記錄下了這些溫暖的時刻,並且剪輯成了短視頻。呼籲更多的年輕人留在內蒙古,呼籲更多的人關注民族傳統文化,為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關係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人的一生隻能享受一次青春,當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就把自己的人生與人民的事業緊密相連,他所創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近些年,暑期社會實踐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出發點和立足點都應是把青年和社會緊密相連,農村、基層,這些地方與象牙塔裏的生活太不一樣了。這群中國計量大學的學子不在意距離風險,不害怕條件艱苦辛勞,遠赴北疆,他們個人的收獲一定是十分有意義的。而我們也可以看出,“青年服務國家”早已不再成為空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責任編輯 吳文建)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