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連續6次!中國藥科大學再獲教育部直屬高校精準幫扶典型項目
2021-10-22 09:32:00
中國藥科大學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六屆直屬高校精準幫扶典型項目推選結果,75所直屬高校代表從各校申報的66個項目中推選出10個典型項目和1個組團式幫扶項目,我校《中藥產業賦能鄉村治理  基層善治引領鄉村振興》項目位列第4,自2016年首屆以來連續6次成功入選,成為部屬高校中唯一獲此殊榮的高校。

點擊查看教育部微言教育公眾號推送
《中藥產業賦能鄉村治理  基層善治引領鄉村振興》項目介紹
  10月19日,鎮坪縣中藥科創產業園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校黨委書記金能明,陝西地礦集團第一地質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化鋒,縣委書記李平,縣委副書記、代縣長陳佳斌出席項目開工儀式。開工儀式上,校黨委書記金能明向項目業主負責人頒授了“中國藥科大學鎮坪縣鄉村振興產業研究中心”牌匾。
  校黨委書記金能明向項目業主負責人頒授“中國藥科大學鎮坪縣鄉村振興產業研究中心”牌匾
  鎮坪縣中藥科創園和大湖溪中藥康養地熱勘察開發項目,涵蓋中藥產業科技創新、中藥產品研發、地熱能源開發、中藥康旅融合等多個板塊,是推動中藥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的標杆項目,標誌著“政產學研”協同發展開啟了新局麵,標誌著產業鏈創新平台建設跨上了新台階。
  自2012年承擔定點幫扶任務以來,我校始終圍繞陝西省鎮坪縣“巴山藥鄉”自然資源稟賦,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科學布局中藥全產業鏈項目,推動鎮坪縣中藥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十年助力“巴山藥鄉”中藥產業發展
  陝西省安康市鎮坪縣地處秦巴山區,森林覆蓋率88.81%,中藥材種植曆史悠久,有“巴山藥鄉”的美譽。2012年以來,我校定點幫扶鎮坪,通過精準選定中藥產業,培育道地藥材品種,十年接力,做長中藥產業鏈,形成“高校+產業+企業+貧困戶”的幫扶模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陝西省鎮坪縣華坪鎮尖山坪村大棚黃連種植基地
  十年接力幫扶中藥產業
  鎮坪縣位於陝西省最南端,地處陝、鄂、渝三省市交界,屬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自古“無地不藥、無農不藥”,全縣宜藥麵積超40萬畝,適生中藥材426種,鎮坪黃連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鎮坪玄參、獨活獲得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基地命名。
  中藥學院“85後”副教授、鎮坪縣掛職副縣長張傑告訴小編,鎮坪葛根中的黃酮和葛根素含量居全國前列;黃連素含量達8.11%,高出藥典標準2.61個百分點;黨參乙醇浸出物達65.3%,高出藥典標準10.3%;天麻素含量達0.7%,是藥典標準的七倍。
  “鎮坪山多人稀,土地不連片,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適宜發展在林下種植的黃連。”張傑介紹,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鎮坪就形成“百場千人萬畝(黃)連”的產業格局,到了八十年代,鎮坪的黃連產量一度占陝西省銷售總量近七成。
  自2012年底藥大定點幫扶鎮坪以來,我校立足當地自然稟賦,基於資源潛力、市場前景、群眾參與度、效益對比等方麵調研論證,精準選定中藥產業作為鎮坪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
  2016年,中藥學院張劍教授來到鎮坪,成為第三任掛職副縣長。他自掏腰包租下15畝地,種植黃連、玄參、葛根等17種道地中藥材,測算出了品種選育、規範種植、質量控製等一整套科研數據。
  在張劍的積極引進下,藥大專家團隊來到鎮坪開展研究,從鎮坪黃連中分離並鑒定出化合物41個,發現其獨特的降脂活性,助推鎮坪黃連一舉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以中藥為媒,鎮坪的蜂蜜、臘肉、板栗、香菇、木耳、五味子酒、高山茶等深山裏的“土疙瘩”,逐漸成為網店直銷的“香餑餑”。2018年,全縣農民人均年收入由2012年的5673元增加至9167元,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4.9%降至1.03%,鎮坪成為安康市首個脫貧摘帽的縣。
  目前,鎮坪藥材產值上億元,占種植業總產值的32.7%;藥材種植戶8710戶,占農戶總數的73%,農民人均種藥達2.8畝。“十四五”期間,鎮坪計劃建設10萬畝道地中藥材基地,以鎮坪黃連為重點,輻射帶動10個精品中藥產業園、100個藥材標準化基地,開展野生道地中藥材馴化研究,建設重樓、黃精等稀缺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保護道地品種資源。
