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貴師大心理專家提醒:“大白”們,您們也需 “心靈口罩”
2022-09-17 22:16:00
貴州師範大學

  貴陽本輪疫情發生後,來自各行各業的市民放下手中的工作,穿上防護服,來到相對陌生的誌願者團隊中來。那麼,作為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誌願者,您有沒有以下這些情況?

  是否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是否在為能否高質量完成誌願服務工作而感到擔心?

  是否對誌願服務有新鮮感,激動亢奮,難以休息?

  ……

  對此,貴州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谘詢中心谘詢師楊超提醒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誌願者們,應該學會接納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表現,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過度苛責自己引發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

  強化誌願者的自我效能感

  所謂自我效能感即一種“我能行”的信念,是指對自己有能力勝任工作、完成任務、敢於麵對挑戰與新環境的自信程度。研究發現,自我效能感影響著誌願者的自尊與服務快樂感。高自我效能感的誌願者會更自信,更積極地對待他人,進而影響著服務的氛圍與效果並對他人有著正向的傳遞作用。同時,自我效能感還與個體的心理健康相關聯。具體的強化策略包括:其一,激發誌願者的主觀能動性,防控工作具有緊迫性與突發性的特征,應該提前了解誌願服務的工作內容與要求;其二,多向有經驗的誌願者請教,並與同行人員建立積極的人際紐帶,以便獲得及時的幫助與情感支持;其三,相關部門應完善誌願者的培訓體係,明確督導的職責,包括誌願者的技能培訓、人員與區域的匹配、在線溝通平台的搭建以及督導的指導、協調和評估的工作要求等。

  提升誌願者的心理韌性

  所謂心理韌性是指個體麵對逆境與突發事件時的一種心理複原能力,能幫助人們克服困難、應對壓力並適應環境的變化。研究發現,高水平心理韌性的個體會通過積極應對方式靈活地調用資源來緩解壓力,如尋求支持或尋找有效的問題解決策略。其中,社會支持是心理韌性的重要預測因子,即來自家庭、學校及社會他人的主觀與客觀支持越多,個體的心理韌性水平越高。疫情防控是一項艱巨、身心俱疲兼具風險的工作,當誌願服務得不到他人的配合與理解時,誌願服務便成為了主體的壓力源。因此,父母及親友應給予誌願者更多的主觀支持,老師與同學應給予其更多的價值肯定與同伴支持,社區居民應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以喚醒其生命意義感和個人責任感,達致誌願者心理韌性的提升。

  促進青年誌願者的積極情緒體驗

  大量研究發現,重大公共危機事件之後,醫務工作者和誌願者可能麵臨倦怠、焦慮、抑鬱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風險,而認知重評能有效降低個體的主觀情緒體驗和邊緣係統的激活,即抑製消極情緒的產生。所謂認知重評是指通過改變對情緒事件的理解和認識來降低情緒反應,比如,當個別居民不配合防疫工作時,如不出示健康碼,我們可以轉變自己的認知角度:其一,或許其當下的情緒狀態並不穩定;其二,或許其未了解疫情防控的具體要求等。即當情緒事件發生後,我們應多以積極的視角去解讀它,學會換位思考,運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策略,提升自己的認知靈活性。

  最後,誌願服務是一個“輸出”的過程,希望誌願者們能在“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之餘充盈自己的內心,靜態貴陽,感謝有您們! 

  作者簡介


  楊超,貴州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與谘詢中心谘詢師,心理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