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學院對接福建省、廈門市千億產業鏈和民生需求,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新工科專業集群,培養造就一批具有高素質的優秀的工程科技人才。麵對科技變革和國家產業升級需要,信息與智能機電學院在教育部“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大數據、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教融合創新平台下,打造具有招生和就業雙重競爭力的“新工科”專業群,2024年招生專業有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3個本科專業。
學院名師彙聚。引進企業資深工程師組建校企混編師資團隊,踐行“一課雙師”隊伍建設模式,師資團隊獲批福建省本科教學團隊。學院教師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省高層次引進人次、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省級優秀教師、省級優秀共產黨員、省教育廳新世紀人才、省教育廳學科帶頭人千人計劃、廈門市高層次人才、廈門市優秀共產黨員、廈門市職業教育振興獎、廈門市級優秀教師等稱號。
學院產教融合成效顯著。建有教育部—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教育部“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產教融合創新基地等3個國家級產教融合創新育人基地,建成福建省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智慧教育工程中心、福建省唯一的FANUC C級認證培訓中心、首個福建省“工業機器人示教與編程”專項考核項目考點等10餘個教科研實訓平台。與中興通訊、中軟國際、中科曙光、海辰新能源、廈門唯科、廈門威芯泰、廈門恩格、欣視博彙等100餘家企業合作,共建校內專業實驗室30餘個,校外實習基地60餘個。
學院專業建設碩果累累。獲批教育部 1+x 證書試點本科專業、福建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福建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示範專業群、福建省創新創業試點專業;獲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福建省一流本科課程;近3年獲省市級以上科研課題(包括創新創業課題)80餘項,其中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6項,授權專利和軟件著作權50餘項。
專家名師
雷蘊奇
教授
博士
福建省新一代信息通訊技術智慧教育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
主任
廈門華廈學院副校長、福建省新一代信息通訊技術智慧教育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從事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與智能係統、計算理論等方麵的科研與教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海軍工程大學碩士、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博士。曾為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訪問學者、新加坡理工學院講師;廈門大學計算機係教授,廈大美育與通識教育中心專家指導委員;曾任廈大網絡中心副主任、係主任、華廈學院信智學院院長等職。主講過“計算理論基礎”、“計算機網絡”、“計算機高等體係結構”等10多門課程,獲評廈大研究生特別優秀課程教師、信息學院獎教金等。已主持完成“3D形變體的保測變換與稀疏流形嵌入識別方法研究”“事件發現之視覺理解雲的計算技術及實用產品”等10多個項目(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產學合作重大項目、新加坡國家科技基金、福建省科技創新基金項目等),以及多個企業委托的研發項目。已發表學術研究論文60餘篇。
李翠華
教授
博士生導師
西安交通大學 博士
中國計算機學會首批傑出會員
福建省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
從事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視頻與圖像處理、超辨率圖像重建以及深度學習等方麵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十二五國防基礎科研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基金、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資助課題、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以及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項目研究。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主要參加者,總排名第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第一合作者)、國家863計劃課題 (課題副組長)、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第5子課題)項目等研究,已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2002年12月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獎。2005年被廈門市確認為重點引進人才。
王備戰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導師
