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宓卓慧)中國計量大學大四學生樊曉天,最近收到了浙江大學研究生錄取通知。大學期間,他獲得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航天智慧物流組全國冠軍、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室外無人駕駛自行車組全國一等獎,樊曉天坦言,“這些成績給我的複試表現增色不少!”
“作為教育強國的基礎和高等教育的起點,本科教育教學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重要一環,也是奠定大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和人格基調的關鍵一站。”中國計量大學校長徐江榮表示,學校緊緊圍繞計量、標準、質量、市場監管和檢驗檢疫辦學特色,優化教育鏈、激活創新鏈、擁抱產業鏈,三鏈合一打通創新人才培養“最後一公裏”。
一專一賽 讓更多學生有機會參與創新實踐
樊曉天的成功,得益於中國計量大學“一專一賽”的培養模式。“我們從全校性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參賽受益程度、參賽規模和賽事獲獎比例設定等具體情況,重點支持每個專業一項合適的競賽。”中國計量大學教務處處長孫衛紅說,學校注重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豐富創新類通識課程資源,探索創新教育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進一步推進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深度融合,提升“一專一課”創新類課程實施質量;以“一專一賽”為抓手,加大創新項目培育力度,通過給予相應業績分激發教師指導學生競賽熱情,促進教師創新教育能力提升,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工作,不斷提升創新教育和人才培養質量。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是“一專一賽”競賽之一。每一屆比賽都吸引眾多學生團隊積極參與。洪敏佳及其團隊曆時271天,設計完成“簡易地圖引導的地外天體巡視器虛實融合自主導航規劃係統”,該項目斬獲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揭榜掛帥”特等獎。在中國計量大學,像樊曉天、洪敏佳這樣的學生及團隊有很多,他們浸潤於學校濃厚的創新實踐教學氛圍中,創造出了一連串喜人的戰績:
2018年數學建模獲全國本科組唯一Matlab創新獎,2019年摘得全球數模最高獎——特等獎,並獲SIAM獎;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連續兩年獲總決賽航天智慧物流組冠軍;2023年首獲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主賽道國家級金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實現零的突破。近十年,量大學子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獎項845項、省級獎項 4922項,以獨立發明人申請並獲各類授權專利74項。
學校持續培養創新性、高素質人才,入選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學生綜合素質穩步提高,近五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平均達95.22%,穩居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前五;2023年畢業生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升學率36.59%,處於省屬高校前列。
產教融合 推動教育鏈產業鏈無鏠對接
“一專一賽”將創新人才培養的課堂延伸至實驗室,讓學生在參與競賽的過程中提升責任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除此之外,打通創新人才培養“最後一公裏”,中國計量大學還有關鍵一招——根據企業需求開展“訂單式”教學,將創新課堂開到企業車間、田間地頭。
6月畢業季,中國計量大學又有40名大三、大四本科生通過理論學習、實操應用培訓及實踐,成為第十七屆海克斯康班的畢業生。
2007年,中國計量大學與測量領域龍頭企業海克斯康集團成功牽手,隨即開設了第一屆海克斯康班,從此開啟了長達17年的校企協同育人項目。截至目前,學校和海克斯康已聯合培養600餘名高素質的計量、檢測專業技術人才,畢業學生就職於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寧波舜宇儀器有限公司等高新技術企業,又或是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南大學等985、211高校研究生,實現100%就業。
海克斯康班是中國計量大學堅持開放辦學,高度重視產學研深度融合與創新創業工作的成功縮影。除校企合作外,學校還積極推動局校合作、區校合作。2020年,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和中國計量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今年5月,由杭州錢塘新區管委會與中國計量大學牽頭共建的區校合作標杆性項目——中國計量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河莊數智產業園正式開園。目前,學校與政府、行業、企業等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共建培養聯合實驗室、科創中心、高等研究院等,搭建產學研合作的橋梁和平台,圍繞人才培養、教育培訓、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實習實踐和信息共享等方麵深入合作,實現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無縫對接。
此外,學校積極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大力推動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等教學方式改革,積極依托項目推動產教融合。十年來,立項教育部高教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107 項、省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7 項。
(責任編輯 餘新花 趙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