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服務爭先行 鄉村振興暖民心 ——清鎮市站街鎮杉樹村駐村第一書記石登紅
![](./W020220427382918200387.jpg)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石登紅作為貴陽學院的農學領域的專家、碩士生導師,盡力發揮她的植物學專業特長和多年行政工作經驗,本著“鄉村振興,舍我其誰”的初心,首當其衝擔任了站街鎮杉樹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W020220427382918226122.jpg)
脫貧攻堅技術幫,鄉村振興勇擔當
2021年1月石登紅從辦公室主任提拔為副處級幹部,崗位發生了變動,如何轉變角色適應新的環境、新的任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特別是新學期開學後,許多黨建工作、學生管理服務、應急突發事宜處理等任務都壓在她肩上,但她絲毫沒有懈怠情緒,反而樂觀積極地主動麵對。2021年2月25日,當習近平總書記宣布脫貧攻堅取得全麵勝利,並在視察貴州期間發出“在鄉村振興開新局”的號召,強省會五年行動啟動後,她深感鄉村振興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與脫貧攻堅一樣,需要廣大共產黨員衝鋒在前。2021年4月,按照省市委要求,學校黨委決定新選派一批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當時她很興奮,脫貧攻堅她隻作為一名貴陽市的農業專家開展技術指導,並沒有紮紮實實進駐鄉村。這次選派駐村幹部也給她這個生長在農村、專業與農村工作對口的人提供了服務社會、服務農村的平台。說實在話,除了日常的工作任務壓頭外,她想到自己的家庭困難也很多,愛人在路橋集團工作,常年在省內外工地上奔波,根本顧不了家;女兒現在是一名初二年級的走讀生,學習和生活都需要她的監督和料理;年邁體弱的父母在異地農村生活,許多時候也都需要她的照顧。當她主動申請要去駐村時,身邊好多人不理解她,甚至還有人給她潑冷水:“農村條件很艱苦,一個女生去駐村很不方便,你根本堅持不下來的!”盡管她也一度猶豫過,但一想到駐村工作對鄉村振興的發展有著重大深遠的意義,同時她憧憬著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給鄉村人民帶來喜人的改變,就堅定了向組織義無反顧提出申請的決心。當學校黨委同意她的請纓後,她十分地激動,暗暗下決心一定要紮紮實實為鄉村人民做出實事來。
![](./W020220427382918238792.jpg)
鄉村振興實地蹲,駐村苦樂初心存
石登紅駐村時間不到一年,深感鄉村振興任重而道遠。2021年5月20日她參加完學校黨委與貴陽市、清鎮市相繼組織的培訓後,就迫不及待、馬不停蹄地奔赴所分配的清鎮市杉樹村。在這駐村的這些時間裏,每天起早摸黑進組入戶,走訪13個村民組,多次召開村民壩壩會。為了盡快掌握鄉村民情,為群眾解急難愁盼,協助村支兩委處理了100餘起矛盾糾紛。如,走訪過程中知道70多歲的老人因為兒媳婦結紮沒有得到400元補貼而產生了長期的一個心結。每次問村委幹部,得到的回複都是“等我去問一下”,這一問8年多都沒有結果。當她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立即谘詢相關部門找到事發前後的相關政策,不到半天時間就給予老人一家人滿意的回複,“因為當年她們家添孫女是計劃生育以外生的,政府就沒有這部分補貼。”當她剛到這一戶人家的時候老人一家都不待見,當她耐心解讀為什麼沒有領到補助說明政策原因,老人8年的心結終於解開,老人8年的心結終於解開,全家人的臉上露出了釋懷的笑容,送她離開時,老人感慨到,“石書記讓我們見證了什麼是清官、什麼是好領導”。再如,走訪得知村裏有一位93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戰士,她總是牽掛著他,經常去問他身體是否有不舒服,最近吃得好不好,睡眠好不好等。隻要她入戶走訪,老人就像看見親人一樣拉著她的手說,“石書記你太好了,這麼忙還經常來看我。”她駐村期間這樣關心老年人、家庭貧困的村民已是常態了。聽著村民單純的話語,她也收獲滿滿的幸福感。萬事開頭難,但她樂在其中。
![](./W020220427382918249327.jpg)
不負組織所期待,完成使命來交代
石登紅認為鄉村振興值得每個人奉獻心血與汗水,所以她經常不顧自己是妻子、是母親、是兒媳、是女兒這個身份,始終堅守著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責任與擔當在杉樹村幹得熱火朝天。正是這份責任和擔當,目前駐村工作頗見成效。
樹形象
![](./W020220427382918264571.jpg)
