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福建工程學院博士學位培育一級學科專業簡介
2021-02-23 15:32:00
福建工程學院
   beplay2网页登录訊 福建工程學院坐落於素有“海上絲綢之路”門戶之稱的曆史文化名城福州,辦學曆史有120餘年,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工、管、文、理、經、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應用型本科高校,被譽為福建“建築業的黃埔軍校”“機電工程師的搖籃”。學校是福建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製普通本科高校,2013年被確定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17年被確定為福建省博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立項建設高校、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和福建省示範性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單位。

    一、專業名稱:交通運輸工程 專業代碼:082300

  交通運輸工程是指載運工具以及圍繞載運工具相關的基礎設施、通信控製和組織管理等,是獨立的國家一級學科。目前,福建省已成為全國交通大省,未來5年更是計劃投入7500億元,重點開展“拓展軌道交通網、加快形成高品質公路網、打造現代化的港口群、構建公眾出行服務體係、構建現代交通物流體係、增強現代交通治理能力”等8大任務,交通運輸工程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需求量巨大。

  本一級學科碩士點擁有“交通運輸工程”“土木工程”省一級重點學科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製”、“車輛工程”省二級重點學科,具有“土木工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福建省北鬥導航與智慧交通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建省大數據挖掘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汽車關鍵零部件試驗平台”、“福建省新能源汽車控製係統技術開發基地”、“福建省車聯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福建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術與信息化重點實驗室”、“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術與信息化重點實驗室”等省級實驗科研平台,並與全球500強VMWare、ESRI、中國移動、富士通等知名企業及高德等本領域知名企業聯合共建了“VMWare雲計算教學與應用研究中心”、“ArcGIS教學與應用研究中心”、“中國移動福建有限公司移動通信實驗室”、“富士通半導體物聯網技術實驗室”和“AMAP教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福建省高校閩台合作土木工程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同時由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資助建設了“城市群綜合交通運輸教學實驗平台”、“交通事故預防與處治實驗室”、“車聯網應用技術實驗室”與“汽車電子測試及分析診斷平台”等教學實驗平台,可以為碩士研究生培養提供良好的支撐條件。

  本一級學科碩士點近5年來承擔了相關科研項目100餘項,其中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3項,省科技重大專項、省傑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級重點重大項目20項,獲資助總金額3500多萬元,解決了我國和我省交通運輸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關鍵問題,其中“基於大數據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務係統及其終端”獲2016年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基於北鬥的公路交通運輸安全生產信息服務係統及其關鍵技術”獲2014年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交通信息工程及控製科研創新團隊獲2012年中國僑界貢獻獎。近5年來,本一級學科碩士點在《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交通運輸工程學報》等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發表本領域相關論文163篇,其中SCI收錄48篇、EI收錄期刊論文47篇,獲授權專利72件(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各36件),其中34件為本學科研究生與導師共同研發的本領域專業技術。

  本一級學科碩士點目前已形成一支以潘正祥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師資隊伍共3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學位2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入選鐵道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1人、入選福建省傑出青年人才計劃1人、入選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人、入選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4人,已初步建成服務海西交通運輸相關產業的人才高地。

  福建工程學院2012年獲得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實現了學科跨越式發展。基於福建省交通運輸行業巨大的人才需求和我校紮實的學科專業基礎,2017年,我校作為唯一候選單位被福建省教育廳推薦申報交通運輸部的省部共建高校,2018年,我校被批準為福建省2018-2020年博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立項建設高校,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入選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原學科。

  本一級學科碩士點招收如下四個學科方向的碩士研究生:

  1.交通信息工程及控製

  本學科方向重點研究車聯網與交通大數據挖掘分析等關鍵技術、交通信息工程、智能控製理論與先進PID控製方法,本學科方向目前已彙聚海量的交通大數據資源,與VMWare和ESRI等全球500強企業建立了聯合實驗室,擁有該領域國家發明專利30餘件,與航天科技、福建省交通信息通信中心等11家省內外優勢企事業單位聯合共建了福建省北鬥導航與智慧交通協同創新中心,承擔了福建省重大專項“北鬥/GPS雙模高精度定位技術研發及應用”等重大科研項目,本學科團隊已培養了一批交通大數據挖掘應用領域的優秀碩士研究生並進入騰訊等知名企業工作。招生院係: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2.現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

