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第二十一屆年會在杭召開
2021-12-06 13:39:00
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

  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方書文 劉揚 陳欣怡)近日,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二十一屆年會暨第十四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在杭舉辦。本次年會暨論壇由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浙江傳媒學院聯合主辦,由浙江傳媒學院、學會秘書處、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課題組聯合承辦,采用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舉行,線下設中國傳媒大學和浙江傳媒學院兩個會場。

  學會原會長,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丁亞平,浙江傳媒學院黨委書記楊立平,校長徐小洲,副校長姚爭、李文冰等出席。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第六屆理事會全體理事,以及來自全國300多所高校的專家、青年學者,浙傳相關二級學院、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師生代表參加。開幕式由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員張國濤主持。

  楊立平在致辭中簡要介紹了浙江傳媒學院建設發展情況。她表示,浙傳作為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國家廣電總局共建高校,是一所行業特色鮮明的影視傳媒類院校。學校今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和新聞與傳播碩士、藝術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戲劇與影視學等3個省一流學科、影視攝影與製作等9個國家一流專業和戲劇影視美術設計等9個省一流專業。學校立足戲劇與影視學這一主幹學科,打造了標準化工業流程的影視專業教育生態鏈條,彙聚了一大批業界名師、行業精英,培養輸送了一大批傳媒影視行業優秀人才,學校師生主創或參與創作了《攜手,為人民》《覺醒年代》《長津湖》等一大批有影響力的影視作品,為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作出了積極貢獻。

  她強調,文化是軟實力,增強文化軟實力卻是硬任務,對於新時代影視高等教育工作者來說,更是責無旁貸的使命和擔當。當前蓬勃發展的媒介技術和日新月異的產業形態,不僅為影視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理念、新渠道、新平台、新格局,也給影視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年會和中國影視高層論壇作為中國影視教育學界最高端、影響力最大的學術盛會,相信經過本次會議的深入研討、思想碰撞,必將為影視專業教育提供豐富的思維火花,對影視學科建設發展產生重要的指導意義。

  她表示,學校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辦學提出的“緊跟時代、突出特色”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主動融入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的偉大征程,立足浙江、麵向全國,以本次論壇為契機,汲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實踐經驗,積極探索影視學科發展的新路徑,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影視人才,持續產出高質量的影視成果,努力為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應有貢獻,以優異成績獻禮黨的二十大。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在致辭中用“回望”“交流”“創新”三個關鍵詞對中國高校影視學會過去38年的發展及其壯大的寶貴經驗進行了概括,同時也對學會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殷切期待。他表示,學會的職責是服務國家、服務行業、服務院校、服務學術。在這個平台上,我們實現了思想的交流、經驗的交流、人才的交流和情感的交流。他指出,學會的工作始終與時俱進,不斷進行平台創新、內容創新、組織創新和機製創新。他期待學會能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開創未來,為打造中國特色影視學術體係和教育體係作出更大的貢獻。

  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丁亞平在致辭中首先對浙江傳媒學院近年來在影視行業的突出成績給予了祝賀。他圍繞學會規模、組織架構、開設活動等方麵,簡要介紹了學會發展的曆史沿革與突出貢獻。他表示,本屆年會雖然改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但是學會始終追求的學術品質隻增不減:本屆年會會場規模更大,參會人員預期或創曆史新高,而且更加體現學術為本的宗旨,注重提高學術產量。雖然年會內容沒有縮減,但是流程更為高效。同時他介紹了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和第六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的投票情況,並對浙江傳媒學院為這次年會所做的籌備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讚譽。

  在主題論壇中,與會專家學者圍繞“麵向文化強國:中國影視的新理念與新格局”展開了討論。

  浙江傳媒學院校長徐小洲以視頻形式參會,並作題為《挑戰與抉擇:比較視野下的中國電影教育改革之路》的主題演講,他從“它山之石:排名與分析”“繞不過的坎:問題與挑戰”“破冰之路:思路與策略”三方麵進行了深入闡述。徐小洲以美國南加州大學、紐約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為例,分析了這三所高校在本科、碩士、博士階段的電影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和教育目標,並指出這三所大學電影教育具有“強基礎、跨專業、國際化、促合作、重應用”的特征。