從事數據庫係統、數據倉庫、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方向的教學與研究。主持或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福建省發改委項目、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縱向橫向課題50餘項;在國內外有關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編譯著6部。曾獲陝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廈門科學技術三等獎、廈門市優秀教師、廈門大學教學名師,第二屆廈門大學最受學生喜愛老師、福建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等榮譽。
馮勇建
半水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創始人
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97年浙江大學流體及控製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2001年美國Case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EDC博士後,期間主要從事MEMS傳感器設計及工藝研究。主要從事微機電/微電子集成電路設計、智能儀器、機電液一體化技術等方麵的研究工作。作為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完成國家基金重大專項、省市級項目及企業合作項目40餘項、已發表文章100餘篇,已獲專利100餘項。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所五一零研究所合作研發MEMS傳感器。
陳南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後
企業導師
主持研製開發了多種機器人集成係統,長期從事工業機器人及加工工藝研究工作,對工業機器人研製、工業機器人離線編程、工業機器人集成具有豐富的經驗。在國內外期刊發表了包括4篇SCI論文在內的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曾參與國家973、國家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法國機械工業技術中心的多個項目研究,與法國Transvalor公司、國內各飛機設計研究所及製造廠、國內各大鋼廠等企業開展廣泛深入的研究。
陳明明
教授
福建省優秀人民教師
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
廈門市高層次人才
廈門市電子學會理事
通信工程專業負責人,帶領團隊獲福建省一流本科專業、福建省省級本科教學團隊、福建省創新創業專業、福建省示範性專業群、教育部全國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
主持及參與教育部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國家星火計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課題、福建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智慧教育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生產性實訓基地、福建省創新創業精品資源共享課、福建省一流課程、廈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等各類橫縱向教科研課題20餘項。
獲得福建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福建省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全國信息類教師授課比賽三等獎、入選福建省高等院校新世紀人才、福建省高校優秀學科(專業)帶頭人海外研修千人計劃、廈門市高層次人才。指導學生獲國家級、省級學生大創項目十餘項,獲省市級以上學生競賽獲獎十餘項。
王寧
教授
高級工程師
美國FIU訪問學者
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
省級專業帶頭人
福建省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
智慧教育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帶領大數據團隊成功申報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項目、教育部產學育人課程建設項目,主持省市級科研項目10餘項。獲評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全國二等獎1項,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指導學生參加省技能競賽獲各類獎項多項等。獲評福建省電子商務專業帶頭人、全國高校美育先進工作者、福建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務工作者、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福建省高等學校優秀學科(專業)帶頭人赴海外訪學研修資助計劃、廈門市高層次人才、廈門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稱號。
蔡誌猛
副教授
工程師
廈門市中華職教協會優秀教師
福建省應用型“先進製造類”
教學聯盟理事
福建省新一代信息技術專業群
主要負責人
物聯網工程專業負責人,主持及參與省級科研項目5項,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獲省市及國家級比賽賽項目多項;是2015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項目、2013福建省通信技術生產性實訓基地項目、2012國家級“通信技術”實訓基地項目、2009省級“LED和光伏產業”實訓基地及“光電應用技術”實訓基地建設主要負責人福建省新一代信息技術專業群示範性應用型專業群的主要負責人;獲廈門市中華職教協會2017年優秀教師。
萬瑾
副教授
廈門大學工學博士
福建省高校優秀黨員
廈門市教育係統優秀黨員
