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科技大學理學院:不斷充實內涵 建設“標杆性”學院
走進武漢科技大學理學院,優秀教師的宣傳板、學院黨建活動掠影、曆屆畢業生的照片牆、beplay中心钱包体育钱包學生的語錄等映入眼簾。該院微塵部負責“溫暖的雨傘”活動的同學坐在大廳,為來往的師生提供應急的雨傘……教學樓裏的學術氣息和人文關懷撲麵而來。
各種比賽隻要有學院的老師參加,大家都去現場助威加油;年終彙演,院領導齊上陣用“三句半”展演學院工作;互相邀約包餃子、煮火鍋,老師們在工作之餘相聚一堂……被世人認為沉悶、嚴肅的理學院, 在學院黨委領導下,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充實學院發展內涵,積極創建學院特色,穩步推進學科發展,持續推進學院走向更好更優。
一鼓作氣,建成博士點
“幹任何工作需要抓手,就像我們搞學問,首先要有個問題,向著那個問題、那個目標前行。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是理學院‘十三五’期間的重中之重,取得的成績也凝聚到這兩個方麵。”談及理學院“十三五”的突出成績,武漢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李德宜開門見山。
“十三五”期間,圍繞著學科建設,理學院既夯實了以前既有學科的內涵,又建設了新的學科,有了新的突破。“我們把工程力學從二級學科建設成為了一級學科,原有的三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建設成五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去年年底,我們還申報成功了應用統計的專碩點……”談及學科建設,李德宜如數家珍。
而常常被李德宜掛在嘴邊的,則是他和學院都引以為傲的係統科學專業。原來,“十三五”期間,學院經過攻堅克難,係統科學專業由無到有,不僅有了一級學科的碩士點,也有了一級學科的博士點。“全國高校一般都沒有這個專業,隻有少數高校可能有本科專業。”每當談起係統科學,李德宜總是要和其他高校作比較。
係統科學博士點於 2018年成功獲批,2019年開始招生,不同於以往的以大工學為背景的學科,作為理學類的博士點,不僅是理學院的第一個博士點,也實現了武漢科技大學首個理學博士點零的突破。李德宜表示,武漢科技大學以科技見長,既要有理論,又要有工程,兩者現在兼而有之,科技大學就名副其實了。
二十年磨一劍,成功申報博士點並非一日之功,而需久久為功。1999年,理學院正式成立,2000年成功申請了碩士點後,時任院長李壽貴就就召集學院精英力量一起謀劃博士點的建設,大家認為學院具有數理力的綜合優勢,交叉學科係統科學堪當學科建設龍頭。
隻謀劃,沒有腳踏實地的行動,結果為零。學院一直秉承“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奮鬥精神,一是凝聚共識,充分整合學院現有學科資源,全力支持係統學科發展;二是學院內部成立係統科學部,突出其重要性,關鍵解決了係統科學團隊教師歸屬問題,充分調動了教師積極性;三是多次邀請國內外專家來學院對博士點申報工作進行指導,對專家提出的問題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一追到底。在這過程中,以原院長李壽貴為代表的老教授們一直關心著理學院的成長和發展,他們在學院事業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
具體來說,首先盤存家底,看看學院有哪些可以支撐博士點的建設和發展。係統科學是交叉性的學科,它既可以將理學院所有教師和科研人員的能力都用上,也可以和學校的優勢學科相結合。學院對博士點的建設作了清晰的規劃。
說幹就幹,按係統科學學科特點,凝練研究方向,組建研究團隊,於2008年建設成功冶金工業過程係統科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又在控製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自設係統演化與複雜性二級博士點,培養博士生。
建設實驗室最缺的就是人才。為了引進人才,理學院圍繞著係統科學的建設,設立了應用數學的高層次學者崗,引進了全國係統工程副理事長王先甲。在全國的係統科學擁有較高影響力、實際工作也很出色的王先甲,剛剛上任就指導理學院進行係統科學專業的建設。在他的幫助和學校學院的共同努力下,係統科學重點實驗室建成。
