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麗華的人生之問: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有人說是健康,有人說是財富,但是有一個人卻說:被需要就是一種幸福。這個人就是貴州師範學院知名校友、烏當中學退休老校長王麗華。
王麗華是貴州師範學院1990屆中文本科畢業生。在烏當中學任教、任職期間,她曾榮獲教育部先進工作者,省、市“三八紅旗手”等殊榮,為烏當區基礎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貢獻。2016年9月,貴陽市啟動了教育部關工委“老校長下鄉(校)”試點工作,王麗華作為知名的退休老校長,光榮地加入了這個行列,把自己的餘熱奉獻給了清鎮市麥格民族中學和息烽縣烏江複旦小學。
二、酥李之鄉,她打造的是“信心工程”
麥格鄉是清鎮市一個邊遠的少數民族鄉鎮,文化教育比較落後。這裏盛產酥李,金秋時節,果實掛滿枝頭。2016年9月,王麗華“老校長工作室”掛牌清鎮市麥格民族中學。
初到麥格,王麗華就邀請了花溪區實驗中學、烏當中學的領導和老師,組成專家團隊到該校進行“現場會診”。通過實地考察,開展多層麵的訪談和問卷,認真查找問題,出台了《清鎮市麥格民族中學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各種改進措施,力爭“把麥格民族中學建成理念先進、製度健全、管理規範的農村示範性學校,打造內涵豐富、特色鮮明、幸福快樂的校園文化,培育成學科結構合理、教學業務精湛、教學質量顯著提高的農村品牌學校。”
在麥格民族中學,王麗華和她的團隊實施了“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工程,提出課堂、課標、課例、課型、課程、課題“六個聚焦”,助力學校和教師發展。在王麗華的倡導下,學校的課堂教學管理得到了規範,校容、校貌、校風、校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為了大幅度提升教學質量,王麗華促成了麥格民族中學與花溪區實驗中學的合作協議,將貴州省“陳桂蘭名校長工作室”引入麥格民族中學,由“陳桂蘭名校長工作室”派出優秀教師到麥格中學進行教學指導,並組織兩校教師開展“好課堂”“夢想課堂”係列活動。
為提升麥格民族中學教師的科研水平,王麗華請來了烏當中學教教科處,多次對該校教師進行科研培訓。在王麗華的指導下,該校成功申報了市級課題《農村少數民族地區“小初銜接”語文教學實踐研究》並順利結題。
王麗華在麥格民中進行教學管理指導的同時,還著力挖掘地方民俗文化,把當地苗族和布依族的花棍舞、板凳舞融入課堂。她還利用老校長下鄉專項經費,打造了學校的文化長廊,將代表當地苗族布依族文化的樂器服飾等進行陳列展示。
“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在2018年的清鎮市統考統評中,麥格民中七年級總分從2016年的第8名提升到了第6名;八年級總分從2016年的第11名提升到了第5名。
提起王麗華老校長對麥格民中的貢獻,該校校長邵平深懷感激之情,他說:“王麗華老校長團隊的到來,喚醒了學校對發展的信心,喚醒教師了對專業提升的信心,也喚醒學生和家長對未來的信心。”
三、烏江河畔,她找到了“長征”與“複旦”的結合點
烏江河畔的息烽縣九莊鎮,是紅軍長征戰鬥過的地方,蘊含著濃鬱紅色文化。2005年,這裏一所鄉鎮學校與國家著名高校複旦大學結緣,成為對口幫扶的“結對子”單位,故也冠以“複旦”之名,這便是息烽縣烏江複旦學校。
“日月光華,旦複旦兮。”2019年10月,當王麗華的“老校長工作室”在這裏掛牌,她心中的使命,就是要以這種自強不息的“複旦”精神,“托起明天的太陽”。
來到複旦學校,王麗華緊緊抓住“長征”和“複旦”兩個詞巧做文章,把紅軍長征的艱苦奮鬥精神與中國知識分子的使命感結合起來,從教師崗位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著手,提振廣大教師的敬業精神和職業責任。
