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就像是一把尺子,中國人用它來測量高中生的知識和能力,以它測量的結果來選拔進入大學的學生。張敏強就是做這把尺子的人。他從1986年開始參與高考命題,至今已快三十年。如今,他越來越擔心做不準這把尺子,要用一把尺子來衡量每年900萬的考生,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來說,都難以做到。
高考製度運行了60多年,影響深遠,利弊也十分明顯。今年上半年,國家將發布高考改革的具體實施意見。高考怎麼改?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
分省命題造成浪費
記者:高考現在被叫做“一考定終生”,您從事了近三十年的高考命題工作,能否介紹一下高考命題是怎樣運作的?
張敏強:高考命題是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高考命題人大部分來自高校。為了試卷保密,命題人都要封閉起來,把隨身攜帶的通訊設備都收上去,還要簽保密協議。違反《保密法》,最重要的判刑7年。
我從1986年開始做高考命題,到現在已經接近三十年了,以前在教育部的命題隊伍是非常穩定的,20多人做一科,都是出名的教授,也很認真,命題質量也很穩定。後來因為有人漏題,就開始要把命題人都“關”起來,一關一個多月,最長我被關過三個月,不準打電話,不準寫信,就快被關傻了。到90年代後期,由於我們人少,都靠得住,從來沒有出現過漏題,就又放我們回來。
2000年,教育部決定實施分省命題。現在,全國有10多個省市實行自主命題,占全國考生約65%。分省命題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費,命題的質量也不高。有一個統計,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高考試題的總成本每年大致是150萬元。而參加自主命題的省市,其直接開支都在150萬元以上,有的省份甚至高達600萬元。全國每年僅用於高考命題的開支就達1億多元。另外,由於各省命題水平和組織水平不一致,分省命題的試題質量也很難得到保證。
命題質量不一缺乏標準
記者:“一考定終生”的高考製度有很多爭議。作為一個高考命題人,要怎樣把高考這把尺子做得盡可能的準確?
張敏強:考試本身是一門科學,就好像一把尺子。比如,你的數學水平,客觀講,應該有60分,但老師出了一份試卷,你考出來的隻有40分,那這份試卷作為衡量你數學成績的“尺子”就是不準的。老師說,你怎麼學得這麼差?其實,你可以反問老師,你是怎麼出題的,為什麼我會的沒出,不會的出一大堆。由於各省命題經常換人,高考也經常出現“大小年”現象,今年容易明年難。
考試誤差必須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比如作文,評卷的老師為了減少誤差,成績就不斷趨中,60分的作文分,平均分就達到40多分了,作文寫得再好,也多不了10分,這樣優秀的學生就很吃虧。
高考是大型的國家考試,首先要保證其科學性和規範性,才能確保考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對高考的測評可以考察高考試題的可靠程度和準確度。一份試卷,如果高水平的學生無法把分數拉開,低水平的學生反而全都會做,那就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但高考命題質量究竟怎麼樣,我們現在沒有一個評價體係。考試結束了,沒有人對考試的結果做分析,學生得不到反饋,中學教師也得不到反饋,高考單純地變成一種選拔考試,缺少了評價功能。
近年來,高考的結果變成隻是劃分各層次院校的錄取分數線。每年由教育部考試中心權威發布的高考試題分析“白皮書”、結合高考結果的教學分析等,都不見了。因為缺乏第一手資料,各出版商隨意編寫的、盈利性的各種出版物到處可見。高考評價功能的缺失,對深化高考改革有致命的副作用,特別對中學教育不公平。因為考試命題質量的高低影響考試的成績。比如,某考生成績不理想,有可能不是考生水平問題,而是試題問題,或覆蓋麵不夠或有偏差。而考生、教育教學研究部門難以或無從知曉考試試題質量的真實情況,考生在答題中存在的問題或教學上的缺陷,也無從查找依據和原因。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