自從建立了重點實驗室,理學院每年都召開學術委員會會議,邀請相關專家蒞臨指導,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專家們在和理學院的交流中也看到了學科的成長變化。理學院不僅請專家來校交流,也主動走出去拜訪專家。“我們虛心習,專家們熱情指導,幫我們不斷提高水平。”理學院科研團隊始終秉持著謙遜的態度做學問、搞科研。
二十年堅持,理學院咬著一股勁,終於在2018年一鼓作氣,係統科學博士點在學校7個博士點都積極申報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當年唯一申報成功的博士點。
加強內涵建設,打造國家一流本科專業
“十三五”期間,理學院的信息與計算科學、材料物理兩個專業,成功申請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而成功的“偶然性”背後,則是學院多年努力鑄造的必然性。
教學改革是理學院內涵建設的排頭兵,也是學科能評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的支撐點。教學改革首先要有團隊,在學校的支持和學院的不懈努力下,“十三五”伊始,李德宜成功獲批武漢科技大學第一個名師工作室。
作為湖北省第一批名師工作室,李德宜沒有絲毫懈怠,在互聯網日益發達的教學環境下,深諳碎片化網絡教學的不可逆性,組織老師教學改革,錄製線上SPOC,數十名老師參與。
為了保證授課內容準確無誤,工作室要求每個人提前寫出講稿,大家再集中討論、提意見,在確保知識點連貫的同時,又兼顧其他老師的講解風格。
錄製階段,該團隊精益求精,經常為達到更好的表現效果,模擬錄製好幾遍。“一開始不熟練,錄的次數比較多。後麵慢慢熟練了,錄製速度也就快了,錄製效果也更好了。”張青回憶錄製的場景,曆曆在目。
除了錄製SPOC,老師們還有自己的教學任務。為了保證日常工作的質量,課程討論每每要被挪到老師們的周末時間,網課錄製也需“見縫插針”地安排。“李院長對待工作親力親為,凡事精益求精,早上來上班時,他的車已經停好;晚上下班了,他的車還停在那裏。”談及李德宜,張青滿是欽佩。
從線下到線上,從長衫到短袖,曆時數月,線上SPOC終於在優課聯盟上線了。而團隊卻不止步於此,有時間就立馬製作,有機會就立馬申報,有平台就立馬申請。
教學改革成效好了,學生們和老師們的積極性也高了。“十三五”期間,學院老師入選外籍院士1人,千人計劃2人,楚天學子4人,全國有突出貢獻爆破專家1人,引進新教師19人……良性循環下,學院師資力量越來越強大了。理學院學生在國際級比賽成績屢創新高,是學院發展和學院老師精心培養最好的見證,獲批國家一流本科也可謂實至名歸。
重質量重研究,多項成就首屈一指
從理科的特點來說,理學和工科所取得的成績和方向不一樣。工科相對說來與生產實際直接相結合,亮點更多。理學相對於工科,卻更注重學術研究。“十三五”期間,高水平論文的發表是對理學院注重學術研究最好的注腳。
2018年,理學院應用物理係講師蔣更平博士與博士期間的李丹教授團隊共同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發表論文;2020年,蔣更平以通訊作者在 Nature子刊《Nature Materials》發表論文。作為首個以武科大為第一單位,在Nature子刊上發表過兩篇論文的老師,蔣更平對學術研究力求極致的態度,凸顯了學院“不唯數量,重視質量”的文化內涵。
同年,應用物理係青年教師李漢林副教授與外校團隊合作,在物理學頂尖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評論快報)》發表學術論文,李漢林副教授為第一作者,武漢科技大學為第一單位。這是武漢科技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第一作者在該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
高水平論文為學校的發展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支持了武漢科技大學三個專業進入前1%。據圖書館發布的科研情報表明,武漢科技大學的高水平論文中,理學院對三個前1%的學科支持度位於第三位。除此之外,理學院對人才的培養也很重視。博導吳開明當選俄羅斯工程院院士,這也是近年來在漢省屬高校首位獲此殊榮的本土教師。
“加強係統科學的學科建設,力爭在下輪的學科水平評估中取得好成績,加大力度支持許超老師的人造金剛石項目,為袁潔老師的學術研究建設材料鍍膜研究實驗室,讓其成為隻有武科大特有的實驗室……”李德宜事無巨細,將理學院“十四五”規劃一一記在心裏,“武漢科技大學是以工科為主的院校,理學院要積極與其他學科交叉發展,讓理學院在‘十四五’期間成為武科大的‘標杆性’學院。”(beplay2网页登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