  他表示,當前我國電影教育麵臨著宏觀、中觀、微觀三方麵的問題,同時我國電影走向世界麵臨著三大挑戰:國際化電影人才嚴重缺乏、電影創作理念與技術存在差異、電影作品創作主題的文化差異。他強調,麵對這些問題和挑戰,我們要明確目標、建強隊伍、改革教學、優化課程,未來可從以下5個方麵發展:一是謀劃中國電影教育新格局。要更新觀念,提高電影教育效能。二是把握國際電影市場風向標。要找準國際電影市場定位,避免無的放矢或空中樓閣式的生產與經營模式。三是培養國際化電影創作經營人才。我國電影國際化人才培養要重視人格素質,要強調學科專業交叉滲透,要貼近產業實際。四是掌握國際電影作品創作規律。要洞悉國際現狀、把握世界趨勢,在電影藝術創作的同頻共振中展現思想先進性、藝術世界性、創作民族性。五是創新國際電影研發機製。要改變傳統思維方式與運作模式,探索“中外互聯”“兩頭在外”等模式,實現融通電影世界、傳播中華文化的目標。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作題為《融合背景下傳媒藝術生態之新變局》的演講;學會原副會長,教育部戲劇與影視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周星作題為《中國影視高潮的創作方向:呼應時代 超越時代》的演講;學會副會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媒體融合發展司原司長楊傑作題為《高新視頻技術與文化強國建設》的演講;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陳旭光作題為《新主流電影的文化空間生產及其“工業美學”反思》的演講;張國濤作題為《麵向文化強國:中國影視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與路徑》的演講。

  本屆年會暨論壇共開設了20場分論壇,包括由浙江傳媒學院副校長姚爭教授主持的202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中國主流紀錄片創作與批評發展研究》開題報告會。

  開題會議上,浙江傳媒學院副校長李文冰向與會專家介紹了近年來浙江傳媒學院在專業人才培養、紀錄片研究與創作、影視學科發展方麵取得的成績,同時希望評審專家為本課題建言獻策,幫助課題組厘清思路、做好規劃,能夠如期高質量完成課題研究任務,推出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為我國主流紀錄片的創作與批評發展提供有效支持。

  浙江傳媒學院副校長姚爭在開題報告會中作開題彙報,並由課題組主要成員回答專家組相關問題。

  以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丁亞平為組長的專家組評議認為,《中國主流紀錄片創作與批評發展研究》是符合當下社會現實與時代需求的重要選題,具有助推中國紀錄片發展振興的使命與意義。該課題對中國主流紀錄片創作與批評進行全麵研究,尤其是注重總結中國主流紀錄片的創作經驗,不僅有學術理論價值,也有創作指導的實踐價值,不僅有利於我國主流紀錄片創作水平的發展,也有利於整個紀錄片行業的繁榮振興。

  在聽取專家組的開題報告評議意見後,姚爭表示一定會帶領課題組努力開展研究工作,高質量完成課題研究任務。

  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上海戲劇學院、浙江傳媒學院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在院長專場論壇、學科建設專場論壇、新文科與影視教育論壇、第十屆傳媒藝術論壇、中國電影學派論壇、中國電視節目論壇、影視敘事藝術論壇、新媒體藝術論壇等分論壇上就各自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年會當天還舉辦了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2020-2021年度學術成果、影視作品推優活動暨第十四屆“學會獎”、第十一屆“學院獎”頒獎儀式。

  經學會秘書處統計,第十四屆“學會獎”共入圍作品190部,其中專著35部,教材24部,調研報告7篇,論文95篇,評論36篇。截止到2021年9月20日晚間,中國2020-2021年度影視作品推優活動,共收到有效參賽作品2229份。其中教師組作品296部,學生組作品1933部。受學會委托,五個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進行了嚴格的遴選與評審,共評選出入圍作品333部,其中教師組作品134部、學生組作品199部。

  浙江傳媒學院在此次推優活動中共有26部作品入圍第十四屆“學會獎”,含論文16篇、專著3部、教材4部、調研報告1篇。

  浙江傳媒學院共有21部作品入圍第十一屆“學院獎”,其中教師組作品6部(含劇情片2部、短視頻3部、聲音作品1部),學生作品15部(含劇情片3部、紀錄片2部、 動畫-數字媒體作品2部、短視頻4部、 聲音作品4部)。

  閉幕式上,浙江傳媒學院被宣布授予“突出貢獻獎”,同時確定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第二十二屆年會舉辦地為南京大學。

  浙傳副校長姚爭在總結發言中表示,在疫情持續影響下,本次年會暨論壇的召開雖遇重重挑戰,但仍安全且高效地成功召開,這離不開學會的大力指導,也離不開校領導、參會人員以及工作人員的大力支持,同時,也凸顯出學會內部強大的向心力與凝聚力。 他表示,此次年會未能在線下大規模舉辦非常遺憾,他期待春暖花開之時,各位代表、理事再赴浙傳之約,也期待學會通過換屆煥發新的力量,越辦越好。

(責任編輯 餘新花 趙洪河)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