廈門市儀器儀表學會常務理事
廈門市自動化學會理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負責人,教育部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產教融合促進項目主要負責人,FANUC C級認證點負責人;主持完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課題、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等省級以上教科研項目及橫向課題多項,擁有國家發明專利4項,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擔任一線教師20年,編著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3本;帶領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各類學科競賽,獲國家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省級以上獎項10餘項;獲得省級優秀共產黨員、廈門市優秀共產黨員、廈門市職業教育振興獎等多項榮譽稱號。
張樹森
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
原海軍航空大學教授
海軍專業技術大校軍銜
原海軍航空兵部優秀教師
原海軍航空兵部青年精武標兵
原海軍青年精武建功成才標兵
首屆解放軍院校育才獎銀獎獲得者
福建省高層次人才
廈門市高層次人才
任教35年,先後主持和參與科研及教研課題幾十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獲得軍隊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四等獎1項;作為第一發明人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含國防)12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外觀專利1項;獲得海軍優秀合格課程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出版專著1部。三次榮立三等功,三次提前晉升專業技術等級。
張原草
北京大學 數學科學學院理學博士
北京大學物理學科(領域)
博士後
中國科學院數學學科(領域)
博士後
曾任北京大學教師,擅長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
章元
副教授
擁有20年軟件項目開發、管理經驗,中興通訊電信生產經營管理係統資深項目總監,主持參與過電信運營商集團級規範製定3次,省級規範製定5次,地市級規範製定15個,主持參與電信運營商集團級項目開發3項,省級項目8個,地市級項目13個。
湯麗華
副教授
碩士
主持省級課題2項、校級課題2項、參與省市級課題4項,主持編寫教材1部,參與編寫教材2部,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曾獲得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青年教師電子技術基礎、電子線路課程授課競賽(華東賽區)二等獎、廈門市微課教學競賽二等獎。
周海波
副教授
高級技師
廈門儀器儀表學會理事
廈門自動化學會常任理事
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會員
從事一線教學15年,研究方向為機械自動化及工業自動化。主持及參與省級科研項目7項,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在PLC、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等項目中取得較好名次。主持學校“至善報告廳10KVA太陽能供電係統設計與建設”、PLC實驗室、電機拖動實驗室等建設,參與學校“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產教融合基地和ICT產教融合基地建設。
鄧鷺濤
高級工程師
中國刀具協會會員
廈門科技局智庫專家
中共廈門非公企業支部書記
廈門市總工會係統“創新能手”、“能工巧匠”
就職於廈門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達十六年時間,長期從事精密機械生產技術及管理工作,獲得廈門科學技術發明協會2項科技創新獎項及廈門市總工會多次表彰。2008年進入廈門華廈學院信息與智能機電學院任職教師至今。編著及參編3部大學教材,主持及參與3項廈門科技創新項目的研發工作。獲得福建省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等。
寧靜
副教授
編寫了《電工基礎與電子技術實驗指導書》和《電工實訓》兩本校內實訓教材,並撰寫多篇教學論文以供交流,同時參與兩本教材的編寫。參與開發的教學成果項目——《變電仿真係統》被評為廣東省職業技能培訓和技工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參與的《黃河下遊灘區安全與減災體係構建研究》為河南省2006年科技發展計劃科技攻關項目。
盧光義
副教授
高級工程師
廈門市財政局政府采購評審專家
曾在電子及智能建築多家知名企業任職二十多年,主持過長春市房地產市場信息係統、長春市建設係統12319服務監督熱線係統、龍岩卷煙廠生產調度中心大屏幕技術改造等大中型項目,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2008年8月進入華廈學院任教,主要教授《單片機原理與控製技術》、《智能建築設計與施工》等課程。發表論文5篇,申報專利2項。
洪如
副教授
數控技師
福建省工程圖學會理事
參與省級學生大創項目的指導,主持校級項目1項、指導學生參加省技能大賽;公開出版教材3部,授權專利軟著5項,發表學術論文8篇。
陳南京
副教授
福建省網絡管理員
職業資格考試考評員
廈門市財政采購評審專家
主講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
李誌陽
副教授
工程師
計算機輔助設計考評員
主持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科研項目1項、參與省市級以上教科研項目3項;發表學術論文8篇。
盧月紅
副教授
