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文小青“語”你同行
2024-07-26 11:45:00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作為穩定器和蓄水池的中國農村是中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的穩定直接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因此,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助力鄉村全麵振興是解決“三農”問題工作中的重要一環。

  今年暑假,九江學院師生組建“文小青”社會實踐服務隊,來到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桃子坪村開展為期1個多月的“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誌願服務活動。九院學子結合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網絡與新媒體等專業特點與優勢,以語言為劍,以文化為鋒,助力鄉村教育振興、文化振興和產業振興,書寫屬於他們的青春築夢路。


(文小青服務隊推普助力鄉村振興)

第一篇謀事之基在調研   推普課堂入鄉村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這一重要論斷為新時代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的發展、語言文字工作的重點、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普及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7月9日下午,文小青服務隊深入走訪桃子坪村清泉山莊,通過采訪山莊內的學生、村民、遊客和基層幹部,了解當地普通話使用的基本情況。服務隊發現當地大多數兒童與青壯年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話的基本意識不足,雖然能夠較為流利地進行普通話交談,但鄉音濃厚。同時,絕大多數中老年人無法使用普通話進行語言表達。服務隊課程組組長婁嘉儀認為:“當地普通話語言環境需要進一步加強營造,以便形成良好的社會語言習慣。”


(隊員白音琴同學對村民進行普通話調研)

  “哎呀,我們都六七十歲了,再學普通話也學不進去咯。”一位清泉山莊的村民如是說道。但同時,他表示在當前社會,學好普通話是十分重要的,並建議服務隊成員針對山莊內兒童開展教學活動,點亮鄉村未來,播種文化希望。


(隊員陳玉潔同學采訪村民)

  針對村民“n”“l”“r”發音不準、發音混淆與鄉音濃厚等問題,文小青服務隊為村內兒童開設“優秀文化教育+普通話糾音”係列課程,內容包括三字經、紅色文化、生態環保與書法繪畫等,二者雙管齊下,為孩子們創設了良好的普通話學習環境,使孩子們在糾正發音的同時,閱讀經典的興趣被進一步激發,對我國優秀文化有更多的理解和感悟,讓文化自信自強成為新時代少年的最大底氣。


(文小青隊員們為兒童進行“優秀文化+普通話”授課)

  除此之外,服務隊還在村裏開起了鄉村夜校,帶隊老師陳筱雲向村幹部、從事民宿和農產品銷售的村民們詳細介紹了普通話在鄉村振興事業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村內目前普遍存在的發音問題,並向村民們提供了“普通話”口袋書、“黔山伴讀”誌願服務和“普通話小鎮”“語博”等學習APP諸多訓練普通話的方法。“我可是推普大使,一定得好好說,好好學!”桃子坪村的陳友書記向同行的村民們打下包票。


(帶隊老師陳筱雲進行普通話授課)

第二篇 傳民族古韻 揚時代新風

  2024年7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決定》提出必須深化文化體製機製改革,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製,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俗話說:“隔山不同調,隔河不同腔。”貴州民族色彩濃厚,文化豐富多彩,彝族文化是正安縣重要文旅資源之一,可作為一個經濟增長發展點。鄉村文化振興一直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支撐。鄉村振興,既要塑人,也要鑄魂,隻有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鄉村振興道路才能走得更穩,走得更遠。因此,運用普通話幫助優秀鄉村文化傳播,是文小青助力鄉村振興事業中重要內容。


(帶隊老師陳筱雲采訪高腔大山歌傳承人)

  7月20日,文小青服務隊受邀參加2024年桴㯊鎮第一屆消夏避暑節開幕式,其中的非遺表演——高腔大山歌,深深吸引著服務隊的眼球。高腔大山歌高亢悠揚,綿長自由,頗具山野韻味。

  “好唱山歌口難開,好吃林檎樹難栽,好吃白米田難種,好吃鮮魚網難穿。”高腔大山歌傳承人婁婭使用流利的普通話為服務隊介紹歌詞,《好唱山歌口難開》寓意著好事多磨,幸福的生活要靠奮鬥實現。


(高腔大山歌傳承人為服務隊進行表演)

  與此同時,服務隊成員也使用抖音平台進行直播,以普通話為工具,以互聯網平台為媒介,幫助高腔大山歌傳承人拓展受眾,搭建互動窗口,讓高腔大山歌這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更多人所熟知。


(文小青服務隊使用抖音進行直播)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成為過去式。以現代的眼光來看,傳承非遺既要保護傳統技藝,更要拓寬傳播渠道,現如今,非遺傳播的缺位,也嚴重製約了非遺傳承。隊員範心語有感而發:“在如今網絡化、數字化的時代,普通話+數字化傳播成為破除'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首要方式。隻有敢於創新的非遺,才能收獲市場的回報!


