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明:分數不是壞東西
分數是什麼?分數是體現讀書人學習成績的數據。分數是什麼時候產生的,想在中國科舉考試時期就算有了。因為科舉考試錄用按等級與名次,這應該就是分數的早期表現形式。
青少年是最需要認真讀書也最有時間用心讀書的年齡段,分數是對孩子“認真讀書”和“用心讀書”評價和促進的一種手段,能擔當起塑造學生人格的一份責任,也是評價教師工作成績的一種辦法。因此,分數與教育有著須臾不可離開的關聯。
分數是個什麼東西?是好東西?未必。是壞東西?不是。我們不能說分數是好東西,也不能說分數不是好東西,但一定能說分數不是壞東西。
分數不能說是好東西。因為它有吸引我們不顧一切追求從而導致“分數至上”的魅力,會因此而無可避免地導致許多不和諧的音符,會產生很多讓人痛心疾首的事實。分數也不能說不是好東西,因為按我們的語言習慣,不是好東西,就是壞東西。分數不能說是壞東西。因為我們有過教訓,嚐試過學生學習不要分數,考試不要分數,大學錄取新生不要分數,畢業也不要分數,結果,我們的教育改革未能如願,未能成功。
由此看來,分數不是天使,也並非惡魔。
青少年是讀書學習的黃金時期,學校、家庭、社會都懂得抓分數是必要的。分數高、學習成績好,起碼可拓寬孩子成材的渠道,可提高孩子成材的起點。
但是,分數並不等於能力,分數與素質不完全成正比,與事業成功與否也不完全成正比。
怎樣抓分數?教師有教法,學生有學法,學校領導有管法。有一點大家都有共識,抓分數要追求品學兼優,要兼顧學生的個性、愛好與興趣。
人人都想有高分,但高分可追求卻並非人人都能如願。隻要對分數排名次,就會有第一名和最後一名;就會有成績好和成績差的現象。學習能力有差異歸因於人的天生稟賦和後天努力,不可能一律。因此,抓分數不可以犧牲孩子的身心健康為代價,而應以孩子盡了最大努力為標準。
孩子成績差,家長聽之任之是失誤;孩子成績好,家長無所作為也是失誤。逼著孩子爭分數是不聰明的,隻看孩子分數,不重視品行與健康成長更是不明智的。
當前,beplay体育手机生課業負擔過重是不爭的事實,學校加負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分數,提高升學率。問題的症結在哪裏?就在於學生追求分數,教師追求分數,學校追求分數,家長也追求分數。“分數—>學生成績—>工作業績—>加負”已成為無形的鎖鏈套在教與學兩方麵人的脖子上,是教育係統一條心照不宣的定律。因此,隻要分數參與評價,作為考試評判依據,就難免論成績,做比較;隻要有比較,講成績就會加負。
於是,呼籲為孩子減負的聲音日益增大。有家長發帖控訴這不斷增負的教育是“變態教育”,有家長負氣地將孩子很小就送到外國留學。更多的家長呼籲要切實為孩子減負,很多專家與學者表示認同,呼籲需要減負。
政府很重視,據統計,自1985年以來,中央政府已下達幾十次“減負令”,但效果有限。究其原因,除了校內減下來,校外加上去,補習班迅猛發展增加了beplay体育手机生負擔的同時,有諸多專家與學者以及家長反過來呼籲“請不要給孩子減負”的聲量也逐漸增大。有教授說,教育減負,或是異想天開。甚至有專家說,為了民族未來,請停止給中國孩子減負!
看來,如何對待分數存在著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兩難。惟其如此,才構成其非同一般的複雜性和追求完善與科學的必要性。在學習上,我們不能簡單地摒棄分數,否則就不可能達到學習社會的目標。而從科學的角度上,我們又不能鼓勵孩子死讀書,讀死書,讓孩子讀壞了腦筋,讀沒了健康,讓早已被拋棄的封建科舉讀書之風死灰複燃。因此,我們要找到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我們都知道旅遊名山的挑夫,每個人從山腳出發前都會按自己的能力選擇適量的貨物。加負與減負都在考量自己身體的承受而後定。如果將每天最重量上達和最輕量下止的流水賬予以統計公布,它一定是參差不齊、各種各樣的。因為荷重都是挑夫們根據自己的能力自選,不因身材高矮為取舍,也不以身體胖瘦為區別,更不由發貨者一律的攤派。按勞取酬,多勞多得,挑夫們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而為。過重,對身體有傷害;過輕,辛苦爬一趟山不合算。於是,各人的負重就會有不一樣也最適合的表現。
教育的負擔也是如此,何種情況需減負,何種情況應增量,不同學生因學習能力不同有不同,甚至不同班級乃至於不同學校因整體水平有別而有異。隻是增與減的權利不在負重者學生本人而在教師,或者在校長指令下地教師,或者家長。當題海戰術或片麵追求分數的意識成了教育的主導傾向時,減負就成了大概率必要。而反之尤其是很多優秀學生學有餘力而吃不飽時,適當增負就是符合教育規律而不耽誤這些學生的正確做法。由此看來,一窩蜂地喊減負或不聲響也不適當地去增負或“任你怎麼說我也不會減負”,都不是負責任的態度。
究其實,這都是我們使用分數過了頭、不科學導致。沒有正確對待分數,沒有根據不同的學齡段、不同的學科和不同的學習能力而采取不同的運用,以至於提高分數與升學率成了當前基礎教育的主旋律,使如何對待分數這個問題,不斷地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其結果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很是不利。
學生減負到底應該減什麼?住川全國政協委員、西南醫科大學校長何延政說得好:“減負”減掉的應該是過於繁重的課外負擔,而不是減少對學習的投入、對能力的培養,更不是簡單粗暴地減少在校學習時間、降低學業水平要求。
看到今年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麵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的文件,在第8節“優化教學方式”中明確提出,“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三種教學方法。在國家文件中明確注重教學方法,這是第一次。說明國家在人才的培養目標上,特別重視從素質教育出發,瞄準創新型人才。與此同時,在如何對待分數的問題上,也有了辯證的指導與引導。
有人說,分數用對了,是度量學生成績的一把尺子;用錯了,就成了戕害學生身心的一把刀子;而用好了,就是推動學生成長的一節火箭。
這個比喻很形象,很有道理。學生該不該減負,還是適度增負,具體到一個班級,或一個學生,最清楚的還是教師,而最能把握並能指導教師把握好分寸的還是學校領導。這個問題不妨采取上麵給政策導向,下麵去用心操作的辦法比較好。相信大家能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的解決這個難題,並可望將減負的過程轉化成提高教師素養的過程。讓我們的基礎教育,認真用好分數,讓分數盡可能體現出它應該有的價值。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