駐村工作時間不到一周就得知村裏有2015年立項卻一直未落實的寨門修建工程,經過多方谘詢和落實項目經費,曆時120天終於完成了進出杉樹村的大門修建工作。村民紛紛感慨,“杉樹村終於有了標誌性的門頭”,“村莊形象終於樹立起來了”,當她看到村民的朋友圈裏發的照片和抖音視頻時倍感欣慰。並進一步為杉樹村爭取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清鎮市農商銀行站街經開支行為此給予大力支持,形成黨建聯誼共創共建的和諧局麵,共同攜手強化了杉樹村黨支部的陣地建設。為紀念建黨100周年,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藝繪築夢鄉村振興服務隊”前來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服務隊頂著烈日和挑燈夜戰,在杉樹村的大坡組部分牆體呈現了紅色文化精神和鄉村振興牆畫,軍屯地戲文化活動室牆麵也煥然一新。
解民困
![](./W020220427382918278142.jpg)
駐村後一周就主動申請加入杉樹村的13個村民組微信群,探索建立線上集“政策轉播、宣傳引導、便民服務、民意收集、群眾監督”於一體的“網上村莊”,線下入戶走訪,深入村民以便知人、知情、知心,解決大家急難愁盼之事。例如,村民坐落在大水缸旁,有7個組曾今一直因生活用水不暢而倍感困擾,最終經她多方協調跟蹤,終於喝到了城鄉一體化飲用水,聽村民笑嗬嗬地說“終於可以放心大膽地洗澡了。”記得在安裝城鄉一體化水表的過程中竄組道路被嚴重破壞,給村民出行造成極度不便,當她收到求助電話時,第一時間就趕往事故現場督促施工隊現場整改,以最快速度解除村民的後顧之憂。因為現在村民對她都很依賴和信任,她很少有周末和節假日,一旦收到村民的求助電話,無論早晚她都有求必應。
保民生
![](./W020220427382918280737.jpg)
結合自身專業知識和學生資源,規劃設計蔬菜大棚,爭取項目經費支持,她經常親自踏入田間地頭和農戶一起探討種植技術,邀請知名的農業專家現場指導種植技術,提前預防病蟲害。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深知良好的土壤和無汙染的灌溉水才能種出好的莊稼,於是自費幫助合作社檢測土壤和灌溉水,各項指標均在合格範圍內。村民嚐到甜頭後成立了合作社,通過金融貸款,現已擴大到160多個大棚,合作社每年毛收入大概有200萬元,到合作社常年務工的農戶有30餘人,每年增收2萬元左右。對她而言,自費購買種子和肥料幫助困難村民是常事,不僅如此,還帶動農戶自主建了草莓園大棚,後續將繼續擴大種植麵積,真正實現合作社帶動農戶一起致富。
重教育
![](./W020220427382918309458.jpg)
杉樹小學和村委辦公樓共用一個活動場所,出於教師的職業本能,看到學校就很開心,於是駐村第二天就走進杉樹小學了解其師資和學生情況。為了改善杉樹小學基礎教育教學條件,她又積極尋找並調動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爭取捐贈物資折合人民幣15萬餘元,使小學教室環境煥然一新,雜物間搖身一變變成了圖書角、有了第一台多媒體一體機,更新了校服、增添了圖書和文具,有了第一堂紅色教育課、第一堂英語課、第一堂故事閱讀分享課、第一堂科學課、第一堂音樂課、第一堂美術課。為煤炭窯幼兒園爭取了購置價值1萬元的圖書玩具。現在隻要她走進校園,學生都會蜂擁而上,主動問候:“石老師好!”隻要教師食堂做了好吃的都會打電話請她過來和他們一同分享。每當此時,她內心無比欣慰,覺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守底線
![](./W020220427382918311895.jpg)
她所幫扶的杉樹村,有著上天賜予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11個組臨湖居住,要“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確保綠水青山”。以農村“五治”工作為引領,推進鄉村振興,順應村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把村民的急難愁盼真正做到心坎上,把村裏的“九九三八六一隊伍”思想徹底解放出來,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協助村委做好村規民約,召開壩壩會加大力度宣傳,打造美麗和諧的示範鄉村。
謀振興
![](./W020220427382918323318.jpg)
特殊的地理位置,90%以上都是由紅楓湖庫區搬到山頂上來的,土壤比較貧瘠,種養殖業受限。但是如今已有多處網紅打卡點,如“貴陽看海”、“貴陽小三亞”、“北海道海上公路”等。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周邊遊也成了眾多市民的首選。村民們呼籲進出村的攔河壩大橋急需修建,急需修建接待中心和停車場,確保安全地留住遊客,帶走農戶生產農家特色蔬菜,開心來滿載歸,從而實現農旅一體化,助力鄉村振興。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