(服務隊與高腔大山歌傳承人、消夏節遊客合影留念)

第三篇正安吉他 產業集群奏響振興華章 大國工匠貢獻不竭力量

  “國內每生產5把吉他,就有1把來自這裏;全世界每生產7把吉他,就有1把出自這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短短十年時間,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小縣城搖身一變成為聞名世界的“吉他之鄉”,正安縣吉他產業無疑是把產業集群效應發揮到極致的典範。

  7月22日,文小青服務隊前往正安縣吉他文化產業園開展實踐調研。作為貴州省唯一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正安吉他產業園目前已囊括了吉他研發、生產、配套、物流、銷售等全產業鏈相關企業,300餘家企業從無到有,集聚成勢,不可不謂之為奇跡。


(文小青服務隊於正安縣吉他文化產業園開展實踐調研)

  在講解員的陪同下,服務隊了解了產業園區的發展曆史:上世紀80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經濟的發展,大量工廠陷入用工荒,於是大批農民離開家鄉,南下北上,東奔西跑,形成了浩浩蕩蕩的“民工潮”。1987年,正安縣組織“三百娘子軍”南下廣東進入吉他產業,前後有6萬餘人從事吉他行業。2013年,正安縣探索從“勞務輸出”轉為“雁歸興業”的新路,製定係列優惠政策“引才回流”,將吉他產業引回正安。


(講解員帶領服務隊瞻仰“三百娘子軍”紀念牆)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隨著”雁歸興業“政策的開展,正安吉他產業憑借著從業多年的人才儲備,僅僅數年間,便以黑馬之姿闖入世界吉他產業。現如今,正安縣生產的吉他年產量約為600萬把,約占全國產量五分之一,全球產量七分之一。

  “這麵牆是我們產業園目前取得的部分專利。“ 講解員自豪地說道。正安吉他在高產的同時,兼具質量與創新。在製造業的征途中,若高產是船,質量是帆,那創新便是風。隻有三者完美結合,才能乘風破浪,駛向成功的彼岸。288項吉他相關專利,標誌著正安吉他向製造業高端化躍升所付諸的實際行動。


(正安縣吉他文化產業園專利牆)

  “有時候一個很小的細節就會影響一把琴的品質,所以我們做琴最主要的就是認真,融入自己的感情。“大師工作樓內,49歲的製琴大師張維義向帶隊文小青們分享著自己的製琴理念。

  苗繡、苗銀,讓巧奪天工的非遺手工賦予西洋樂器以東方韻味。張維義認為,吉他不僅是樂器,更是一座橋梁,連接著中華文化與西方音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張維義大師展示吉他上的非遺元素)

  當前,中國正處於從“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關鍵時期。憑借著對每個細節的嚴格把握,工匠精神早已融入張維義大師的每個細胞,他的手工吉他也早已遠銷海外,成為正安吉他麵向海外的一張名片。

  “在東南亞,在美國,華人圈都非常龐大,很多都說普通話,其實去到國外,很多時候說我們的普通話都行得通。”張維義大師介紹著自己的海外交流經曆。作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流行語,普通話近年來在海外的影響力愈發強大,非遺+吉他+普通話,這位吉他大師用自己的方式樹立屬於自己的“中國品牌。”


(張維義大師與帶隊老師陳筱雲合影)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除了將正安吉他帶往海外,張維義大師還將自己的技藝與嚴謹的態度帶給正安縣中等職業學院吉他修造專業的學生,充分發揮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教育事業中的紐帶作用,幫助學生提升職業技能,帶動人才振興,為正安吉他產業不斷輸入新鮮血液,為促進正安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真正的工匠,兩點就可以了,堅持、認真,一輩子做好一件事情。”帶著“擇一事,終一生”的執著與“偏毫厘不敢安”的細致,張維義大師將繼續秉持著“大國工匠”的精神,推動強國建設。為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結語

  華夏同音,黔北築夢。文小青服務隊將繼續在正安縣桃子坪村開展更多推普誌願活動,結合當地民俗特色繪製推普牆繪、幫助當地民宿與農特產品豐富產品語言文化內涵助力產業振興、持續開展“優秀文化+普通話”係列課程,用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文/洪翊城 陳筱雲 圖/洪翊城)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