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首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
2024-01-22 10:42:00
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

  日前,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公布了202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和優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立項名單,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俞明海教授申報的《哈尼族聚落景觀生態美學研究》獲批立項資助,實現了學校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零的突破。名單顯示,立項單位中共有300所高校,880個進入公示其中,工程學院是全國唯二、全省唯一獲得此資助項目的高職院校。

  “哈尼族以‘惹羅古規’為基礎的原住民聚落構建,創造了森林、村寨、梯田、水係完美結合的‘四素同構’農耕循環係統,這天人合一的人間奇觀因其本真的審美經驗與生存的天然聯係而成為一種藝術為我們全麵振興鄉村,走出環境危機、實現理想的生態生存提供了參照範本。”俞明海圍繞哈尼族聚落景觀生態營造,不斷探究哈尼族尊重自然與保護環境的物質技術手段、生態思想、審美觀念、製度措施以及生產生活方式,致力於為遺產區保護性更新、我國多民族境域內新農村生態規劃、文化建設等探索新思路。

  投身哈尼族聚落景觀生態美學研究,緣起於讀研時期的一抹鄉愁。“那時候我國正處於城市拓展的高峰期,城鄉傳統特色村落正在瀕臨被邊緣化、被消亡,家鄉定海古城、岱山民俗村鎮的古風古貌也逐漸變得麵目全非。”麵對古村落原有生態的破壞,俞明海感到深深的惋惜和遺憾,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實現傳統城鄉人居環境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我想嚐試以藝術學和生態美學相結合的交叉方式,尋找一條能夠契合農耕文明和鄉土景觀傳承,又符合當代中國邊遠農村建設的路徑。”

  “哈尼族文化遺產區獨具特色的生態營造方式和因地製宜聚落景觀特征使我深受震撼”。2011年,俞明海完成博士論文《哈尼族聚落形態及其基地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係統模式研究》後,結合新時代生態中國建設的美好願景,繼續深耕,對哈尼族開始了長達10餘年的持續調研與探訪。由於這項研究基於大量的田野調查,需要實地蹲點數據,俞明海不僅頻繁走訪了雲南紅河州哈尼族文化遺產區,還深入越南、老撾、緬甸、泰國等國內外300多個典型聚落,與當地居民交流,觀察他們的生活方式,了解他們的文化傳統,持續深入地挖掘哈尼族聚落景觀的獨特美學價值和生態智慧。

  15年的積累,20餘萬字的調研筆記、3萬餘張攝影圖片、千餘幅速寫作品......通過田野調查、對景寫生與中外各類文獻的相互印證,俞明海以民族文化的視野,從時空維度不斷探索哈尼族文化遺產區的“綠色原則”和存在論美學。“但哈尼族文化遺產區生態營造模式與文化形態的研究尚處在一個不斷探索過程中,體係還不完善。”為做好這一來之不易的國家級課題,俞明海表示,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將全力以赴,繼續深入雲南一線及其他典型聚落集聚區進行田野調查,搜集國內外各類資訊與文獻研究哈尼族美學特征的構成體係,突破傳統思維,提升成果轉化應用價值,為我國文化遺產區的生態保護和最終達到區域協調、城鄉融合增長建構起必要的科學對策。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立項是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能力和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以科研項目申報和立項為重要抓手,強化指導和統籌規劃,以有組織科研為牽引,推動科研創新動能持續釋放,教科研標誌性成果培育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下一步,學校將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港珠澳大灣區發展需求,拓寬科研能力提升渠道,深入推進高水平科研項目立項,積極促進科研成果應用與轉化,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工程智慧。

                         

  beplay2网页登录  林劍  通訊員 周荔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