為了解決經費不足問題,她主動牽線拱橋,促成了貴陽市觀山湖區政協對息烽縣九莊鎮的教育幫扶。觀山湖區政協主席劉光強疫情期間親自帶隊來到該校開展調研和指導,落實了30萬元的扶貧經費。此後,在觀山湖區政協的聯係下,貴州仁源酒業有限公司、貴州黔動力愛心公益會、貴州順黔開發有限公司、貴陽聚成興盛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等4家愛心企業又向該校捐贈了10萬元人民幣。
為了提升學校教師水平,王麗利用自己豐富的人脈資源,先後與貴州師範大學、觀山湖區世紀城小學、貴陽市民族中學、烏當中學等學校聯係,多校協力,共同助力該校的師資培訓工作。
為了整合教育幫扶資源,“王麗華老校長工作室”設置了四個項目團隊:一是由烏江複旦學校小學部校長胡家均帶領的“學校文化建設”項目團隊,二是由貴州師範大學李純博士帶領的“課程開發與建設”項目團隊,三是由觀山湖區世紀城小學“貴州省小學張文敏名校長工作室”組成的“課堂教學改進”項目團隊,四是由貴陽市民族中學和烏當中學組成的“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團隊。
一年來,四個項目團隊相互支援、齊頭並進,都有不俗的表現:
——在硬件設施方麵,廣植花草樹木,綠化美化校園,傾力打造“花園式”學校;加強櫥窗專欄及標語的建設,提升宣傳硬件;對走廊、樓道、班級、辦公室、各類功能室進行文化建設,著力打造“紅色文化”和“書香文化”。
——在校園活動方麵,少先隊工作,紅領巾廣播站,升旗儀式,“六一”節,清明節掃墓,植樹節,少年宮,班有歌聲,研學旅活動……可謂豐富多彩,琳琅滿目。
——在思政工作方麵,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禮儀培養,文明班級、文明教室的評比等,常抓不懈,初見成效。
——在在教師培訓方麵,選派骨幹教師到省團校參加“千校萬師”培訓學習,選派5名教師到觀山湖區世紀城小學跟崗學習,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新教育閱讀”專題培訓,邀請領導和專家學校進行師德師風專題培訓。貴州師範學院知名校友、貴陽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李明昌的講座《三尺講台與使命擔當》深受廣大教師的歡迎。
——在製度建設方麵,引領學校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廣泛聽取教師意見,對學校的各種規章製度進行了完善和補充。
——在課程開發與建設方麵,以“長征”和“複旦”精神為抓手,組織教師編好學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在教師專業發展、課堂教學改進、少先隊建設等方麵做了針對性的指導和幫扶;組織教師到開陽一小開展“小學數學複習課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
麵對幫扶工作取得的成績,王麗華表示,在今後的幫扶工作中,工作室將團結各幫扶團隊,補齊短板,充實幫扶內容,加強指導督促,按照三年幫扶計劃不斷推進工作,真正使幫扶工作得到有效落實。通過幫扶工作的開展,讓烏江複旦學校小學部在各個方麵得到質的提升。
四、教育幫扶,任重道遠,永無止境
五年來,從清鎮到息烽,從麥格到九莊,作為一名退休多年的老校長,王麗華退休不離崗,肩挑責任,播撒愛心,再次找到了她人生的價值。
麵對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遠景目標,在王麗華的倡議下,烏江複旦學校製定了一個新的“五年計劃”:團結拚搏,努力奮鬥,力爭在2025年拿出新的成績單,為複旦大學建校120周年獻禮。
當2021年到來之際,麵對新一年的教育幫扶工作,王麗華在她工作日記上抄錄下了一首詩,這是著名詩人臧克家的《老黃牛》:
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
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