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黃帝故裏拜祖大典隆重舉行 園區設計出自何鏡堂院士團隊之手
2023-04-22 21:05:00
beplay2网页登录
  4月22日,農曆三月初三,癸卯年黃帝故裏拜祖大典在黃帝故裏——河南新鄭隆重舉行。大典主題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海內外華夏兒女循著祖先的足跡,再次彙聚黃帝故裏,共拜始祖軒轅黃帝,祈福祖國繁榮昌盛,祝願世界和平和睦。
黃帝故裏拜祖大典活動現場

  在直播過程中,經過規劃提升後,首次全麵開園的黃帝故裏園區吸引了人們的目光。“中國氣派、文明力量、時代格局,”這一園區的詳細規劃、建築單體、室內設計及園林景觀,正是出自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及其團隊之手。

黃帝故裏拜祖大典活動現場

  園區新貌首次全景式呈現

  黃帝,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他統一華夏,肇造中華文明,被尊為“人文初祖”。大量文獻記載,黃帝降於新鄭的軒轅之丘。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河南新鄭就有農曆三月初三頂拜軒轅的習俗。2006年,新鄭一年一度的拜祖活動升格為黃帝故裏拜祖大典;2008年,拜祖大典儀程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起,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黃帝故裏拜祖大典年年舉辦,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盛大節日。

  2020年5月起,黃帝故裏園區提升工程正式啟動,該工程是華人翹楚集體智慧的結晶。除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團隊負責園區的詳細規劃、建築單體、室內設計及園林景觀之外,其前期總體規劃由清華大學教授、著名古建築專家郭黛姮擔綱;銅裝飾、建築銅工程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領銜;黃帝像重塑工程由中央美院孫偉、段海康教授等創作,國家非遺石雕技藝傳承人劉紅立大師雕刻完成。

  在拜祖九項儀程開始前,舉辦了簡約質樸、莊嚴肅穆的開園儀式。伴隨著何鏡堂院士團隊成員陳子堅的講解,黃帝故裏園區的新貌也首次全景式呈現在了世人麵前。

  央視中文國際頻道、鳳凰衛視、河南衛視、鄭州電視台、河南省18地級市廣播電視台及縣級融媒體中心直播了拜祖大典。人民網、新華網、央視頻等10餘家媒體進行了全球網絡直播。

  “大巧若拙,自然成器”

  何鏡堂院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園區的整體設計遵循“大巧若拙,自然成器”的理念,運用簡潔而古典的營造工法再現傳統建築的美感,同時也運用現代的手法展現建築的時代性。

  全新的黃帝故裏園占地40公頃,總建築麵積11萬平方米,主要分為故裏廣場、尋根門廣場、同心廣場、故裏祠靜心園、拜祖廣場、軒轅丘和黃帝文化花園區七大部分。

  故裏廣場作為黃帝故裏園區的“前客廳”,以黃河“幾”字彎水景造型為主線,將接旨亭、老城記憶等曆史遺存予以保留,點綴其間。黃帝寶鼎、牌坊中軸布局,充分展示新鄭這座千年古城的曆史變遷,喚起人們對老城生活的美好回憶。

拜祖長廊(資料圖)

  尋根門廣場是神聖莊嚴的拜祖儀式的起點。尋根門代表著千家百姓歸宗之門,從傳統牌坊中提取意象,三開間,紫銅瓦廡殿頂,685根椽子交疊,象征了華夏兒女團結一體組成的中華民族共同體。自尋根門延伸到軒轅殿的拜祖道長達500米,寬18米。這條縱貫南北的中心甬路由二百多塊巨石鋪就,石麵弧形,彰顯天地之軸。

係祖壇(資料圖) 

  跨過尋根門,迎麵而來的便是同心廣場。三層高台壘成的係祖壇與周圍的樹林方陣形成內圓外方的格局,蘊含中國傳統理念。係祖壇意為心係始祖的禮天之壇,四周水係環繞寓意四海。正中設天心石,環砌九塊石板,以九九之數向外每環增加九塊,合計九環表最高尊崇。欄板石上陰刻二十四節氣,以致敬黃帝所開創的中華農耕文明。

軒轅殿(資料圖) 

  跨過建於明代的軒轅橋上,會看見一座紅牆綠瓦的古建築——故裏祠,它始建於漢、修葺於明清時期,是國家文保單位。故裏祠左右設置靜心道,列植銀杏,靜謐莊重。經東西儀門即進入拜祖廣場,宏大的廣場與雄偉的軒轅殿即刻呈現於眼前,瞬間給人以豁然開朗震撼之感。

拜祖廣場鳥瞰(資料圖) 

  軒轅殿是整個黃帝故裏園區的核心建築,設計凝練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經典要素,整體以石材、紫銅為主材建設,殿內設計有九丈穹宇。新塑黃帝像端居殿中央,地麵環鋪五色石。軒轅殿台階分別鋪設了九龍獻瑞、山河永固、五穀豐登三層浮雕,設有象征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聖火台。軒轅殿的背後為軒轅丘,主峰高39米,以一主四從的山勢環抱軒轅殿,山上終年常青,四季有景。

  設置在拜祖廣場四周的拜祖長廊,意為血脈相連、同心之廊。長廊周長700米,共設4座儀門、兩座方亭,內側以高六米,重達18噸的62根整塊花崗岩石柱形成通透柱廊,外側以26幅大型浮雕講述軒轅黃帝的豐功偉績。長廊共有56間,象征56個民族的血脈相連,

  黃帝文化花園區位於拜祖廣場兩側,以五行萬物的種植理念,輔以微地形的塑造,與軒轅丘一道形成山環水抱的總體景觀布局,並通過步移景異的景觀營造,與拜祖長廊內外交相呼應,體現了中華文明所追求的“生生不息,自然和諧”之美。

  體現“兩觀三性”設計理念

何鏡堂院士和他的團隊在討論設計方案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團隊對能承接黃帝故裏這一項目感到十分的榮幸,也深感責任重大,”何鏡堂院士用“中國氣派、文明力量、時代格局”12個字總結了黃帝故裏園區提升工程的設計特點。

  在他看來,黃帝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文化之源,他和團隊希望將黃帝故裏園區“打造成為一個具備永恒性、紀念性的建築群,成為華夏兒女拜祖的聖地、中華民族精神家園”,讓前來拜訪遊覽的人們可以透過建築,了解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曆史文化,以及黃帝文化的起源與傳承。

  黃帝故裏園區也再次生動展現出何鏡堂院士的設計理念——“兩觀三性”。“兩觀三性”分別是指建築的總體觀和可持續發展觀,還有建築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

  何鏡堂院士認為,創新絕不是脫離建築本質去追求形式的新、奇、特,而是要貫穿整體觀、可持續發展觀,兼顧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的和諧統一。建築的“三性”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地域是建築賴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築的內涵和品味,時代則體現建築精神和發展。任何建築的構造都要從整體出發進行構思,根據不同的要求做出正確的決定,彰顯建築的地域文化及主體特色。

  何鏡堂院士告訴記者,設計團隊將“兩觀三性”的理念運用在黃帝故裏的規劃中,將地域文化與時代背景融為一體。以軒轅殿為代表的故裏園區建築,風格不拘泥於具體朝代,對中國傳統及當代建築融彙並蓄,超然於時間地域觀念,以反映先祖所開創的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薪火相傳、繁榮昌盛。

  (beplay2网页登录 林劍  鄭子健 通訊員 陳子堅 趙求知)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