  做長產業鏈,校地校企深度合作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鎮坪正探索一條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發展路徑。在張傑看來,發展中藥產業是鎮坪的不二之選,其中關鍵之筆是做長產業鏈,把附加值留在鎮坪。
  按照“加工在飛地、基地在縣區、科研在高校、市場在全域”的思路,鎮坪依托安康高新區飛地產業園,在我校牽線搭橋下,引進香港中域、江蘇常州方圓製藥、陝西醫藥集團等知名藥企,建設中藥配方顆粒、中藥飲片加工、振興藥業中藥產業城等一批重大中藥產業項目,發揮龍頭企業的延鏈補鏈強鏈作用,集聚中藥小微企業,吸納農戶就業,形成“高校+產業+企業+貧困戶”的幫扶模式。
  今年5月,中藥學院院長譚寧華教授團隊與鎮坪縣金蕊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合作研製的金絲皇菊涼茶上市,首批試製50噸已基本售完。該公司董事長胡娟告訴我們,這款藥食同源飲品正在進行延伸開發,預計年產能可達500噸,產值數千萬元。
  校黨委書記金能明介紹,學校鼓勵專家團隊與鎮坪企業一一結對,通過科研立項、大學生創新創業等形式,解決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並在鎮坪設立了中藥配方顆粒標準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秦巴中藥材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累計40多個課題與當地掛鉤,成功開發出中藥護眼眼罩、養生保健酒、百合麵膜等20餘種大健康產品,有效提升了產品的市場附加值,延伸了產業鏈條。
  例如,中藥學院中藥資源專業負責人張朝鳳教授團隊研製的中藥護眼眼罩,該產品充分提取艾草、菊花等植物有效成分,具有緩解用眼疲勞、保護視力的功能,上市1個月就銷售12000餘盒。
鎮坪縣金絲皇菊加工
  鎮坪縣發改局數據顯示,截至“十三五”末,鎮坪已有中藥材產地初加工工廠8家;培育引進普欣藥業和振興藥業兩家中醫藥精深加工企業,從事中藥配方顆粒和中藥飲片加工,涉及中藥材品種400餘個;2020年,全縣中藥產業綜合產值達到3億元,中藥產業鏈帶動生產總值10.2億元,占GDP的42.8%,帶動農民人均增收近270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3%。
  “我們堅持一產抓基地、二產做加工、三產促融合,用中藥產業帶動富硒食品、生態旅遊、健康養老、山林經濟等生態產業融合發展。”張傑表示。
  產業和人才兩要素仍需久久為功
  大山阻隔,交通不便,成為鎮坪內進外出、發展經濟的主要阻礙。隨著多條高速開通或在建,鎮坪地處陝南一隅的交通條件正在改善。
  鎮坪縣華坪鎮尖山坪村駐村第一書記、科技處王浩老師對此深有體會,“2020年8月底,鎮坪終於結束了不通高速的曆史,從縣裏去安康市的車程,從4小時縮短到一個半小時。”
  多名受訪人士認為,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產業和人才兩要素依然是關鍵,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建議用好“萬企幫萬村”等機製,引進優質資本,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把產業做大做強。
林下黃連除草
  鎮坪縣“十四五”中藥產業發展規劃已明確,要設立中藥產業發展基金,健全政、銀、企、擔聯動機製,推動銀行、企業、擔保機構圍繞中藥產業鏈量身定製金融產品,優化中藥產業考核評價體係,推動政策、用地、資金、人才、科研、基礎設施等發展要素向中藥產業集聚。
  9月8日,在藥大向鎮坪縣“8·29”洪災賑災捐贈100萬元的儀式現場,小編見到了23歲的李秦鄂。人如其名,出生在陝西與湖北交界的李秦鄂2016年考入藥大藥學專業,今年,她報考了家鄉的崗位,完成入職培訓後將從事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相關工作。
  鎮坪縣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賈世明說,“希望更多鎮坪學子能回來,為家鄉中藥產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據鎮坪縣委組織部統計,近年來,在各類專項計劃支持下,藥大的鎮坪籍在校生、畢業生已達25名。
  “中藥已經被確立為鎮坪縣域經濟的首位產業。”張傑說:“發展中藥,沒有後備人才不行,藥大將繼續與鎮坪強化校地、校企合作,構建政、產、學、研‘四位一體’中藥產業人才支撐體係。”
  在助力鎮坪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學校進一步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以村級治理為切入點和著力點,通過“院鎮共建、支部結對”,幫助建強村黨支部、村民自治組織,培養村幹部、新型職業農民,弘揚中藥文化,聚力建設產業蓬勃發展、生態環境優美、基層治理有效的新型農村社區,奮力續寫鎮坪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