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姚敏明 李姣)“自從用上了這些大學生推薦的光伏電站,自家發的電用不完不說,家裏頂層的屋子也變得冬暖夏涼了呢!”浙江麗水縉雲縣壺鎮鎮白竹村的梅先生說,而他口中的大學生是來自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一支團隊,近年來,這個團隊一直致力於推廣農村太陽能光伏電站計劃,並為自己取名為“向日”。
啟程:發揮專長做點實事
“最初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開始做這個項目的,沒想到一做就是兩三年,現在回想這個過程還是覺得‘有點酷’。”“向日”團隊負責人趙孟然說。
時間回溯至2019年4月,數控技術專業的梅津維首先發現了農村太陽能光伏市場的巨大潛力。經過一番調研,團隊幾個骨幹成員認為,該項目與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相契合,既能探索積累創業經驗,又能充分發揮自身專長,還能在“為農民增收、為國家產能、為環境去碳”方麵做點實事,於是便“說幹就幹”,開啟了一段“向陽而行”的創業之旅。
經過團隊成員的一番商討,團隊的創業計劃越來越清晰:投資專業的趙孟然為項目負責人,主要負責總體運行和投資規劃模塊,梅津維為技術負責人,負責光伏電站排版設計,以及提高電站的發電效率和安全性等。
他們把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總體熱量充足的麗水市縉雲縣作為目標市場,尋找並確定了戰略合作企業,明確了“提供太陽能光伏電站相關服務,傳播‘光伏+居民+投資’理念”的創業構想。
堅持:成功簽下第一單
萬事開頭難。由於浙江方言“十裏不同音”,赴麗水調研之初,同學們首先麵臨的便是語言溝通方麵的障礙,而更難的則是理念的傳播和改變。“一開始村民對我們有點抵觸,四處碰壁也是家常便飯,但我們並沒有因此而泄氣。”團隊成員譚唯一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再加上大學生自帶的親和力,隨著團隊隔三差五地上門,耐心細致地講解,村民們漸漸對他們敞開了心扉。
在不懈堅持下,團隊終於在2020年初與縉雲縣東方鎮新深渡村成功簽下了第一單,建成了個人戶家庭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模式的太陽能光伏電站。“當時真是太開心了,這也讓我們對這個項目產生了更多信心!”譚唯一笑著說,並向記者展示安裝成功的光伏板的照片。
隨著第一單的成功簽訂,再加上良好的售後服務,項目逐漸打開了知名度,甚至有村民主動聯係他們表達定製需求,這讓團隊非常興奮。
展望:創業還在路上
團隊成員深知,唯有講求質量才能行穩致遠。因此,每當遇到技術難題,成員們都會聚在一起討論,哪怕是節假日也毫不鬆懈,經常查閱大量的資料,試驗、討論、計算到深夜。遇到解決不了的技術問題,隊員們請來機電工程學院的劉正平老師任技術指導,投資規劃方麵的問題則請教經濟管理學院的胡平老師,校外專家也給予了很多幫助。
據團隊介紹,農戶的光伏電站一旦並網,產生的電一方麵可以自用,另一方麵可以獲得來自政府的補貼。以麗水一個標準戶120平方的屋頂麵積為例,一年發電量可達20000到22000度,一般農戶安裝後第6年開始純盈利,如果將成本和折舊平均分攤到每一年,那麼每年的收益為15000元。目前,團隊已經成功簽約60戶,其中包括為一家企業的廠房屋頂設計安裝光伏電站。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趨於平穩,他們開始在寧波開展市場調研,為項目走出麗水做積極規劃。
值得一提的是,“向日”團隊還申報了多項專利,在光伏板的設計、鋪設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技術優勢。“隨著‘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提出,綠色發展理念愈發深入人心,太陽能光伏板市場容量擴大,需求量也在增加,這給了我們繼續做好項目的機會和動力。”梅津維說。
據趙孟然介紹,未來,除了為農戶屋頂安裝光伏板提供生活用電,“向日”團隊還將進一步拓展業務,嚐試為更多的廠房屋頂、農業大棚的棚頂定製光伏電站,讓這個“向陽而行”的事業欣欣向榮,為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貢獻更多青年力量。
(責任編輯 餘新花 趙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