  以現代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設計、製造、服務為核心,針對汽車與工程車輛關鍵零部件總成的結構與控製係統問題,開展驅動總成技術、節能技術、混合動力技術、動力電池監測與管理技術等應用研究;針對現代汽車與新能源車輛的仿真、試驗及測試問題,開展係統仿真、性能試驗、動力台架試驗、製動能回收試驗、燈光測試、油耗測試等應用研究;針對現代汽車與新能源車輛的NVH問題,開展零部件振動模態分析、噪聲源聲強與聲功率等噪聲測試以及車身結構強度分析及優化等應用研究。該方向目前擁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高級工程師3人、講師3人。招生院係: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3.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方向

  本學科方向重點研究研究交通規劃、管理與安全,交通運輸與物流係統優化、港航物流規劃與設計、交通運輸風險監測與評價,交通經濟與政策等,與福州市規劃院等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對福州市的交通規劃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承擔了福州市市校合作重點項目“基於車聯網技術的城市智慧交通組織管理與信息服務研究”等重點研究課題。招生院係:交通運輸學院。

  4.交通基礎設施方向

  本學科方向重點進行交通道路與橋梁工程新結構設計理論與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現擁有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省土木工程新技術與信息化重點實驗室、省土木工程新技術與信息化重點實驗室、省高校閩台合作土木工程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福建省交通廳科技計劃項目和福州市科技局市校合作課題等重大科研項目,與福建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福建省建築科學研究院、福建省公路局、福建省交通科學研究所等省內知名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深厚的產學研合作平台。招生院係:土木工程學院。

  二、專業名稱:土木工程 專業代碼:081400

  各研究方向簡介

  01結構工程

  依托“福建省高校閩台合作土木工程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開展複雜結構體係以及新型混凝土結構、鋁合金結構、預製裝配式結構、組合結構、新型橋梁結構體係以及抗震、減震與抗火性能分析等方麵研究。主要研究地震等非平穩信號的智能處理技術、抗震與耗能減震部件與結構體係的受力性能、破壞機理、災變理論,分析結構在火災下的力學性能和抗火性能,提出結構在大震與火災下的設計理論。

  本學科方向現有成員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教師隊伍中獲博士學位教師8人、碩士生導師8人,擁有閩江學者1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2人等高層次學術帶頭人及骨幹教師,是一支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術團隊。近幾年,本學科方向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30餘項,正式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30餘篇,授權專利11項。

  02岩土工程

  依托福建省“地下工程”高校重點實驗室,圍繞特殊地質條件下特大交通市政工程中,人工凍結技術應用的重大技術難題,係統深入研究人工凍土的力學特性和凍結帷幕形成與融化的行為規律,揭示水-熱-力耦合凍結帷幕變形機理,創新人工凍結技術的設計理論,推動人工凍結技術不斷進步。針對閩台富水地下工程特點,深入開展深基坑支護、軟土地基處理等領域研究工作,揭示地下工程施工中變形規律及突湧水機理,並提出不同地層的沉降控製標準及其確定方法,揭示了高流塑軟土地層注漿、排水固結、砂樁複合地基加固機理,為濱海地下工程設計與施工提供了依據。

  本學科方向現有成員1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講師1人,教師隊伍中獲博士學位教師14人、碩士生導師8人,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閩江學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省新建本科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等高層次學術帶頭人及骨幹教師,本學科方向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結合,年齡、職稱及知識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省部級項目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20餘篇,出版專著和教材2部,研究成果獲省部級、市廳級科研獎勵10項;授權專利20多項。

  03現代施工技術與信息化

  依托“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術與信息化重點實驗室”,針對建築工業化技術關鍵問題,係統地開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超高大跨模板支撐體係理論研究與工程應用、新型節能腳手架及模板支撐係統受力分析、施工現場技術與管理信息化、綠色新型鋼構建築技術等研究。揭示裝配式結構體係新型連接節點工作機理、力學性能和高效施工方法;提出鋁合金模板係統、拱門式腳手架等精細化施工與安全控製及驗收技術;構建數字化項目管理係統,實現項目部、企業、主管部門對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三級同步控製、實時管理,滿足建設各方責任主體之間數據共享和協同工作,實現工程項目電子文件在線存檔;探討BIM的可視化建築信息模型與企業管理係統和其他信息技術的一體化集成應用、BIM在施工現場管理應用研究等。