主持福建省專項考試“三維建模”考試題庫的編寫、福建省專項考試“3D打印設計與應用中級試題彙編”的編寫;與廈門雷菱科技建立緊密的校企合作關係,共建“華廈—雷菱焊接實驗室”,引進焊接機器人及搬運機器人;參與建設福建省工業機器人專項考試基地、參與建設“發那科C級認證”培訓點並獲發那科C級導師證書;與廈門恩格節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核酸分離機”、與嘉技(廈門)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基於AGV小車的智能物流。除此,申請獲批專利12項,省級課題3項,橫向課題4項,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
學院專業
學院獲得福建省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等榮譽稱號,專業群獲批福建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示範專業群,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等專業分別獲得福建省創新創業試點專業。
2024年招生專業有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3個專業。
通信工程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1核心課程
IP網絡技術、光接入技術及應用、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及應用、光傳輸技術及應用、無線網絡規劃與優化、通信工程設計、web應用程序設計與開發、移動互聯應用設計與開發、JAVA程序設計、數據庫技術及應用、雲計算等。
2職業前景
隨著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技術的創新、運用和滲透,ICT技術成為各行各業的重要支撐平台,ICT產業已成為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是當前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5G時代大幕的逐步拉開,我國通信企業的崛起,通信工程相關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度上漲,行業人才缺口巨大,每年新增就業崗位約80萬個。
典型工作崗位:通信工程師、java開發工程師、無線通信工程師、網絡工程師、前端開發工程師、數據通信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硬件工程師、數字媒體開發工程師等。
物聯網工程
1核心課程
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Linux 操作係統、數據庫技術、傳感器原理及應用、嵌入式係統原理及其應用、JAVA 程序設計、RFID原理及應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應用開發等。
職業前景
在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智能設備技術發展的驅動下,物聯網正在全球範圍內掀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未來五年,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物聯網行業人才缺口巨大:智能交通、車聯網20萬;智能物流、物流與智能倉儲20萬;智能電網、智能電網與新能源100萬;智能醫療、智能醫療設備支持與技術服務、智能醫護管理100萬;智能工業、過程管理與自動化控製50萬;智能家居市場人才需求近100萬。學生畢業後主要在各領域從事嵌入式軟件工程師、Java開發工程師、硬件工程師等工作。
典型工作崗位:嵌入式軟件工程師、Java開發工程師、硬件工程師、軟件工程師、銷售工程師等。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核心課程
大學物理、大學物理實驗、電工電子學、電工電子學實驗、工程力學、工程力學實驗、工程材料、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液壓與氣壓傳動、機械工程導論、工程製圖、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製造基礎、控製工程基礎、可編程控製器技術、機械產品三維建模、工業機器人編程與仿真、機器人視覺。
2職業前景
在機械工程行業及相關交叉領域,從事設計製造、技術開發、工程應用、生產管理、技術服務等工作。
典型工作崗位:機械設計工程師、機器視覺工程師、機械自動化工程師、設備工程師、售後工程師、生產管理工程師等。
高端平台
學院建有教育部—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教育部“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產教融合創新基地等3個國家級產教融合創新育人基地,建成福建省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智慧教育工程中心、福建省唯一的FANUC C級認證培訓中心、首個福建省“工業機器人示教與編程”專項考核項目考點等10餘個教科研實訓平台。
首批教育部-ICT
產教融合創新基地
該基地麵向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等專業,2015年獲得教育部立項,2017年獲教育部示範性立項。
基地集應用型高端技能人才培養、應用技術服務和成果轉化為一體,以信息化和產教融合為鮮明特色,建成有效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產業學院。兩次獲得教育部推薦,教育部舉辦的“一帶一路”產教融合與企業國際化發展論壇做主題發言,基地建設獲國家和行業專家廣泛認可。
學校投近3000萬元完成建設了集智能數控機床、大數據應用、智能機器人和智能微機電等相關平台於一體的“智能製造創新工場”。該基地主要服務於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物聯網工程等專業,旨在滿足區域內“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建設所需的人才培養要求。
