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金飯碗專業——機器人專業
作者:羅陽旨
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未來需要20萬專業人才
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創曆史新高,達22.5萬台,同比增長27%。自2013年以來,中國已經是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市場。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5.6萬台,同比增長52%。國內沿海工業發達地區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機器人代替產業工人。在珠三角地區,使用工業機器人的年均增長速度已達到30%,掀起了一股機器人使用熱潮。2013年浙江省率先啟動“機器換人”項目,東莞市政府也自2014起每年投入2億元資金推動“機器換人”工程。
無論是資本的追捧還是社會的關注,機器人毫無疑問正成為眼下的熱點。機器人是一個具有巨大潛力並將深刻影響和改變人類的技術、產業領域,必將成為對國家綜合實力產生重要影響的領域。
機器人集現代製造技術、新型材料技術和信息控製技術為一體,是智能製造的代表性產品,其研發、製造、應用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引起了世界製造強國的高度重視。各經濟強國紛紛製定發展規劃,以圖搶占先進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先機。目前,德國政府推行“工業4.0”戰略,其重點課題之一是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的交互合作。美國2013年提出了“美國機器人發展路線圖”。2015年初,日本政府公布了《日本機器人新戰略》。韓國政府發布多項政策扶植第三代智能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2012年韓國公布的《機器人未來戰略戰網2022》,其政策焦點為支持韓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在美、日、歐等技術強國的大力推進下,近5年來下一代機器人樣機、示範應用、乃至實用係統不斷湧現。
我國於1972年開始研製工業機器人。進入上世紀80年代,機器人技術的開發與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視與支持。從上紀90年代初期起,實施了一批機器人應用工程,形成了一批機器人產業化基地。2013年12月,工信部出台《關於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係,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個配套產業集群;工業機器人行業和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增強,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台數)達到100以上。在2015年5月出台的《中國製造2025》規劃中,機器人與高檔數控機床被列為政府需大力推動實現突破發展的十大重點領域。
目前,工業機器人已經成為中國智造9大支柱產業之一。截至2016年6月,全國機器人企業已經達3800多家。天津、青島、上海、安徽、深圳、東莞等地方機器人產業政策相繼出台。上海、江蘇、廣東、天津、河北等省份機器人產業園區建設如火如荼。十大國家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已建成。
按照工信部的發展規劃,到2020年,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將達到100萬台,大概需要20萬工業機器人應用相關從業人員。機器人運營商拓野機器人董事長淩琳坦言:“在中國推行工業機器人技術,遇到的最大瓶頸不是誰買,而是誰會用。”2016年1-10月份,我國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超過5.66萬台,同比增長接近三成。目前全球每銷售5台機器人,就有一台是在中國安裝的,“人才需求早處於幹渴狀態了”。無論是運用機器人進行生產的企業,還是機器人製造廠商,都急需熟練的技術人才。
國家的機器人發展產業規劃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機器人產業發展的6大保障措施之一,提出要加強大專院校機器人相關專業學科建設。
哪些專業與機器人產業相關?
機器人本科專業2016年高校才首次開設,但是,機器人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各方麵的人才,如機械,電子,通信,自動化等等,還會涉及到材料、物理、化學等等。與機器人相關的專業也比較廣泛,比如,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機械自動化、電氣自動化等等。很多高校開設了自動化專業機器人方向,或開設了與機器人相關的專業和課程。還有很多高校成立了機器人實驗室或研究中心,在機器人研究方麵很有建樹,但人才培養主要是麵向研究生,少數麵向本科生。如下: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技術與係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07年,是我國最早開展機器人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其前身主體是1986年成立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即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弧焊機器人和第一台點焊機器人。
2014年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學院“智能技術與機器人聯合研究中心”成立。
2015年9月東北大學組建國內985高校首個機器人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6年北京聯合大學成立機器人學院。
2016年4月,安徽三聯學院機器人工程學院成立,這也是安徽省首家開設專門培養機器人專業人才的二級學院。
內江師範學院2016年成立“機器人研究中心”。
2015年廣西科技師範學院智能機器人協會正式成立。
機器人行業首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在湖南大學成立,是我國在機器人領域的第4個國家級科研基地,也是針對機器人行業需求設立的第一個國家工程實驗室。
2015年6月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器人研究所成立。
2015年3月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機械工程係機器人研究所成立。
2016年9月5日,複旦大學成立 “複旦-南商智能機器人聯合研究中心”。
2016年3月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微柏工業機器人創新實驗室。
另外,2016年4月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在重慶成立,全國有四家高等學校當選為該聯盟理事單位,即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清華大學機械電子工程研究所清華大學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及裝備研究室麵向航空航天、國防科技、醫療與生命科學及社會服務等重要領域,研究特種操作與移動機器人、仿人與仿生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以及機器人自動化的科學理論與技術方法,研製各種特殊用途的機器人裝備與自動化係統,解決國家重大科技與工程應用問題,促進學科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先進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及裝備研究實驗室,培養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及裝備領域的領軍和高端專業技術人才。
上海交通大學1985年成立機器人研究所,是我國最早從事機器人技術研發的專業機構之一。
同濟大學建有機器人與智能控製係統研究室。
複旦大學建有機器人智能實驗室。2015年3月,複旦大學研製出機器人"中醫一號”。
北京大學智能控製實驗室致力於水中機器人相關理論與技術的研究。北京大學工學院先進智能機械係統及應用聯合實驗室,2015年12月成功研製新型人機協作機器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在現代機構學、機器人學及服務機器人方麵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建有“弧焊機器人應用技術聯合實驗室”,形成了焊接機器人係統應用、仿生機器人研究方向。
201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製的動物全空間運動行為—反力測試儀、仿壁虎機器人,空中機器人,“基於全局視覺的可重構機器人”。
浙江大學控製學院下設自動化一個本科專業,培養包括機器人技術等工程技術基礎和專業知識。此專業進入“工科試驗班(信息)”大類招生。
2016年3月,機器人行業首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在湖南大學成立。
培養本科生的機器人學院: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原哈爾濱理工大學遠東學院)機器人學院創建於2012年,是學院重點打造的特色分院。專業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智能電氣、監控機器人方向)、電子信息工程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娛樂、教育機器人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器人集成、機器人工程方向)、軟件工程(智能軟件、服務機器人方向)等5個本科專業。
東莞理工學院設有東莞機器人學院,由東莞鬆山湖國際機器人研究院、廣東工業大學、東莞理工學院和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所等四方合作共建。麵向在校的電子信息、自動化、機械設計、軟件工程、工業設計等專業以及其它對機器人有深厚興趣的其它理工科專業學生招生(包括電子、機械、軟件卓越班)。
東南大學2016年開設國內本科階段首個“機器人工程”專業,以自動化大類統一招生的方式。進入“機器人工程”專業的學生,大一大二階段以通識課為主,大三開始進行機器人專業知識的學習。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自動化本科專業就涉及“機器人控製係統安裝與調試”課程。還有一些高校相關專業會開展工業機器人實訓,如中國海洋大學的自動化專業。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