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浙大積極探索部署多舉措 將師資力量的“好”轉化為教育質量的“高”
2024-09-09 11:50:00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9月7日,在第40個教師節來臨前夕,浙江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係統地介紹了學校近年來在教師隊伍建設、教育家精神弘揚、教育質量提升等方麵的新進展和新成效。

  去年,浙大發布《浙江大學使命願景紅皮書(2023版)》,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立足立德樹人,聚焦素質提升,激勵每一位浙大教師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誌向和抱負,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和擔當,在建強教師隊伍的征程中邁出了“更高質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夢想”的堅定步伐。

  發布會上,浙江大學副校長王靖岱表示:“要著力強化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共興尊師風尚,提振師道尊嚴,團結凝聚更多優秀教師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投身教育強國建設實踐。”


錘煉素質本領,助力教師隊伍質量提升

  人才如何強校,人才如何興校?對此,浙大人力資源處處長、黨委教師工作部部長(兼)陳寶梁表示,關鍵要錘煉素質本領,助力教師隊伍質量提升。

  近年來,浙大堅持厚植理想信念,推動教育情懷落地生根。比如,堅持以勤學求真知,建立教師定期理論學習製度,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性教育和教師思想政治輪訓;健全完善“育人強師”全員培訓計劃;開設海外歸國教師國情教育研修專項培訓;布設和組織教育家精神展、學科文化展等主題展覽和特色活動等。

  此外,浙大注重把好引才關卡,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學科教育發展態勢,深入實施“學術大師彙聚計劃”“高層次人才培育支持計劃”等,加快彙聚能發揮核心引領作用的戰略科學家和頂尖學者,同時進一步完善“新百人計劃”製度,集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傑出青年人才和後備力量。

  一項項創新舉措,激發了學校育人活力和教師培根鑄魂的定力,讓教師更加清晰自己的使命和責任,與學校發展、國家振興同向同行。

完善評價體係,讓一線教師更有動力和熱情

  前段時間,第十屆永平獎教金評選活動落幕。永平獎教金由校友段永平於2011年設立,獎項設“傑出教學貢獻獎”“教學貢獻獎”和“教學貢獻提名獎”三類,獎勵金額分別為人民幣100萬元、20萬元和10萬元。

  記者了解到,曆經十餘年,永平獎已成為校內外關注度高、影響深遠的重要教育教學獎項,共評選出了近百位長期在教學一線奮鬥的優秀教師,樹立了眾多愛生重教標兵,在全校形成了愛崗敬業、奮發向上、教書育人的工作氛圍。


  發布會現場,第十屆永平獎“傑出教學貢獻獎”獲得者、經濟學院副教授周黎明說,做一名好老師,最重要的是熱愛教學,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啟迪智慧,塑造高尚靈魂、健全人格和正確三觀。


  據介紹,周黎明的通識課“經濟法理論與實務”都是周一開課。在這個浙大最大的線下教室——有500名學生聽課的課堂上,周黎明總能用妙趣橫生的講解、生動鮮活的案例、啟迪人生的哲思牽動著每一位學生的心。據統計,高峰時期,浙大一學年有4000名學生選了他的通識課,換句話說,學校一半的本科生都上過他的課。

  除了對教育的熱愛,周黎明認為,做好教育,還需要“積累和投入”。“我家裏有三個書房2萬多本書,我用大量的閱讀和素材的積累,為教學打好基礎。”


  全情投入是周黎明教學近30年的生動寫照。由於選課學生多,他幾乎全年無休地在郵件、微信和釘釘上解答學生的各種困惑,還積極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隻有全身心投入,才能真正得到學生的真心認可。”他說。

  近年來,浙大加大榮譽表彰力度,完善教師榮譽體係建設,積極開展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浙江省傑出教師、浙江省優秀教師、竺可楨獎、永平獎教金等評選表彰活動,進一步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

致力於將師資力量的“好”,轉化為教育質量的“高”

  2024年是浙大的“教育質量提升年”。在學校看來,高等學校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彙點,既是造就高水平創新型人才的主要陣地,也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關鍵平台。

  為此,浙大確立了“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育人理念,整體優化了本科專業布局,同時麵向國家急需,先後建設了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機器人工程、生物育種等8個緊缺專業,目前共有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91個。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從專業建設出發,係統推進核心課程、核心教材、核心實踐等核心要素建設,實施了包括校-省-國家級一流課程在內的一流課程建設千課計劃,依托單本單冊教材、優勢專業係列教材、名師名課名教材建設專題開展優秀教材建設千冊計劃,以高水平教學成果建設牽引高質量教育教學發展。


  如何將師資力量的“好”轉化為教育質量的“高”?浙江大學本科生院院長張光新說,要把教師作為學校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讓優秀的人培養下一代更優秀的人”。

  浙大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特聘副研究員周繼紅,在今年的第四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一等獎。她正是一位在浙大走過本科、博士並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師的代表。


  周繼紅主講通識核心課“茶文化與茶健康”,在精進業務的過程中,她用跨學科的思維碰撞去挖掘一批批學生關於“茶+X”的創意靈感,還積極將現代的信息技術融入教學,設計了課程知識圖譜,並與拓展資源鏈接二維碼一同融入教材,讓一百多人的大班教學也能擁有一對一的AI助教。

  “13年前,我是這門課程的學生,我的導師是曾經的永平獎‘傑出教學貢獻獎’獲得者。如今我從課程的受益者轉變為課程的建設者,我的每一次成長都離不開學校的支持。”周繼紅說,正是浙大提供的廣闊平台,讓她切身感受到了與教育強國追求共同成長過程中的熱愛與堅守。(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頻道;作者:陳顯婷 吳雅蘭)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浙江大學 2024-08-23 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