智能製造創新工場以智能製造產線為核心,同時依托其支撐技術分別建立了9個功能實驗室,包括工業機器人基礎實驗室、工業機器人示教編程教學工作站、工廠數據采集與監視控製實訓平台、MES認知實驗平台、工業機器人離線編程仿真實驗室、工業機器人去毛刺工作站、自動化工程設計實驗室、數控車床實訓站和CAD實訓中心。在“新工科”背景下,基地創新性地提出了“麵-點-麵”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好適應國家結構轉型升級的需要。
實驗實訓
學院建成教育部產教協同育人基地3個,分別為中銳網絡產學研合作校外實踐基地建設項目、物聯網應用開發課程改革、數據庫技術通識應用在線課程建設。與中興通訊、中軟國際、中科曙光、海辰新能源、廈門唯科、廈門威芯泰、廈門恩格、欣視博彙等100餘家企業合作,共建校內專業實驗室30餘個,校外實習基地60餘個。
育人特色
智能製造創新學習工場
依托“教育部——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打造互聯網+智慧教育生態全係統資源。
智慧學習工場由1個智慧學習平台(平台上建設各類資源),5個線下體驗中心組成(包括大數據資源中心、創新創業資源中心、聯合教研資源中心、專業運營資源中心、虛擬演播中心),徹底打通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實現高校“教”和“學”的智慧學習平台,同時配套校企合作專業管理資源、創新創業資源等,建成具有特色的深度產教深度融合的創新性示範性基地。
“六位一體”育人模式
學院搭建"創新先鋒號”、“領航導師"等黨建品牌,形成混編師資專任教師與企業工程師、專業指導教師與輔導員、領航導師(夥伴計劃)與校友“六位一體”的育人模式,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以黨建促進學生思政教育、專業能力培養等各方麵的建設,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新格局。
學院積極探索黨建工作與服務社會的結合點,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組織130餘名師生參加廈門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通信保障工作,組織師生參加30多個校企合作企業頂崗實習活動,共建實習就業基地12個,發揮服務社會工作;黨員教師團隊帶領學生團隊建立十佳廈門市關愛外來務工青年子弟校誌願服務項目,獲批2個廈門市支持的誌願項目,與學生黨支部聯合組建“交通文明督導黨員服務隊”、“集美樂安小學黨員科技服務團”等兩個黨員誌願服務團隊,助力美麗廈門建設。黨建工作服務功能由二級學院拓展到全校,進而輻射到美麗集美、美麗廈門建設,黨建工作上新台階。近年來,學院獲得教育部首批全國高校黨建樣板黨支部、團中央全國活力團支部、廈門市優秀黨建品牌、廈門市黨建E家優秀支部、廈門華廈學院黨建突出貢獻獎等成果。
葛文倩
福建省選調生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
黨政辦科員
張煜珍
基層就業
福建省寧化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所科員
方建敏
自主創業
無界限(廈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展瑞斌
自主創業
廈門青蕉文化傳媒有限
責任公司
鄭加鵬
beplay中心钱包体育钱包
2023考入
新疆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
郭楚月
beplay中心钱包体育钱包
2022考入
北京公安大學
法律專業
田聰
beplay中心钱包体育钱包
2022考入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機械專業
方琳穎
beplay中心钱包体育钱包
2023考入
集美大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
婁威振
beplay中心钱包体育钱包
2023考入
湖州師範學院
計算機技術專業
黃潤傑
beplay中心钱包体育钱包
2023考入
江西理工大學
計算機技術專業
嚴小雨
beplay中心钱包体育钱包
2024考入
福建師範大學
小學教育專業
林宏偉
beplay中心钱包体育钱包 2024考入
福州大學
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
(含量子技術等)
方超
beplay中心钱包体育钱包
2024考入
南昌大學
軟件工程專業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平台
學院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構建以教師為主導的專業教育、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政教育,形成“督學、促學、導學、幫學、勤學、活學”六學動力體係,抓牢“新生入學教育、專業學習實踐、畢業生就業工作”等重要環節,開展“教學質量反饋會、企業導師職素課、新生專場講座、主題教育班會”等主題教育活動,加強學生思想教育,激發奮發學習的內生動力。結合各係專業特點,實施“準職業人培養、育苗計劃、新工科領航人才培養計劃”,組建ICT、機器人、大數據等協會,舉辦在人工智能、信息技術、機械設計、數學建模等方麵的專業特色活動,推動數字素養與專業技能教育融合,實現理論與實踐共融互補多樣化的教學體係,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活動。
學生在美國數學建模比賽、全國數學建模大賽、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省級機械創新大賽、省級信息安全大賽、“華為·卡倫特杯”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選拔賽暨第一屆福建省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西門子杯”中國智能製造挑戰賽、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網絡技術挑戰賽、“銳智杯”福建省大學生智能設計大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等技能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