  本學科方向現有成員11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其中獲學位博士教師9人、碩士生導師9人,擁有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2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等高層次學術帶頭人及骨幹教師,逐步形成了一支學曆層次較高、年齡與職稱結構合理、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術團隊。近年來,本學科方向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等項目20餘項,主持橫向課題10餘項,獲省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10餘篇;出版專著1部、教材4部;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共3項,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2項;獲授權專利60餘項。

  04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是隸屬於土木工程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多孔介質超絕熱清潔高效燃燒機理,太陽能及淺層地熱資源高效轉換、熱濕環境與空氣品質調控等。團隊以中青年教師為主,現有教授2人(含國家千人客座教授1名),具有博士學位的副教授6人,碩士生導師3人。依托建築新能源與節能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團隊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橫向課題等多項科研項目,累計科研經費300多萬元,獲得2016年福建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近三年發表SCI、EI高水平論文20餘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0餘項。

  05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是土木工程一級學科下的研究方向,是水資源安全和給排水工程、廢水和城市垃圾的處理和利用工程、城市防洪排澇與減災等技術理論及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運行的學科交叉研究方向。研究內容涉及城市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給排水工程係統及其優化、水處理工藝理論與技術、城市防洪與雨水排澇減災、廢水和城市垃圾處理與利用等方麵。培養能勝任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的科學研究、技術研發、工程設計和建設管理等方麵工作,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研究方向的師資力量以中青年教師為主:現有教授4人(含工程院院士1名),具有博士學位的副教授2人,碩士生導師3人。承擔國家“水專項”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產學合作重大項目、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橫向課題等多項科研項目,累計科研經費400多萬元。獲得2018年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近5年發表SCI、EI高水平論文20餘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

  06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

  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是土木工程和管理科學與工程的交叉學科方向。本方向立足綠色建造、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等國家和地區重大工程建設需求,開展綠色施工與智慧建造、精細化施工技術管理與安全控製、建築工業化建造技術與工藝體係、工程設計施工管理一體化技術、工程項目集成管理與創新、工程投資與造價管理等領域的研究。本方向培養掌握係統的土木工程建造技術知識、管理理論和方法,具有理論分析、試驗研究及信息技術等方麵的能力,具備獨立開展科學研究和解決工程技術及項目管理問題等能力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能夠在土木工程建築企業、地產企業、工程谘詢企業、相關政府部門、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勝任土木工程建造、工程技術開發、全壽命期項目管理、工程谘詢等方麵的工作。

  三、專業名稱:材料科學與工程 專業代碼:080500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福建省“雙一流”高原學科、省級特色重點學科和重點學科,擁有福建省新材料製備與成型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模具技術開發基地、福建省模具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精確成型製造工程研究中心、高分子材料與製品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生創新教育基地、福州市材料與模具行業技術創新中心等省市級平台。

  學院師資隊伍48人,擁有正高級職稱13人,副高級職稱3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有34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蒼霞傑出學者特聘教授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福建省傑出科技人才、福建省高校領軍人才各1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人,福建省“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人選2人,擁有“新材料製備與先進成形技術”福建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

  近年來學院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福建省高校產學重大項目、福建省科技廳重點(引導性)項目等廳級以上項目40多項,國家級項目9項,總經費達2000多萬元。以第一單位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福建省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發表SCI/EI/ISTP收錄的學術論文170多篇,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0多件。

  研究方向包括:

  (1)材料加工工程

  主要包括材料加工與成形新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材料成形數值模擬,精密成形技術。

  (2)材料學

  主要包括功能納米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新型有色金屬材料,晶界工程,晶界織構,表麵納米技術,金屬薄膜。

  (3)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合成與加工,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先進成型方法。

  (4)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主要包括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新型環境材料。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